APP下载

大学新生学业规划现状及思考

2016-02-03兰双双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业新生规划

兰双双

摘要:大学生学业规划是大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确定自己发展方向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调查后发现大学生学业规划存在着自我认知能力差,目标不具体,分目标不明确,缺乏专业认识等问题,并探讨了如何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业规划的对策,试图指导大学生顺利地度过大学生活。

关键词:学业规划;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74-02

一、引言

大学生的学业规划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全新理念,是一种新型的人才成长观念,它是指大学生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从自身特点和兴趣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大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实施方法[1]。大学生学业规划对于刚入学的大学新生来说是第一堂必修课。目前,国外(如美国、英国和日本等)某些高校的教学计划中已经将学业生涯规划辅导教育列入必修的课程,并始终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作好大学生学业规划不仅有助于大学生自我定位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培养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活的质量,为职业前途作好准备。因此,有效引导大学生挖掘和认识自己的特点,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学业规划意义重大。

二、现状分析

通俗地说,大学生的学业规划就是大学生在认识到“我是什么样的人”基础上,通过大学的学习和发展后“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自我认知是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前提,目标的制定则是学业规划的核心。大学生只有在全面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兴趣,性格,全面思考当今社会需要和个人责任感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有效的学业目标,并激发内心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效能,为今后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2]。

通过对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本科生的调查和访谈发现,大学新生在制定学业规划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自我认知能力差,导致学业规划目标趋同或脱离实际。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实质是铺设一条从现在的我到将来的我的桥梁,需要大学生在认真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性格特点、能力特征、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家庭经济情况等前提下进行自我定位,从而确定今后一个较长阶段内的奋斗目标。但是,目前很多大学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制定出“远大”的目标,而在执行过程中部分学生又缺乏耐力和毅力,遇到困难就放弃计划和目标,最终结果往往是在困难面前消极逃遁,随遇而安。

2.学业规划目标太过泛泛,缺乏具体性。大学生学业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发地去思考和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明确自己的责任。有的学生在制定目标时仅仅将学业规划概括为“认真学习,过好每一天”、“广泛学习,活出意义”、“学业上有所成就,生活上充实度过”等等,这种学业规划目标是对自己未来没有严肃认真思考和不负责任的表现,无法改变学生无所事事的状态,无法真实地落实到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根本起不到自我管理与规划的目的,这样的学业规划只是一张白纸。

3.学业规划缺乏阶段性。大学生的学业规划目标与学习生涯相呼应,包括总体目标和阶段分目标。为了能够实现总体目标,必然需要制定多个阶段性的分目标来给予保证。大一为试探期,这个阶段的任务首先应弄清楚我怎么样,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明确自己将来可能面临的职业选择;大二为定向期,逐步规划自己的未来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并努力尝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大三为冲刺期,考研的要全身心准备,就业的要考试提高求职技能,搜集人脉信息;大四为分化期,可以检验自己制定的学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学习及生活准备是否已经充实[2]。只有明确学业规划的阶段性目标,才能实现总目标。

4.学业规划缺乏专业性,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认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3,4]。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并不是根据自己的特长及兴趣来选择所学的专业,或者听从长辈和老师,或者是调剂,有的甚至想转专业。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决定了很多学生在进行学业规划时不能依据专业来科学合理的规划。

5.學院或学校层面缺乏具体正确的引导。当前高校在“学分制”的管理模式下,对于学生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学业成绩、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级建设、社团活动等几个活动,忽略学院或学校层面的正确引导教育,还没有形成学业规划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教育模式。尤其是对于大一新生,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开设一门针对大一新生的学业规划引导方面的课程,学生对学业规划的理解也比较模糊,根本起不到学业规划在大学四年生活和学习中的真正作用。

三、对策

1.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指导学业规划的能力。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工作队伍的主力军,也是指导学生学业规划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或班主任大部分未进行过专业培训,与学业规划相关的理论知识有限,且平时拥有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和教学任务,直接影响到学业规划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校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制定出一套适用于大学新生学业规划指导的制度和相关规定,并通过一系列培训等工作,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专业性、有效性,培养一批具备学业规划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队伍[5],其对于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学业规划具有重要作用。

2.提高学生进行学业规划的意识。大一是大学生活的起步,也是直接影响大学四年最关键的时刻。如果大一时能够客观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认识,明确大学期间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等问题,对其以后合理地制定职业规划能够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但实际是很多大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就逃离了高中时代的“苦海”,不需要埋头苦学,认为“大学是恋爱的天堂”,“大学是睡觉的摇篮”;还有同学则是突然脱离了高中时代的“保姆式”学习,面对新环境和新的学习方式显得比较迷茫,不知所措。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学业规划的制定使大学生迅速明确学习的目标,变被动为主动,量身定做出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通过阶段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总目标。

3.加强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大一新生在进入大学生活后,首先必须弄清楚自己属于哪个类型的人,起点是什么,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明确自己想往哪方面发展?可以往哪方面发展?鼓励新生利用SWOT或霍兰德理论等方法来正确地认识自己,全面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和能力等,客观的评价自己能够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在社会中适合担当什么样的职位?应该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具备什么样的能力?避免盲目地制定学业规划。只有这样,才能量身定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业规划。

4.明确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到大学,面对新的学习方式和丰富的课余生活,不知道如何驾驭自己的时间,也不知道除了学习还应该做些什么,面对未来显得十分迷茫。大学生应该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加强对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的了解,明确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因此,大一新生在入学时,就应该有效地进行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设计,从起点做起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明确自己将来对个人、社会以及国家的责任,以便更好地迎接社会挑战。

5.加强大学新生对专业的认识。由于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导致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一无所知,甚至都不知道毕业之后会从事什么类别的工作。因此,急需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新生的专业教育,让大学新生对所学专业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并邀请资深的专业教授来介绍专业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使学生对自己和专业的未来充满热情和信心。同时,也可以通过新生研讨课这种开放式课堂,让学生自主去了解学校、学院、专业的相关知识,增强专业兴趣,明确专业学习目标。

6.正确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业规划。学校可以通过聘请专家或者从事心理咨询和职业生涯指导方面的专业教师等担当本科生的学业指导工作,并依据不同阶段大学生的特点,采取集中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辅导员或班主任必须协助新生意识到学业规划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全面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优势、特长和不足,制定出明确、合理的学业规划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并监督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执行学业计划,指导学生对学业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总结和分析,及时修订自己的学业目标,真正充分发挥学业规划的作用。

四、结论

大学生学业规划是制定职业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合理有效地制定学业规划是成功度过大学生活的保障。一份科学有效的学业规划必须建立在大学生正确自我认知和全面思考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具有合理性和前瞻性。而其能否真正发揮作用,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涯和职业规划提供有力的指导作用,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执行能力,能否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分目标,并逐步变为现实。因此,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应该在学校、老师的科学指导下,认清自我,增强自我学习的意识,通过学业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实现自我价值,保证顺利完成大学学业,适应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温多红,姚苗苗.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国际借鉴及目标有效性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10):76-78.

[2]杜联合.我国高校大学生学业规划研究现状及其思考[J].大学教育,2015,(05):27-29.

[3]刘志英.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业规划调查研究——以福建省某高校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4):30-31.

[4]田中平,周立.大一新生开展学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4,(16):245-246.

[5]陈霞,万经花.大学新生学业规划的研究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21):47.

猜你喜欢

学业新生规划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