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2016-02-03姚贤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理念角色定位

姚贤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科教师能否明确自身角色,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定位,是开发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重要前提。本文阐述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该科教师角色定位的现状,分析部分教师角色定位模糊的原因以及获取帮助教师角色定位的有效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了解自身角色,准确适时定位,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32-02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定位现状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学生在教师帮助下,自主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在与同伴交流中获取相应政治能力,培养政治参与感的国家级必修科目,也是教育部明确规定建设的重点学科。该科教师在新课改中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认知程度不同,容易在角色认知、教师态度以及师生关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定位缺陷。

(一)教师角色认知失衡

在新课程理念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将高中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固守传统教学“驾驭者”和“灌输者”角色,难以结合时代发展及时地进行角色调整,具体体现在:第一,片面驾驭课堂,忽略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发挥;第二,缺乏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固守传统教学桎梏;第三,教师角色意识有待加强,个人能力亟待提升。

(二)教师态度表征不明

教师态度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审慎利用肢体和行动语言对学生进行关心和指导,才能有效维护教学秩序。态度表征不明具体表现在:其一,教师从业态度。教师工作的冗杂性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其二,教师学科态度。思想政治课程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实际教学应结合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并时刻保持教学兴趣和热情,逐步完善更新课程内容。态度表征不明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往往会在整个教学工作中产生惰性,对课程教学环境知之甚少。

(三)师生关系发展不均衡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课课堂上学生的参与以及思想政治课后学生的生活辅导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在师生共同打造高效课堂时能否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秩序。后者主要是考虑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能否注重学生感受。事实上,在师生互动环节,教师会因为谈话主体或者流程的变更忽略学生感受,主导谈话内容,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留于形式,很难真正的充当“倾听者”的角色,这既是师生关系不平等的体现,也是教师个人角色定位迷糊的表达。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定位模糊的原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定位模糊可以归因于诸多方面,无论是教师内部结构还是外在的教师教育环境都是教师角色定位模糊必须找准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舆论导向偏颇

教师是社会人,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教师是必须依附社会群体生活的单独存在,也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舆论对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定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社会地位难以适应社会要求。社会提供给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难以适应思政课程教师肩负的社会期望,不利于教师角色发展的需要。在信息化时代,人们接受资源的范围和能力愈来愈高,教师仅仅对书本知识进行讲述显然难以符合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需要。第二,课堂效果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高中思想政治课能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获取政治素养。这些知识内化为学生行动需要充裕的时间和必要的场合,这正是思想政治课课堂效果潜伏性和滞后性的表现。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理想和现实生活的嫁接中容易产生角色差距。但社会舆论只关注教师教授的知识对学生的实际作用,负面舆论正是来源于这个契机,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创设可有可无,这种错误观念会形成一股强烈的社会洪流引起教师队伍的恐慌。思想政治课教师会在已经获得的社会角色中徘徊质疑,对未获得的社会角色逐渐失去兴趣,由此导致教师角色紊乱。

(二)教学环境纯度失调

教师只有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够顺利适应各种角色,发挥角色作用,保障教学实效。思想政治课内容庞杂使得教学环境在各种文化交流与摩擦中失去应有的纯度。具体表现在:第一,趋利型科研目的。教师这一岗位的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相对稳定,这种稳定虽能够保障基本家庭生活,但也会制约家庭财富的累积。在经济利益多元化的今天,部分教师通过科研来获得自身所需利益,由此在“教学者”和“研究者”这两种角色的协调时影响到教学效果。第二,升学型学校氛围。现代社会的竞争机制渗透到各行各业,学校也未能幸免。为了保障学校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学校会片面追求升学率,这对教师教学形成压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念引导上进行自身角色定位。前者符合升学率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系统的指导书本必修模块相关知识。后者是思政课有别于其他科教学的特殊之处,但在严峻的升学压力和学校综合评定中,难免受到牺牲,这样虽可以保障教学效果,但对教师个人和学生成长有碍,引发教师角色调适的不平衡。

(三)教师个人能力有限

从教师个人能力对帮助自身角色定位的角度看,思想政治课教师会在角色认知、角色体验和角色扮演这三个方面陷入误区。首先,教师角色认知有误。角色认知主要体现为教师面临角色时形成的意识观念和行为指导。思政课教师角色认知的错误之处在于由于角色责任的弥散性和模糊性使教师角色缺乏责任感。弥散性就是教师对多种教学任务的完成很难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握,多种角色间没有明显的边界,这样教师在完成角色责任时容易得不偿失。模糊性是指多种教师角色之间的共通性和细微差别很难形成清晰的认识。但因时间、空间不同产生的不同程度的角色责任本身没有对错之分,所以也不存在是非观念。其次,教师角色体验不良。思政课教师因为课程实际需要,常会充当“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但教师本人知识和能力与专业心理辅导师存在差距,而该差距是因为传统教学中的思维定势导致的,在其影响下的高中思政课教师对自身角色的体验容易产生不良隐患,加剧教师自身角色定位负担。最后,教师角色扮演失当。教师角色的边缘化和不同价值碰撞导致教师在面临多重角色的选择和扮演时因为个人能力偏差导致角色观念淡薄,角色表征不明。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定位

(一)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基本角色要求

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的基本要求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教学精髓的同时融入新课程改革相关理念做出的概括总结。其一,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以“教学相长”的教育原则为开端,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今,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全面成长。其二,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师生关系的营造者。新课改要求在师生间的对话合作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鼓励其积极思考,尊重不同见解,营造积极稳健的教学氛围。其三,思想政治课教师是自我完善的学习者。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完善即是指教师主动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究,逐步成为具备自我教育能力的自我教育者,以此提高学术水平,为教学服务。其四,思想政治课教师是课程开发的研究者。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开发主要是任课教师结合学校和地方特色,对优秀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充分发挥校本资源优势,进一步开发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与学习资源。

(二)学校积极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学校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活跃的主要环境,需要明确该科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的开展教学;教师要恰当关心学生,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情绪的表达,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教师要认真理解学生,一是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造成学生某方面不足的原因;二是理解学生内在潜伏的心理状况,发挥教师的主体意识,帮助并指导学生表达情绪,选择适合的个体行为。其次,创造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要端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高度信任学生、师生之间要相互交流,尊重事实,服从真理。再次,构建发展型教学评价体系。选择“多元化”评价主体,确立“促进发展”的评价目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实现评价重点的转移。

(三)教师积极提高自身角色能力

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积极落实课程改革要求,树立角色意识,加强角色适应和扮演能力,调整角色间关系,准确定位角色意义。一方面,积极参加培训,提升角色认知水平,加强角色扮演能力,实现角色间转换。教师角色扮演能力的前提是教师对自身诸多角色形成认知,了解各角色行为和适应范围,教师需要正视自己这一职业面临的多重角色以及诸多角色已然存在的客观事实,认识角色困境,对相应的解决路径应进行初步探索,恰当整合多重角色,形成自身角色系统。另一方面,调整角色关系,重视自身心理调适,教师应承担教授学生知识的基本角色,注重自身的心理素养,加强自身心理调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促进稳健的角色关系服务。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角色定位是面临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艰难选择,教师需要在自身认知和外在环境保障的前提下积极完成自身角色定位,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延,刘书林,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3]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胡田庚,罗燕.研究型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成长路径[J].教师教育论坛,2014,(03).

[7]王莉颖.试论教师角色的定位[J].教育科学,1998,(08).

[8]李寒梅.论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素养[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05).

猜你喜欢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理念角色定位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浅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分层教学的实施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