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友仁遗作《红梅诗》浅析

2016-02-02张榕生

岭南文史 2016年4期
关键词:人生态度红梅浅析

张榕生

张友仁遗作《红梅诗》浅析

张榕生

新中国成立后,固民多暇,作红梅,次张船山韵,即次韵和作。

——录自《扶藜集》

只能傲雪未餐霞 自觉园林托兴赊

东阁沽春人酩酊 夕阳临水影横斜

何人误作朱门怨 对影真惭萼绿华

到底洪炉能点化 一天然尽镂冰花

浅析

第一首 只能傲雪未餐霞 自觉园林托兴赊

《红梅诗》的引起、简介。

第一联 上句,红梅只能傲视冰雪,未能达到像天上的彩霞一样秀色可餐。下句,倚托红梅的盛开,整个园林为之生色,也增添自己的雅兴诗情。

第二联 上句,沽同酤,买卖通称。住在东边阁楼上的人,买酒庆祝春节,欣赏红梅,喝得酩酊大醉,这个人是园主人,是诗人,是作者自己。下句,临近水边的红梅在夕阳的照耀下,倒影横斜,清新秀丽。上句应排在下句之后,却排在下句之前,是诗作上的插入法,目的是要把对红梅的喜爱和敬重特别突出来。

第三联 上句,有些人对这首《红梅诗》,误以为是对豪门的怨恨。下句,对着红梅的倩影,特别是看见护持承托花朵的绿色萼片,深感自己对红梅的护持,真是做得很不够,十分惭愧,为以后与红梅交往埋下伏笔。这一联,说明这首《红梅诗》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第四联 上句,大自然的大洪炉能点化万物。下句,与第一联相呼应,大洪炉燃烧铸造了整天,把所有的红梅雕刻成晶莹皎洁的冰花,刻画出红梅是天生丽质,晶莹皎洁。

这首诗是《红梅诗》的引起、人物、内容、写作目的和意义的简介,既概括而又全面,言简意赅。

正思尊酒慰平生 一掬尘心说不清

高卧肯容名士醉 解颜深见美人情

丹砂久许移仙骨 清格何妨有艳名

都在赤栏同倚处 谁家玉笛暗飞声

浅析

第二首 高卧肯容名士醉 解颜深见美人情

提出自己的人生态度。

第一联 上句,正思用尊酒慰劳自己的平生。下句,一掬,双手承受,《礼·曲礼》:“受珠玉者以掬。”尘心,谓尘世,亦即人生。这一句是说,衷心诚意提出自己的人生态度,一般的人很难理解,自己也不容易说得清楚。

第二联 上句,用元龙高卧的典故。陈登字元龙,东汉名士,为人忠亮高爽,有扶世救民之志。《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许汜见登,登轻之,自上大床卧,使汜卧下床。”世因以为元龙高卧为慢客之词。作者把元龙高卧改为元龙高枕而卧。这一句是说,愿望肯容许我像名士陈元龙一样,喝醉了可以高枕而卧,暗喻自己是像元龙一样的“高士”,从而概括表达出自己的人生态度。下句,用拟人法,把红梅写成是一个美人,自己深切领会到,唯有红梅才能深切理解自己的人生态度、思想情怀,就与红梅在情意上完全相通。这一联,旧典新意,内容深厚,意境高远,对偶工整,是这首《红梅诗》的“绝唱”。

第三联 上句,用仙骨刻画梅清高的风格。很久已经想用朱砂把红梅的清高风格描绘出来。下句,一般的人喜欢雪白的梅花,作者特意为红梅解脱,认为红梅有清高的风格,又何妨有艳丽之名。

第四联 上句,大家分别倚在同一样的赤色栏杆上,欣赏红梅。下句,谁家吹奏着玉笛,在天空上隐约飘荡着喜悦、柔和的歌声。这一联与第一首诗中“东阁沽春人酩酊”句相呼应,说明红梅不仅受到诗人的喜爱,也受到大众的欢迎。

前四句,作者诚意提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是像陈元龙一样“为人忠亮高爽,有扶世救民之志”的高士,一般的人不易理解,唯有红梅才能深切理解自己的人生态度,思想情怀,就与红梅在情意上相通。后四句,刻画红梅风格清高,受到诗人和大众的崇敬喜爱。

扪心岭下自开迟 一片丹忱只自知

似比绯桃疑薄命 终期结子似相思

故应紫玉同琼佩 漫向猩屏辨折枝

记否松风亭下种 朱池移傍最心宜

浅析

第三首 故应紫玉同琼佩 漫向猩屏辨折枝

第一联 上句,抚心自问在罗浮山下实在是开得太迟。下句,一片忠诚之心,只有自知。

第二联 上句,自己似比赤色的桃花的福命浅薄。下句,最后期望能够像相思树一样,结出相思子,使人永远怀念,永远相思。

第三联 上句,红梅应该像明珠、玉佩一样晶莹皎洁。下句,与第二首诗中“丹砂久许移仙骨”句相呼应,用韩偓诗中“猩色屏风画折枝”的典故。从容不迫,在赤色的屏风上,画上红梅的折枝。

第四联 上句,记否红梅是种在松风亭下,与松树为伍。下句,把有朱砂的砚池,移近树边,精心描绘,最为适宜。

前两联,红梅的自白,后两联,作者对红梅的赞赏,互相照应,说明红梅的人生态度:一片丹忱,冰清玉洁,风格清高,意志坚强,受到人们的敬爱,可以绘在赤色的屏风上,供人们欣赏。罗浮山下自成村 对赏真宜酒万尊 宿病全消春起色 枣帘才卷月当门不烦纸帐新妆点 别诉冰壸老泪痕压倒榴裙甘下拜 可能消受美人恩

浅析

第四首 压倒榴裙甘下拜 可能消受美人恩

第一联 上句,罗浮山下自然成为村落,作者的祖先住在罗浮山下,对罗浮山有深厚的感情。下句,在罗浮山下欣赏红梅,真是应该有酒“万尊”,表达出对红梅的崇敬和自己的喜悦的心情。

第二联 上句,宿病全消,春光明媚。下句,把门前枣色的帘蓬刚刚卷起,明月正好当头。

第三联 上句,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下欣赏红梅,身心舒畅,不辞劳苦,把一些旧作,琢磨装点。下句,与第二首诗中“高卧肯容名士醉”句相照应,用王昌龄诗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壸”的典故,特赋新诗倾诉自己的人生态度:一片丹忱,光明磊落,清廉自守,有如片冰之在玉壸,心情激动,不禁老泪纵横。

第四联 与第二联“解颜深见美人情”相照应,作者在罗浮山下欣赏红梅,身心畅快,特赋新诗倾诉自己的人生态度,心情激动,不禁老泪纵横;第四联,作者受红梅的恩惠和感染,确立自己的人生态度,致力于文学创作,甘心拜倒石榴裙下。这首诗是作者对自己的人生态度的概括和总结。

南来鸿雪忆因缘 林下相于正绮年

暗喜紫清传藻思 看同绛阙谪飞仙

胭脂面冷仍须买 傲骨天成愧自怜

惟倚朱旛共持护 频频春讯日边传

浅析

第五首 暗喜紫清传藻思 看同绛阙谪飞仙

第一联 上句,从南方传来的讯息,忆起许多往事的后果前因。下句,林下,是知识分子、诗人聚集的地方。相于,亲近。杜甫诗:“良友幸相于。”绮年,年少。这一句是说,年少的时候,在林下认识了很多诗人,很快就成为亲密的知己。作者用绮年的典故,宇文逌作《庾信集序》:“绮年而播华誉,龆岁而有俊名。”暗喻自己年少时已有时誉,童年而有俊才。

第二联 上句,紫清,紫,紫色;清,白色,指各式各样的诗篇。这一句是说,暗喜传来的各式各样的诗篇,都很有情思文釆。下句,用《新唐书·李白传》:“白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文,叹曰:‘子,谪仙人也’”的典故。这一句是说,传来各式各样的诗篇,有一些诗特别清新脱俗,作者有如谪降尘世的仙人。这一联是说,在中年时期结交了不少像李白一样很杰出的诗人朋友。

第三联 特别插入红梅的自白:“胭脂面冷仍须买,傲骨天成愧自怜。”上句,搽上胭脂受到时人的冷眼对待,自己仍然要买胭脂。意思是说,自己的胸怀抱负,思想行动,受到时人的冷眼看待,仍然我行我素,表达出红梅坚持原则、意志坚强、孤芳自赏的精神。下句,自己天生高傲不屈的气骨,受到同道中人的怜爱,觉得自己仍没有做到最好,深感惭愧。刻画出红梅天生傲骨,品格清高,爱憎分明。

第四联 上句,呼吁诗人朋友,倚傍着伟大的红旗,共同支持、爱护红梅,发扬红梅的祟高、伟大的精神,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爱国情怀及从事文学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下句,日边,谓天子左右。李白诗:“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唐定都长安,民国定都南京。这句是说,深信在春天,南京的友人将不断传来很多好消息。

第一、二、四联,作者概括说明自己从事诗作的经历,从而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从事文学创作的目的和意义。作者所作《扶蔾集》有:《移居象头山南影子》诗两首,其一:“恋恋匡床忆旧诗,一般情味似儿时,明知冷极身难起,猛拥重衾便着衣。”明知二句,儿时所作。作者9岁已能诗。33岁与友人登广州市五层楼赏雨有赋诗“十万楼台正烟雨,凭栏无术起风雷”之句,诗登羊城日报,一时报章腾载,诗作已经很成熟。作者71岁作《七一自寿》共四首,第二首:“心香一瓣荔枝香,重惜村纸半张。追逐云龙惊破壁,纵横辞赋未升堂。漫于晁董为兄弟,浪拥苏辛作伯王。老晚还来唱高调,新文学谱旧宫商。”朱古微清末词宗,来粤试士,作者颇受赏识。1929年,作者53岁把一首和朱老师的词寄呈朱老师,蒙复示在半张纸上只有四个字:“稳溜难得”。稳,安稳、洽当。事无阻碍是稳,完全没有瑕疪是洽当。溜,流水貌,畅顺也。加上“难得”两字,评价极高。作者深受激励,决心致力文学创作,要浪拥苏辛,在词坛称“王”,惜纵横辞赋几十年,未能取得最高的成就,深感遗憾,但毫不气馁,自嘲:“老晚还来唱高调,新文学谱旧宫商。”。这首诗是作者从事诗作几十年的概括、评价和总结。可知作者在年少时期的诗作已有时誉,中年时期已达到很高的成就,亦可领会作者从事诗作的壮志豪情,人生态度及在文学上的成就。1951年作者75岁,印《扶藜集》在《自叙》中说:“自到闽南,始有表现政见之作,刻《闽鸿吟草》及专心交通,录为《反阮集》盖不徒留连光景,而有所托于其间也。老居湖上,不敢轻于落笔,而诗转拘苦或平易,无少年倜傥之气矣!”作者认为印《扶藜集》“虽无关于大众,过而废之,不如过而存之,亦或者可以见小小力量必出于己”。作者本着:《礼运·大同篇》的核心:“力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的精神,一心为公,不计较个人的得失,竭尽所能为大众服务。从事文学创作是作者一生在事业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特别写了第八首诗:“罗浮春熟款心知”埋下伏笔。第三联,特别加插红梅的自白:“胭脂面冷仍须买,傲骨天成愧受怜。”是对红梅的思想品格的高度概括,也是作者对自己人生高度概括,使这首诗与第三首诗红梅的自白,紧密地连接起来,同时与第四首诗紧密地连接起来,使这首诗成为《红梅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联是这首诗的核心,“绝唱”。

一园晴雪纪游踪 篱落横枝照影重

瘦鹤低头时共守 仙羊历劫又相逢

赋成宋璟销莲烛 老笑留侯慕赤松

不忘雪中曾送炭 慢腾腾地说情浓

浅析

第六首 不忘雪中曾送炭 慢腾腾地说情浓

第一联 上句, 晴雪之后,小园芳径独自徘徊。下句,篱边的红梅在太阳和白雪的映照下,照影重迭,鲜明秀丽。

第二联 是文学上的夸张写法。作者用瘦鹤仙羊的故事说明红梅不仅是受到诗人、大众的喜爱,也受到瘦鹤与仙羊的喜爱和护持。

第三联 上句,莲花灯盏上的蜡烛刚刚烧尽,宋璟作赋已经完成。《新唐书·宋璟传》:“璟耿介有大节,好学,工文辞,举进士中第,风度凝远,人莫涯其量,故唐史臣称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宋璟在历史上的评价崇高,作者赞扬宋璟文思敏捷,从而歌颂宋璟耿介有大节,刑赏无私,对国家,对人民作出卓越贡献表示衷心的崇敬。下句 ,汉张良是一个富有传奇性的人物,有出世奇才,佐汉高祖成帝业,封留侯。赤松子,古仙人。《汉书·张良传》:“愿弃人间事,愿从赤松子游耳。乃学道,欲轻举。”这一句是说,我虽然年老仍然要嘲笑留侯张良,从赤松子学道想升仙,逃避现实,明哲保身,空有满腹才华,未能为大众造福,不值其所为。作者精心选用这两个历史上杰出的人物,胆敢加以评论,从而深入确切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意识与胸怀抱负。作者知识渊博,运用典故自如。

第四联 作者每当想起曾经雪中送炭、济人于贫困的往事,心里热腾腾地浮现出来,十分甜蜜,深感自己对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

前两联,通过所见、所闻、所想象,赞赏红梅的风格清新秀丽,受到诗人、大众及“瘦鹤仙羊”的喜爱和护持。第三联,通过两位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评论,进一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意识。第四联,表达出自己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是作者人生态度的核心。惠州第一次沦陷,其后日寇退走,作者翌日立即入城,即电香港惠阳商会,捐款购米赴惠煮粥救济,粥赈一个月,参加者数千人,办难童班12班,历时几个月,再商请香港惠阳商会,电南洋等地华侨呼吁捐款赈济。惠州四次沦陷,作者敌进远逃,敌退立即入城,“四出四入”,于艰苦之际,危难之间,或办救济,或安定地方,或办医院,或办图书馆,不顾个人的安危,竭尽所能为大众服务,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歌颂。

水部扬州梦已残 调唇拂袖调新弹

绽来寒雨添肥易 烘到娇云堕砌难

夭矫龙蛇浑是铁 烂斑心血不知寒

此花开后无颜色 休作寻常俗艳看

浅析

第七首 夭矫龙蛇浑是铁 烂斑心血不知寒

第一联 像梁水部何逊,发展交通的梦想已经残破,退求其次,办图书馆。作者最大的志愿是发展交通,惜壮志未酬,在所作《七一自寿》有:“消磨壮志空千里,倒退雄心负百城”的慨叹。

第二联 红梅承受得起寒雨风雪的侵袭,花朵开得更加茁壮秀丽,烈日直照云寰,不会堕落在阶前的井壁之中。

第三联 上句,夭矫,夭,曲也。矫,自得之貌。夭矫,伸屈自如。铁,意志像铁一样坚强。这一句是说,红梅的意志坚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之下,都能像龙蛇一样,灵活生动,伸展自如。下句,烂,光也。今谓舒纵不节曰烂。斑,杂色。烂烂:《魏书·袁翻传》:“异色兮纵横,奇光兮烂烂。”作者根据烂的字义,及烂烂的典故,加上一个斑字,创作了一个新典“烂斑”。意谓光明磊落,舒纵不节。寒,泛指寒暑风雪,喻艰难险阻。不知寒,不知道什么是艰难险阻。这一句是说红梅光明磊落,舒纵不节,才气纵横,不知道什么是艰难险阻。作者不仅善于用典,又能创作新典。“夭矫龙蛇浑是铁,烂斑心血不知寒”这一联,内容深厚,意境卓绝,气势雄厚,对偶工整,词语精练,形象鲜明,是红梅的人生态度、思想品格的概括总结,是这首《红梅诗》的“绝唱”。

第四联 上句,此花开后所有的花完全失色。下句,与第二首诗中的“清格何妨有艳名”句相呼应,不要把红梅当作庸俗香艳的花看待。

第一联 作者抒写自己的胸怀抱负,发展交通的梦想已经残破,退求其次办图书馆,是第四、六首诗写自己的人生态度的补充。后三联,承接第三首诗,第五首诗的红梅自白,说明红梅一片丹忱,傲骨天成,风格清高,意志坚强。这一首诗补充说明红梅光明磊落,舒纵不节,不知什么是艰难险阻;意志坚强,才气纵横,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像龙蛇一样生动灵活,伸展自如。特别指出“此花开后无颜色,休作寻常俗艳看。”亦是对红梅人生态度的总结。

北枝怒放到南枝 沉醉东风未有私

香雪海平扬汉帜 罗浮春熟款心知

明灯照影增幽韵 桦烛催春写旧诗

分得军容比荼火 词坛也许冠军时

浅析

第八首 香雪海平扬汉帜 罗浮春熟款心知

第一联 上句,红梅开得十分灿烂。下句,红梅在“东风”的吹拂下,醉心工作,大公无私。

第二联 上句,红梅在香雪海,艳压群芳,独树汉帜。作者以韩信用背水阵,出奇兵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以三万人破赵军廿万的故事,表达红梅有绝代才华,超人的智慧,果敢的决断,艳压群芳,独树汉帜。下句,与第五首诗相照应,用象征、比喻的手法。罗浮春熟,喻自己在文学上已经成熟。款心知,可以把自己的诗作寄给知心的诗人朋友。这一联,是红梅及作者取得成就的高度概括,是《红梅诗》的核心。

第三联 上句,红梅在明灯的照耀下,增添了幽雅的风韵。下句,用白居易诗中“秋风桦烛香”的典故,自己深受红梅的恩惠、感染,点燃用桦皮制成的清香的桦烛,趁着大好的春光,继续真诚抒写新诗。大好春光点时令,是指新中国刚建立,形势大好。

第四联 上句,用象征及比喻的写法。荼火:实力雄厚,可比拟荼火,军容鼎盛,如能将部分的实力分给自己,很可能在词坛上夺得冠军。

前三句,承接上一首诗,进一步写红梅在“东风”的吹拂之下,醉心工作,大公无私,艳压群芳,独树赤帜,在事业上取得最高的成就。后五句,承接第五首诗,写作者在文学上取得较高的成就,再深受红梅的感染和激励,趁着春光明媚,形势大好,决心致力从事文学创作,为人民事业作出贡献。作者很谦厚,认为红梅实力雄厚,如能将部分实力分给自己,在文学上很可能取得最高的成就,对人民事业可以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创造了红梅这一典型人物,是自己衷心敬仰、崇拜的偶像,是自己伟大理想和崇高志愿的化身。咏红梅是咏自己,是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胸怀抱负,理想和志愿。《红梅诗》是作者解放初期自鸣其志之作。

《红梅诗》由八首诗组成,每首诗有自己的思想内容,以与红梅的交往作线索贯串八首诗,写成一首真挚优美的诗篇,内容深厚,意境高远,文笔俊逸清新,警句连篇,思想性与文艺性达到完美的统一。

《红梅诗》与作者所作《自传》、《年表》、《七一自寿》等,可以互相印证,互相补充,互相说明。

(作者是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

张友仁先生的儿子)

猜你喜欢

人生态度红梅浅析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车内空气污染防治方法浅析
浅析VLAN间灵活互访
浅析35kV隔离开关常见缺陷及处理
世界观(二)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Behaviourism in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论伊拉斯谟
扶眉战役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