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池:金果叩响富裕门

2016-02-01龙照勇

中国扶贫 2016年4期
关键词:河池石漠化市委

龙照勇

如果时光倒流四年,河池的山,少一种绿色;河池的林,少一个品种;河池的人,少一座通向脱贫致富的桥梁。是什么改变了这种面貌?是核桃。

河池既是广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下辖的11个县(市、区)有7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45.4%;又是典型的大石山区,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地占比达59%。

如何突破这两大发展瓶颈?种植水果、养殖……河池人想了众多办法,但都没能找到一条能在全市、特别是石漠化地区整体推广的支柱产业。

路在何方?决策者们在苦苦思寻中找到了答案——

从2012年起,河池市委政府以“只要惠及子孙,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将核桃作为全市十大开发扶贫产业之首整市推进,走出了一条既能恢复生态、治理石漠化,又能使大石山区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扶贫开发到开发扶贫

贫困是河池最大的市情,包括民贫、村贫、乡贫、县贫、市贫。因此,解决河池的发展问题,首先要走出大石山区“年年扶贫年年贫”怪圈,破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难题。

基于此,2012年河池市委市政府创新扶贫工作思路,将“扶贫开发”转变为“开发扶贫”,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突出扶贫工作的内生性、自觉性和系统性。

产业兴则农民富。开发扶贫的根本出路在于选准产业,驱动引擎在于产业的造血功能,面对治贫和治山双重任务,河池的产业选择必须遵循“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容、富民产业和富县产业兼顾、短线产品和长线产品兼有”原则。

多次调研、论证后,市委市政府认定最适合石漠化地区、最易规模化发展、最能够覆盖所有贫困户,可套种农作物或林下养殖,被誉为农民“养老保险”和“绿色银行”的核桃是最佳选择,由此吹响了河池整市推进核桃产业的“集结号”。

目前,河池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核桃产业基地和广西唯一实现“十百千”产业化扶贫项目全覆盖的设区市,核桃产业覆盖贫困户19万户,占总种植农户的50%。

如今,一些早实核桃开始进入挂果期,农民丰收在望。

2015年,河池核桃投产面积5万亩,产量1500吨,产值6000万元。预计到2020年全市核桃投产面积100万亩,产量1.2万吨,产值5亿元,主产区农民年人均核桃收入2000元;进入盛果期后将会带动400亿元的核桃综合产值(含加工等),可安排就业21万人,主产区农民年人均核桃收入将超过5000元。

可以预见,核桃将成为河池最具战略价值产业和最可靠、最长效的开发扶贫产业。

从荒山秃岭到绿满山头

核桃树全身都是宝,根、茎、叶、果实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用途极为广泛。尤其,核桃是国家粮油安全的战略性树种,其产品是提高健康水平的超级食品,有补脑、保健、治病、益寿等功效,市场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因此,核桃是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核桃既是“摇钱树”,又是生态树。

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生态先锋树种,是因为核桃树体高大,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耐瘠耐旱耐寒,是治理“地球癌症”——石漠化的优势树种。

四年来,河池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种植核桃的高潮,种植面积从2011年底的13万亩增加到现在的216万亩,提前一年实现了核桃面积达200万亩的中期目标。

如今,“核桃绿”已遍布了河池的山山弄弄,曾经的乱石沟壑一派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景象,成为了大石山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据统计,河池市域每100亩有林土地中就有近7亩核桃,核桃覆盖石漠化土地176万亩,占核桃总面积的81.5%,全市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67.5%提高到68.47%。

核桃树还是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的优良树种,民间素有“一株核桃一把伞,一片核桃一股泉”之说。核桃林庞大的根系钻入石缝锁住水土,每年固土涵水432万吨,河池市石漠化发生率比2005年降低了6.8个百分点,旱灾洪灾等明显减少。

核桃,是河池绿色崛起的希望所在。

从疑虑重重到各方好评

2012年5月,河池市委市政府编制《全市核桃产业发展规划》,印发了《关于加快河池市核桃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并陆续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虽说河池有种植核桃的历史,但绝大部分是在房前屋后种上几株作为家用,整市推进这样一个“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产业,仅靠下文件是不够的。

鉴于早实核桃需4至6年结果,晚实核桃则长达8至9年才结果,起步阶段干部群众争论不休,甚至不少领导干部认为河池搞核桃产业行不通。有网友指责政府“缺乏论证、追求政绩”,社会上曾经流传过很多顺口溜,比如:市委政府不务实,天天发动种核桃,我家一亩三分地,明年春天吃鸟毛!

所有的质疑归于一点:河池种核桃能结果吗?这些质疑声导致群众种植核桃积极性不高或光种植不管护,甚至出现先应付种植后拔苗的现象。

面对质疑,河池市委市政府坚持用事实说话,第一招就是组织网民下乡实地看。

第一批、也是网络上最活跃的20名网民,组成“河池核桃产业发展网友采访团”下乡了。在金城江区东江镇同干屯,他们看到了村民兰金明1965年种下的一株核桃,枝繁叶茂,果满枝头。凤山同乐村陆祥明的60亩核桃陆续结果,他告诉前去采访的网友:“今年收入6万多元,过几年每棵都能成为千元树!”

市委市政府还邀请广大网友参加河池市核桃产业发展初期成果汇报暨现场核验会,深入凤山弄者村参观万亩核桃示范基地建设和核桃挂果情况。

有依据、有实践,各种正面声音开始出现在网络上。网民“墨香袭人”建议:有条件种植核桃的群众,不妨先到凤山“核桃乡”“核桃村”走走,内心信服了,观念改变了,才会有激情去大种核桃。

趁热打铁。河池多次组团赴贵州赫章等地取经,先后组织了近万名县乡党政领导、扶贫干部、林业干部、企业负责人、技术员、村干部和种植户到凤山和天峨实地考察。

成功有范例,学习有榜样,成为了河池核桃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推手。

从鲜为人知到声誉鹊起

随着核桃产业的蓬勃发展,河池核桃宛若藏在深闺中的美少女,逐步被高层关注和外界熟知。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对河池核桃兴趣盎然,插话询问河池核桃有什么优势,河池核桃骤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广西自治区领导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早在2013年,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到河池调研时就强调,河池大面积引导、帮助群众种植核桃,符合石漠化地区、大石山区实际,是一个很重要的部署,要加大力度抓好落实;自治区主席陈武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岩马村调研时,充分肯定当地针对石漠化地区实际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做法,并与大家一起栽种核桃树。

2015年5月,国家林业局时任常务副局长张建龙听取汇报后指出,河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面对各种阻力种植了200多万亩核桃,确实不易,将继续大力支持。同时,新华社、《瞭望》和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也竞相报道河池核桃,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提升。

一项项殊荣接踵而至。河池被命名为“国家森林生态产品生产基地(核桃)”,凤山“凤优一号”品种荣获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中国优良核桃品种”称号,“天峨核桃”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广西大学核桃专家薛进军和台湾台北中央大学教授胡凯实地考察后感叹:“河池整市推进核桃产业并引起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可谓惊天动地;在短短几年时间种植了200多万亩,建立了一个大的产业,可谓异军突起;领导重视程度、投资力度、群众参与度全国罕见,可谓绝无仅有。”

从坐而论道到砥砺前行

核桃与“三兼”原则高度契合,在争论中逐步被河池人认知。

如何种好、管好核桃?最硬的道理在于真抓实干。

蓝图绘就,号角吹响,且看老区人民展雄姿——“五个强化” 协调推进:

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将河池整市推进核桃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县、乡均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的核桃产业发展领导机构,其他班子成员和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市、县成立核桃产业发展局,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多次组织召开现场会、赶队会和专题会等研究部署,统筹推进。

强化资金筹措。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共整合发改、林业、扶贫、水利和移民等部门资金5亿元发展核桃产业,确保苗木、肥料、挖坎补贴的无偿提供。建立“5321”帮扶模式,每年厅级干部帮扶5户,处级干部帮扶3户,科级干部帮扶2户,一般干部帮扶1户贫困户各种植1亩核桃。

强化技术支撑。聘请中国林业科学院教授裴东等多名教授为河池核桃产业发展技术顾问,提供技术支持。抓好标准建立,出台《岩溶地区泡核桃栽培技术规程》,通过实施本地供苗和“八个一”种植技术,使核桃树成活率达85%以上。强化示范引领,建成县级万亩示范基地13万亩,乡级千亩示范片13万亩,村级百亩示范园12万亩。

强化模式创新。针对农村劳力短缺、管护水平低的现状,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经营管理新模式,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规模种植核桃,鼓励成立核桃管护公司,以企业化方式抓管护工作,提升核桃产业组织化程度。

强化责任落实。河池整市推进核桃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市委政府将其放在督查工作的首要位置,市人大常委会将其列为监督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市政协将其作为参政议政的主要载体,市绩效办将其纳入年度绩效考评。四年来,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和市委执行力督查组开展专项督查26次,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核查5次,市政协组织调研视察4次,促进了核桃产业均衡发展。

核桃铺就生态路,金果叩响富贵门。展望未来,河池将重点抓好核桃“万千百十”(县万亩、乡千亩、村百亩、户十株)示范工程,大力培植精深加工企业,确保到2020年核桃面积实现300万亩,力争建成国家核桃产业发展示范区。

猜你喜欢

河池石漠化市委
贵州省北盘江流域喀斯特石漠化变化特征及治理成效分析
中共齐齐哈尔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濮阳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A new loach species of Troglonectes (Teleostei:Nemacheilidae) from Guangxi,China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中共秦皇岛市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
侨海报国共筑梦——致公党常州市委会“引凤”侧记
典型岩溶区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区石漠化特征分析
石漠化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广西为例
《河池学院学报》征稿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