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有效情境 激活语文课堂

2016-02-01黄明征

文理导航 2016年3期
关键词:激活创设情境

黄明征

【摘 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利用现代多媒体,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点燃思考的火花,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变得积极投入。课堂一旦被激活,学习效果自然能得到大幅提高。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活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其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力求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生动、互动、主动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动学生的内驱力,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兴奋状态,从而产生一种我要学的强烈心理状态,为学习任务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哪些方面着手创设教学情景呢?

(一)从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

老师们比较注重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而,由于教师把握不准情境创设的要点,不能依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致使情境低效,甚至无效。例如在教学《称象》一课中,在导入新课时,老师让学生猜谜语:“耳朵像扇子——”老师还未说完,学生已经猜出谜底——大象。老师仍若无其事地说:“鼻子像钩子,腿儿像柱子,尾巴像鞭子。”细细琢磨,我们不难看出,教者虽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导入,但尚未说完谜面,学生已揭开谜底,而教师不顾学情,置若罔闻,依然将“谜语进行到底”,生硬导入课题。学生的思维火花刚被点燃,瞬间又归于沉寂。显而易见,此处谜语激趣导入的深度不够,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学生自然不会主动地踏上学习之旅。

新课的导入,旨在聚焦注意力,激发阅读期待,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称象》一课的文眼在于“称”。象是学生熟悉了解的“巨无霸”,导入新课时,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自然妥帖地把学生引入到学习课文的活动中去。

当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当即表扬学生很聪明,同时委婉告诉学生要学会倾听(认真倾听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接着,拿出一个鸡蛋(课前,班上有一个学生给我送了一个鸡蛋),向学生介绍这个鸡蛋的“来历”。(相机插入感谢“送蛋者”的话语,同时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之后,教师问学生:想知道鸡蛋多重,怎么办?由此引出用秤来称。然后,教师再抛出:如何称出一头大象有多重呢?学生必绞尽脑汁地想,诸如:造一杆大秤或者把大象杀死,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此时,教师便可趁势切入课题,告诉学生:1000多年前,有个7岁的小孩,爱动脑筋,非常聪明。他就想出了一个既不会伤害大象,又能巧妙地称出大象有多重的好办法,进而水到渠成地将学生引入课文学习。

以上预设,用谜语引出课题后,以学生熟悉的鸡蛋,靠近课题“称象”,情境来源学生身边,鲜活真实。“如何称象”一问犹如磁铁一般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课文的活动中来,效果不言而喻。

(二)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但是这些问题必须是“半生不熟”“高而可攀”的,对学生来说,既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而又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解决的。总之,只有“起跳”才能摘到果子吃,那才其乐融融,趣味无穷。“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就是说,一个好的问题,就如投在学生脑海里的一粒石子,能激起学生的思考的波澜。例如在教学《索桥的故事》,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索桥有什么故事?课题“索桥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工程?学生通过探究,明白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而都江堰也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

再如教学《燕子妈妈笑了》一课,这篇课文讲的是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到菜园去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它一连去了三次,在燕子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小燕子观察得一次比一次认真仔细,每次都有新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在这堂课中,我利用课文的空白点,即“如果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再去菜园观察第四次、第五次以及很多次,小燕子还会发现冬瓜和茄子有哪些不同?”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观察,去了解,在与实物冬瓜和茄子的长时间互动中探究、发现、体验。整堂课中,我说得最多的就是“冬瓜和茄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然而就是这看似什么也没有教给学生的一堂课,实际上却教给了孩子们很多东西。他们学到了一些知识,知道了冬瓜和茄子的区别,他们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这节课让学生们深刻感悟到: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设疑,巧于设疑,通过设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就会随着老师设置的疑点,不断地思索下去,从而激活学生思维,领悟课文的深层内涵。

(三)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现代多媒体,演示情境,正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快捷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一些具有较强客观性的课文教学中运用最合适不过。如六年级课文《大自然的秘密》,展示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的情景,适时引导学生讨论“鱼贯而出、结伴而出、结群而出”这三个词语的位置是否可以调换,在讨论的的基础上明晰“鱼贯而出、结伴而出、结群而出”的意思。当成百上千的幼龟争先恐后来到无遮无挡的沙滩上,引来食肉鸟饱餐,学生想象当时沙滩上血肉模糊、惨不忍睹的情境,便能明白幼龟遭受大量死亡的原因不在于它们的天敌,而在于人类,领悟人们不要自作聪明,而应遵循自然界之道的道理。

猜你喜欢

激活创设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