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抗养猪在某规模化猪场的实践经验分享

2016-01-31赵永前孙华伟张敬峰张晓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疫病诊断检测中心江苏南京210014

猪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展望观念实践

赵永前,孙华伟,张敬峰,张晓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疫病诊断检测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4)



无抗养猪在某规模化猪场的实践经验分享

赵永前,孙华伟,张敬峰,张晓曦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疫病诊断检测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4)

摘 要:随着抗生素被禁用名录的日益扩大,选择其他方法控制疾病的发生正被受到养猪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改善管理、环境卫生和饲喂益生菌、酶、植物提取物、预发酵饲料和有机酸等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猪场的实际生产中。无抗养猪看似很难,是因为我们想一下把它解决,当把大问题、大事情分解成小问题,小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做到了。养猪业高度发达的丹麦在无抗养猪方面已取得极大成功,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某存栏500头生产母猪的规模化猪场借鉴丹麦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坚持“人养猪,猪养人,待猪如人”的经营理念,走在了江苏省无抗养猪实践者的前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无抗;观念;实践;展望

推行无抗养猪类似于中国股市推行注册制改革,是当前市场发展一个重要趋势,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步到位,虽然短期可能会有一定的波动,长期却是向好的,并能真正实现中国养猪事业的繁荣。事物的发展变化需要经过起步、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即使人们对某一事物有了科学的认识,使其发生转折性的变化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无抗养猪被大多数养猪人接受同样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免疫功能占全身免疫功能的70%,是机体防御的最前线,肠道具有三大功能,消化吸收、免疫防卫、和神经调节,有近一半的免疫细胞附着在肠道,产生机体80%的抗体。所以肠道好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就会大大增强。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某存栏500头生产母猪的规模化猪场是无抗养猪的倡导者与实践者,该猪场的具体做法如下供大家分享:

1 改变观念

很多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其实都在真实地发生着,这些事情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是可以慢慢完成的。首先,改变抗生素是猪场必需品的观念,比如,有些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菌毛中含有甘露糖特异性凝集素,如果添加含有甘露糖的化合物到饲料中,那么这些化合物就可以与这些致病菌结合,减少他们与肠黏膜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进而可以替代预防或治疗上述两种细菌抗生素的使用;谷氨酸是小肠上皮细胞的一种重要氮源,在维持黏膜细胞的完整性和肠道屏障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仔猪断奶后补饲谷氨酸被证明对毒素型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腹泻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猪的免疫系统是具有整体协调作用,无论特异性免疫还是非特异性免疫、淋巴因子或淋巴细胞、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整体抵抗疾病的免疫力。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在烈性传染病防治中确实体会到了疫苗接种带来的好处,却忽视了动物体非特异性免疫。只有在猪只的其非特异性免疫力较强的情况下,免疫接种时才会顺利地产生免疫应答,获得特异性免疫力。随着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应该重新考虑以至重视非特异性免疫所起的作用。

2 从局部入手

2.1 哺乳母猪

2.1.1 用发酵豆粕代替日粮中的普通豆粕

发酵豆粕是以豆粕为主要原料,接种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最大限度地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有效地降解大豆蛋白为优质小肽蛋白源,并可产生益生菌、寡肽、谷氨酸、乳酸、维生素、未知生长因子(UGF)等活性物质,具有提高适口性,改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促进生长、减少腹泻的功效。该猪场近1年的生产周报显示:在哺乳母猪的日粮中使用发酵豆粕后,哺乳母猪断奶后的发情间隔平均缩短了1 d以上,同时降低了哺乳期间仔猪的腹泻率。

2.1.2 围产期母猪中药保健

从母猪产前7 d赶入金属漏缝高床式产房后至母猪产仔后7 d,用复合中草药(主要原料为益母草、黄芪、鱼腥草、淫羊藿、王不留行、白术、山楂、五味子等)熬汤,并添加到母猪的饲料中,该猪场的具体做法是:专门安排一人用一个大的锅将复合中草药熬汤,并将熬好的汤送至各栋围产期产房的门口,如果猪场人手不够,亦可将中草药直接添加到围产期母猪的饲料中。对比显示:围产期母猪添加复合中草药后能显著促进恶露的排出,显著提高母猪的采食量和泌乳能力。

2.2 断奶仔猪

2.2.1 在日粮中添加水果渣

在断奶仔猪的日龄中添加3%的苹果渣或山楂渣,显著地降低了断奶仔猪的腹泻率和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但后来由于苹果渣和山楂渣不能稳定持续的供给,而被迫中断。

2.2.2 在日粮中添加复合有机酸

在断奶仔猪的日粮中添加0.1%的包被复合有机酸。包被的有机酸可避免有机酸受到饲料原料中碱性原料的中和,同时让有机酸到达后肠,扶持有益菌、抑制有害菌。同样可以达到降低断奶仔猪的腹泻率和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同时避免了由于水果渣原料的批间差异而造成的原料质量的不稳定。

2.3 保育猪和育肥猪

2.3.1 理想氨基酸平衡模式日粮

根据理想氨基酸平衡模式(Ideal Amino Acid Pattern,IAAP)理论,用部分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等)代替日粮中的蛋白质,补齐在保育猪和育肥猪生长过程中需求量比较大,而饲料中供给又不足的赖氨酸、蛋氨酸等。

2.3.2 在日粮中定期添加中草药

在保育猪和育肥猪的饲料中定期添加市场上比较认可的中草药添加剂(尽量避免价格很低的产品),以对猪只的免疫系统进行激活和强化。同时,尽可能地为猪群创造一个好的卫生条件。

3 无抗养猪带来的变化

3.1 猪只活力的变化

以前对100 kg左右的肥猪进行宰杀时,3个人就能轻松的固定,但是现在发现猪只在宰杀前的挣扎力明显增强,不得不找4~5个壮劳力进行固定。

3.2 抗体水平的变化

以伪狂犬病gB抗体(该猪场由于种猪群伪狂犬gE(野毒)抗体阳性率只有2%,在过去的1年以较小的代价成功实现了伪狂犬野毒的净化)和猪瘟抗体为例进行说明。该猪场仔猪30日龄进行猪瘟疫苗的首免,60日龄进行猪瘟疫苗的2免。猪瘟疫苗2免后28 d时的猪瘟抗体阳性率为100%,猪瘟疫苗2免后3个月(150日龄)时的猪瘟抗体阳性率仍高达91.7%,免疫后4个月时的猪瘟抗体阳性率为87.5%。由于该猪场净化了伪狂犬病野毒,所以只在75日龄进行一次伪狂犬病疫苗的颈部肌注免疫,免疫后4个月的伪狂犬gB抗体阳性率为98.9%,抗体S/N平均值在0.3以下(IDEXX PRV-gB抗体检测试剂盒,判定标准为:S/N值<0.6判为PRV-gB抗体阳性)。明显高于国内养猪业界的平均水平。

3.3 出栏日龄的变化

该猪场近1年的生产周报显示:猪只100 kg体重时的日龄比1年前平均缩短了8~10 d。

3.4 猪只销售的变化

由于众多散养户反映该猪场的仔猪买回去以后好养,很少发生仔猪到家以后发病的情况,所以每头仔猪的价格在比市场价高50元的情况下,仍然供不应求。其实,众多散养户在购买仔猪时想要的“不是价格便宜的仔猪,而是能使他们赚到便宜的仔猪”。

4 分析与讨论

现在的猪病越来越复杂,病毒,细菌,血液原虫,造成的混合感染非常普遍,传统猪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新的猪病或变异毒株又不断出现。养猪户为了对付这种局面,似乎求助的惟一办法就是免疫接种,然而躲不过新老猪病不定期的爆发却是不争的事实,此外,许多条件性病原体引起的季节性猪病的发生越来越没有规律性,如有在冬季发生主要通过蚊虫传播的猪附红细胞体病,在夏季发生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等。潜在的经济损失巨大,预防治疗又无从下手,常规特异性免疫又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这不得不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其他办法。

无抗养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还是真正可以实现?丹麦禁抗16年,他们的猪到底养得怎么样呢?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PSY、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三大指标的11项数据中,以丹麦为代表的无抗技术完胜以美国为代表的有抗技术。丹麦2009年的猪肉产量约160万t,其中90%用于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出口国。而在10多年前,它因为养殖者滥用抗生素,面临猪肉出口危机。禁用抗生素饲料,不仅让丹麦食用肉更安全,近年来还让丹麦人感染耐药性肠球菌的数量不断减少(其他国家在上升)。众多丹麦养猪者在2000年禁用抗生素后一度曾非常反对,但现在他们认为这是发生在丹麦养猪者身上最好的事情之一。2006年起欧盟其他国家开始学习丹麦。

当然,无抗养猪并非绝对不能使用抗生素,就像当股市发生系统性风险时,仍要进行干预一样,即当猪场发生较为严重的疾病时,仍要使用抗生素配合其他措施进行治疗,待猪群恢复稳定后再进行局部的、循序渐进的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直至不使用抗生素,做到真正无抗养猪。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3)3075】

作者简介:赵永前(1973- ),男,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疫病的诊断和检测研究及临床技术服务工作。

收稿日期:(2016-03-08)

猜你喜欢

展望观念实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