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理『僵尸企业』要先清除僵化思维

2016-01-31□盛

职工法律天地 2016年5期
关键词:僵尸经济企业

□盛 会

清理『僵尸企业』要先清除僵化思维

□盛会

2015年12月29日,国资委宣布,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之前,中冶集团整体并入中国五矿集团,成为后者全资子公司,大型央企重组合并的加速度吸引了网民的目光。另一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上了时间表的“僵尸企业”无疑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而中青舆情监测室在上个月内共监测到有关“大型央企兼并重组”和“治理僵尸企业”的相关信息11.2万条。其中,“央企兼并重组”相关信息1.7万条,“治理僵尸企业”相关信息9.5万条。(1月11日《中国青年报》)

最近一段时间里,来自高层关于清理“僵尸企业”的声音格外频繁。先是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提出,要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之后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上又提出,要对“僵尸企业”、“绝对过剩产能”狠下刀子。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在调研时也强调“要加大淘汰僵尸企业力度,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密集的声音正在传递出强劲信号,那就是“僵尸企业”大限已至。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指出,中国的“僵尸”企业目前有四个特点:第一,“僵尸企业”大多是规模比较大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大、员工多,在地方的经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政府出于维稳等各种考虑,既不能让这些企业破产,也难以使其获得新生,只能通过银行或政府的不断输血维持现状。第二,“僵尸企业”所在的行业大多是产能过剩行业,另一方面从经济效益而言已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但地方有就业和GDP的考虑,不让这些企业破产重组。第三,“僵尸企业”从产业来看,基本属于比较低端的制造业领域,属于一低(低附加值)和“三高”行业。最后,“僵尸企业”大多占有很多政策和信贷资源,债务负担沉重,资产负债表严重恶化。他不无忧虑地强调,僵尸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的雷区和集中引爆点。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风险周期,包括债务和各种杠杆在内的风险考验中国经济的安全系统,特别是企业债的风险,更是当前中国经济的头号大敌。自2012年以来,中国的企业债务占GDP之比超过了113%,远超90%的国际风险阀值。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新趋势。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比的是胆识,拼的是决心,靠的是勇气。“僵尸企业”不除,经济风险在所难免。但是,清理“僵尸企业”牵涉到太多的历史问题,夹杂着复杂的利益博弈,从某种意义上讲,清理“僵尸企业”必须壮士断腕,触及痛点。能否扎实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改革魄力和责任担当。

窃以为,清理“僵尸企业”,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决不能懒政惰政、求稳怕乱,决不能再继续抓住既得利益、局部利益不放。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坚持负面清单管理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开放式市场逻辑秩序,让已无市场再生能力的“僵尸企业”退出经济舞台,让暂时休克的企业,通过市场化并购重组,焕发活力,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筹谋划好路线图,建立科学有序、尽量减少社会震荡的退出机制,完善社会保障的“兜底功能”,防范系统性风险,促进经济健康增长。

猜你喜欢

僵尸经济企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笔记本电脑“僵尸”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你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
在舌尖上筑牢抵御“僵尸肉”的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