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常见寄生虫病
——蛔虫病的预防和控制

2016-01-31何光曦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5期
关键词:蛔虫病蛔虫虫卵

何光曦

(重庆市长寿区云集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245)

猪常见寄生虫病
——蛔虫病的预防和控制

何光曦

(重庆市长寿区云集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245)

猪蛔虫病的危害有目共睹,严重威胁到公共卫生安全。文章阐述流行病学、典型症状,就诊断要点做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控和控制措施——计划性驱虫;合理药防;改善圈舍卫生,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蛔虫病 诊断 控制

1 前言

猪蛔虫病是猪蛔虫寄生猪小肠而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危害仔猪,是猪常见的寄生虫病。本病流行和分布极为广泛,呈世界性分布。

2 流行病学

由于蛔虫生活史简单,同时还具有繁殖力强和虫卵对外界因素抵抗力强两大特点,从而大大增加了感染性虫卵在自然界的累积。虫卵有黏性,容易借助食粪甲虫、老鼠、鞋靴等传播。幼虫在身体内的移行可造成器官组织的损伤,主要对肝脏和肺脏的损害较大,引起肝组织出血,变性和坏死,肝脏表面形成云雾状的蛔虫斑,也称“乳斑”,直径约1cm。

3 症状

蛔虫的幼虫、成虫,对猪均有致病效果。但是,幼虫危害各脏器、组织更为严重些。尤其,危害肝、肺最大。

幼虫移至肝脏时,导致肝脏充血,散布出血点,肝细胞变性,水肿坏死,后期呈纤维化。肝脏经纤维化后,表面形成不规则的点状或斑纹,称之为“蛔虫肝”。

幼虫侵入肺脏,导致肺脏水肿、出血,乃至炎症。受此影响,病猪气喘咳嗽,体温骤升,食欲废绝,称之为“猪肺病”。肺部感染,症状持续1~2周。症状较轻的,多数1~2周,症状好转。症状较重的,生长受阻,后期成“僵猪”。继发其他感染症,将加重病死率。幼虫除损害肝、肺外,同时,可分泌大量毒素,诱发一系列的神经症状,血管受此有过敏反应。猪蛔虫幼虫期感染,多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异常嗜睡,长势不好,营养不良,极度消瘦,皮毛杂乱,发育受阻。

幼虫长至成虫,致病力减弱。成虫多集中小肠内,除争夺猪体营养物质外,同时,机械性刺激肠内黏膜,诱发明显腹痛症。虫体大量积蓄肠道内,阻塞破裂肠管。而且,成虫分泌的毒素,对猪体有一定的致病作用,出现一系列的痉挛、兴奋、麻痹等症状。

猪长至6月龄,蛔虫致病作用减弱。肠道内寄生蛔虫数量不多时,不表现典型症状,成为隐性带虫猪。

4 诊断

诊断猪蛔虫病,需结合粪便检查,参照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等几方面综合判断。

4.1 检查粪便

粪便检查虫卵,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最常用。制备饱和食盐水,取380g食盐、1L热水,食盐待溶后冷却,至室温时备用。取病畜排便10g,放置常温饱和食盐水100ml,搅拌均匀,经60目铜筛过滤,取滤液置烧杯内,沉淀半小时后,明显可见虫卵浮于水面。用铁丝圈直径16~9mm,取上浮表面的液膜,抖落载玻片上镜检,可见虫卵确诊。

4.2 综合性判断

幼虫期感染,将造成局部灶性损伤,间质性肝炎。严重感染病例,随结缔组织的大量增生,加重肝硬化程度,有“乳斑肝”症状。

两月龄内仔猪,感染蛔虫病,小肠内不见发育成熟的蛔虫,粪便检查法生前诊断较难。可通过呼吸系统症状的变化而诊断。而且,经剖检时,肺部有大量出血点,剪碎肺脏组织,经分离处理可见大量蛔虫幼虫。病猪寄生虫体不多,死后剖检,需经肠道虫体检测和相应病变变化做出判断。而是否因蛔虫致死,需根据感染虫体数量、生前状态、流行病学、病变程度、是否有继发病而综合判断。

5 预防和控制

预防和控制此病,更建议采取综合性措施。将灭虫卵、清粪便,改善圈舍卫生,避免仔猪感染,有效整合起来。

5.1 计划性驱虫

有计划的定期组织驱虫,比如:重庆某地某些散养户,在育肥猪3月龄和5月龄,分别驱虫1次,防控此病效果理想。计划性驱虫,同样应考虑猪生长育肥阶段。断奶仔猪,首次驱虫用抗蠕虫药,4~6周后,加强驱虫1次。怀孕母猪,怀孕前、产仔前,都要例行驱虫1次。新引进猪只,同样驱虫1次。同时,土地经翻耕后,感染虫卵概率也能降到最低。

规模化养殖场,猪群应全部驱虫。之后,公猪每年驱虫2次,母猪产前驱虫1次,后备猪配种前驱虫1次,引进猪驱虫后方可混入大群。同时,注意改善猪场环境,定期清洁消毒。进猪前的产房、圈舍等,要彻底消毒和清洗。进入产房前的母猪,需用温肥皂水全身清洗。

圈舍内残留的粪便、垫草,集中堆积固定地点,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大量资料证实:猪蛔虫幼虫能引起人的内脏幼虫移行症,由此,清灭蛔虫卵,一方面减轻感染猪的压力,另一方面对公共卫生安全的保护大有裨益。

5.2 合理药防

农村散养户,蛔虫成熟前,建议连续驱虫。仔猪42~56日龄,开始药防。之后,间隔6周,药防1次,连续用3次。

规模化养猪场,全场彻底驱虫后,公猪每年至少2次药防,怀孕母猪产前1~4周内,药防1次。后备母猪,配种前药防1次。仔猪断奶转群时,药防1次。新进猪种,隔离饲喂,驱虫2次。后期,每间隔1-2周,驱虫1次。待满30d后,并入大群饲喂。

驱虫药物的选择,力求广谱、高效、安全、无残留。可尝试用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注射剂注射用0.3mg/kg,粉剂混饲0.1mg/ kg,连续药防1周。金伊维和爱普利注射液,同样可尝试施用。金伊维混饲,仔猪每吨用1kg,育肥猪用2kg/t,种猪用3kg/t。注射溶剂,皮下注射0.3mg/kg,连续用2次,为1疗程。爱普利注射液,每35kg体重用1mg,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2次,为1疗程。

5.3 改善圈舍卫生

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加强饲料管理,供给全价日粮,补给清洁饮水,避免饮水受猪粪污染,减少感染虫卵的概率。改善舍内通风,接受充足光照,定期清扫圈舍,严格消毒流程。场内运动场地,定期翻耕平整。舍内排泄粪便,集中堆积发酵,杀灭虫卵,减少污染的可能。

[1]谢泽森.一例猪蛔虫病的诊治[J].福建畜牧兽医,2015,(4):56.

[2]秋季生猪蛔虫病的防治[J].农家致富,2015,(18):42.

[3]顾丽.浅述猪蛔虫病的诊断及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4,(4):77-78.

猜你喜欢

蛔虫病蛔虫虫卵
马副蛔虫的中草药防治试验研究
湖南省长沙市野猪源蛔虫分子鉴定
猪蛔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猪蛔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秋季养猪谨防猪蛔虫病
富蕴县阿勒泰羊蠕虫虫卵检查及虫卵特性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几乎 100% 的大米中都有虫卵
人体大片形吸虫虫卵孵育特点
基于MATLAB的虫卵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