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猪场疫病防控综合技术与措施

2016-01-31缪宝良鞠昌华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5期
关键词:猪群猪舍猪场

缪宝良 鞠昌华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畜牧兽医站,江苏如皋 226561)

中小猪场疫病防控综合技术与措施

缪宝良 鞠昌华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畜牧兽医站,江苏如皋 226561)

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是猪场保证正常生产重要的一环。作者在分析动物疫病对中小规模化猪场的严重危害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小猪场疫病防控综合技术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猪场 疫病 防控

流水式养猪生产规模大、密度高,为猪群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高密度饲养使猪之间接触密切,一旦有疫病尤其是传染病的传入就可能在猪群中迅速传播,造成的损失无法估计。猪的传染病必须具备传染源(病猪、带菌或带毒的猪)、传播途径(直接或间接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和易感猪群(或个体),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时才能造成疫病流行。因此,我们要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针对这三个环节采取消除和切断的综合措施,防止疫病发生和流行。

1 饲养管理科学性

提倡科学性的饲养管理,增强猪群的体质和抗病能力,是预防猪疫病的重要措施

1.1 使用正确的饲养方式

1.1.1 严格隔离饲养

隔离饲养就是将猪群控制在一个有利于防疫和生产管理的范围内进行饲养的方法。隔离措施:(1)场区外围,特别生产区外围应使用隔离墙、隔离网、防疫沟等建立隔离带(2)猪场门口设消毒池和更衣室。人员、车辆、物品等要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场内;(3)猪场生产区只能有一个出入口,禁止非生产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饲养人员在进入生产区时都要更换已消毒的工作衣裤和胶靴,工作服在场内清洗并定期消毒;进入生产区的物品,要经过专门的消毒通道,消毒后方可进入。(4)卸料、装猪的车辆只在场外停靠,不得进入生产区。(5)猪舍一切用具不得携出场外,各猪舍的用具不得串换混用。(6)场内禁养其他动物及禁止携带动物和动物产品进场。

1.1.2 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制

为预防控制疫病,猪场应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以利消除连续感染、交叉感染,切断疫病传播途径。(1)繁殖母猪做到集中配种、集中产仔,以便于产房和哺乳母猪舍的消毒。(2)仔猪断奶后应集中进入育成猪舍或肥育猪舍,同时出栏。(3)猪群离舍后,猪舍应彻底清扫、冲洗、消毒、熏蒸并空圈15天以上方可引入健康猪群。

1.1.3 坚持“自繁自养”

猪场最好能自养公猪和母猪,繁殖仔猪,自己育肥,防止从外地买猪而带进疫病。实践证明,坚持“自繁自养”是预防传染病传入的最重要措施。(1)需从外地引进新的猪种时,只能引自非疫区的健康猪场。(2)在起运前应经当地兽医部门检疫并签发检疫合格证明,再经本场兽医验证、检疫、隔离观察45天,经检查认为是健康猪只,再全身喷雾消毒,方可入舍混群。(3)在隔离期间还应驱除体外寄生虫,没有注射疫苗的应补注各种疫苗。

1.2 科学饲养

1.2.1 供给全价饲料

全价饲料是按照猪各个生长阶段的饲养标准配制而成,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它不仅能满足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营养,而且能够增强猪的抗病能力,减少发病。因此,要确保猪群足够的饲料营养,饲喂全价饲料,注意补充多维或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提高猪群自身免疫力和抗病力。

1.2.2 供给充足清洁饮水

水是维持猪生命的基础物质。饮水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不洁的饮水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导致猪生产力下降。因此要供给猪群充足清洁的饮水。

1.3 科学管理

1.3.1 改善环境,减少应激

改善猪群的生活环境条件,以减少、减轻或消除环境应激因子的不利影响,是预防环境应激的最重要手段。猪舍内的环境条件,应满足不同饲养阶段猪的特点和需求,才能使猪生长发育正常,增强体质和抗病力。(1)猪舍要冬暖夏凉,夏季舍温不超过30℃,冬季不低于12℃,仔猪舍冬季的地面温度不低于23℃。(2)猪的适宜相对湿度范围为65%~75%,在气温14℃~23℃,相对湿度50%~80%的条件下对猪的肥育效果最好。(3)低温高湿易引起各种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皮肤病和关节炎等,应尽量减少水汽来源,防止湿度过高。(4)消除舍内有害气体,除通风换气外,应及时消除粪尿污水,不使它在舍内分解腐烂。猪舍的防潮和保暖是减少有害气体的重要措施

1.3.2 卫生管理

做好猪场的各项卫生工作,可减少猪生病的机会,提高猪对疫病的抵抗力。

(1)日常卫生管理:①饲料、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饲料要新鲜,严防霉变,对疑是不净饮水可用漂白粉或漂粉精消毒。②用具卫生,食槽、水槽和饮水器每天都用,一定要定时清洗,防止灰尘和污物污染。饲养员用来饲喂的桶、铲子等用具,也要保持清洁。③猪舍及环境卫生,猪舍内应保持干燥清洁卫生,每天必须打扫清理猪的粪便,垫料要及时更换。猪舍周围应经常打扫,注意环境清洁,排水沟、垃圾要经常清理。④粪便污物污水的处理:垃圾、粪便等污物是猪场内主要有害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要进行发酵消毒处理。收集的污水须经筛滤沉淀、消毒后再排出。

(2)病死猪的处理:病死猪是携带病原体的猪只,是引发猪疫病的重要传染源。对病死猪及时进行焚毁、掩埋、化制等生物安全处理,有利于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3)杀虫及灭鼠:蚊蝇等昆虫及老鼠、野生动物等是疫病传播的重要媒介者,杀虫灭鼠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场内须设有防鼠、防野生动物、防蚊蝇等设施,并定期进行灭蝇灭鼠活动。

2 规范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消除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疫病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杜绝一切传染来源,是确保猪群健康的重要措施。

(1)制定科学的消毒制度和消毒程序,并严格执行。

(2)合理选择消毒药品。选用消毒药必须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定期更换消毒药;注意消毒药的配伍禁忌。

(3)猪舍、用具及环境要定期消毒。注意消毒要全面、彻底,不得留有死角。

3 正确的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可使猪群产生对某些疫病的特异抵抗力,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猪猪场疫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1)猪场要根据本场、本地区生猪疫病情况,制定科学合

(2)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强制免疫病种,严格按照免疫操作规程开展预防接种。同时,要做好猪链球菌,导致母猪流产或产木乃伊、死胎以及仔猪黄白痢等常见病免疫病种的预防接种。

(3)免疫接种注意事项:所用疫苗必须采用农业部批准使用产品;疫苗的保管、运输、使用,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操作;免疫用具使用前后或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一猪一个针头;免疫前后不要滥用药物;接种前认真检查猪群的健康状况,正在发病的猪只不宜接种疫苗;注意观察免疫接种后防疫反应。

4 药物预防与保健

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猪只不同的生理阶段和疾病流行期等,在饲料和饮水中加入抗生素和保健药物,可以预防某些疾病。如高温天气,投放一些预防中暑的中成药;引进猪只,投放土霉素片等。猪场潜伏有某种疾病,针对病情,在未发病或发病初期时,全群投药,有效控制发病范围。

5 疫病监测

检查诊断和疫病监测是兽医工作的重点之一(1)猪场兽医每天应从运动、休息、摄食饮水和检温这四个环节观察猪群健康状况,侦察疫情。对检查出的病猪,应分别情况作妥善处理。(2)定期开展疫病监测。监测猪群免疫抗体,可及时了解猪群免疫抗体水平,做到及时免疫,对免疫程序进行合理的调整。监测病原,可了解本场猪群的带毒情况,采取相应的免疫和淘汰措施。

6 疫情的控制和扑灭

猪场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应按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的临时隔离措施。对疫点实施隔离、监控,禁止生猪、生猪产品及有关物品移动,并对其内外环境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必要时采取扑杀等无害化处理措施。确诊疫病后,按照《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1]姚端旦.家畜环境卫生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刘耀兴.畜禽养殖场防疫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季朝阳.中小型猪场防控疾病的主要措施[J].农技服务,2011,28 (10):1470-1470.

[4]刘卫国,陆裕.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的综合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20-1120.

[5]李凤龙,高明琴,袁兴武,等.规模化养猪场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3,(5):57-57.

[6]袁文华.中小型猪场的疫病防控[J].畜禽业,2007,(11):22-24.

[7]王永东.规模化猪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4):64-65.

[8]唐家.规模猪场疫病防控综合措施[J].畜禽业:南方养猪,2006,(15):33-33.

缪宝良(1965—),畜牧师,主要从事动物防疫检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理的免疫程序。对免疫后的生猪,要严格按照规定,实现免疫标识、免疫记录本、免疫记录三位一体的免疫标识管理制度。

猜你喜欢

猪群猪舍猪场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阳光猪舍与普通猪舍育肥对比试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