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猪丹毒病的防控措施

2016-01-31杨家柱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5期
关键词:菌苗猪丹毒亚急性

杨家柱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腊山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曲靖 655800)

浅谈猪丹毒病的防控措施

杨家柱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腊山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曲靖 655800)

猪丹毒为丹毒杆菌感染诱发的传染性疾病,前些年,防疫疫苗的大量使用,猪场保健观念的增强,此病在大型猪场曾一度销声匿迹。但是,近些年,又有复燃迹象,国内养猪大省频繁有病例报道,甚至一些保健性好的猪场都未能幸免。文章就病因、诊断、防治等一一要点阐述,为今后科学防治此病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1 病因分析

调查证实:卫生条件差的猪舍,感染猪丹毒的概率更大些。比如:圈舍潮湿肮脏;饮水系统被污染;粪便玷污饲草;猪群频繁转移;混养应激;气候突变;夏季高热高温;频繁更换日粮;连续生产,未空圈消毒;继发其他病毒感染症,流感、蓝耳病等,均易加重此病的发病率。

2 流行病学

此病多发于猪,架子猪最易发,其他家禽、家畜都有发病报道。人同样有发病的可能,称“类丹毒”。此病传染源为病猪、带菌猪。有报道证实:50%的健康猪扁桃体和其他淋巴组织中均有带菌的可能。此病多数经消化道传染,或经破损皮肤传染。此菌在腐殖质的土壤中生存时间长,最长达14个月之久,为此病重要传染媒介。此病四季皆发,炎热多雨季节常见,且多数为流行性经过。

3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长短不一,长的有1周,短的有1天。根据病程长短,有急性、亚急性、慢性。

3.1 急性型

此症多见,发病突然,死亡率高。典型症状:精神萎靡,食欲废绝,呕吐腹泻,大便干结,附有黏液。仔猪感染,后期下痢。病猪耳、颈、背等处,皮肤潮红。临死前,腹内、腋下等处,有不规则的红斑,按压常融合在一起。多数3~4d内死亡,病死率达80%。不死病例,可转变为慢性型。仔猪刚断奶,感染此病,多数突然发病,精神不振,抽搐倒地,病程不超过1d。

3.2 亚急性型

其主要特征是皮肤疹块。病初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不愿走动,体温41℃以上,在胸、腹、背、肩及四肢外侧出现界线分明的大小不等的红色疹块,压之褪色,逐渐转成紫红色以后结痂似龟壳样,俗称“鬼打印”或“火打印”。

3.3 慢性型

以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病猪食欲无明显变化、体温正常、全身衰弱、生长发育不良。其特征是背部、肩部、耳朵、蹄部和尾部形成局灶性坏死病变,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肿胀、隆起、坏死、结痂或形成黑色干硬的皮革样病灶。

4 剖检病理

剖解病死母猪1头。肉眼可见,该猪只死后口鼻部、下颚、腹部和大腿的皮肤发紫;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脾肿大(约正常脾的2倍大小),紫红色;肾肿大,紫红色;肝充血肿大;心包积液,心内外膜有斑点状出血;肺充血、水肿。

5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试验室分离鉴定病原进行诊断。这种病原很容易培养。血清学试验结果只能说明患猪接触过病原,不足以当作确诊依据,必须间隔14d作两次血清学试验,如果结果都是滴度升高,才可以用来辅助诊断。

6 防控措施

(1)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遏制致病菌源侵入。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圈舍卫生。定期清扫地面,严格消毒管理。地面用热碱水消毒,墙壁用石灰乳粉刷。

(2)注意猪场检疫,及时淘汰病猪和带毒猪。发现疑似病例,及早隔离诊治,避免病源扩散病情。

(3)注意防疫接种,定期组织免疫,春秋各注射1次。目前,注射用菌苗数量种类多。灭活菌苗、弱毒活菌苗等等,均有不错的防疫效果。猪丹毒灭活菌苗,仔猪断奶后注射,5ml/次,皮下注射,3周后可产生较强的免疫效力。猪丹毒弱毒活菌苗,稀释用氢氧化铝生理盐水,1ml/次,皮下注射,1周后可产生较强的免疫效力,有效免疫期半年之久。GC42株苗,拌料喂服免疫,每头猪2ml/次。免疫前,停饲4h,取少量的精料,混拌少量冷水,拌湿后均匀播撒料槽内,猪只自由采食。拌湿用水禁忌偏酸性,更不能用霉变饲料,不能用热水和热食。此菌苗使用前后1周,禁止口服抗菌类药物,避免影响接种效果。

(4)加强猪群护理,出现类似病例,及早隔离诊治。治疗初期,用猪丹毒血清,皮下或静脉注射,用量参照瓶签,治愈效果不错。临床尝试用抗生素类药物,经药敏试验,青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等等,均可做尝试使用。青霉素,肌肉注射2万单位/kg,肌肉注射,每天2次,防治效果较好。链霉素50mg/kg,每天2次,肌肉注射。恩诺沙星制剂,肌肉注射2.5mg/kg,肌肉注射,每天2次,防治效果较好。

临床施治期间,注意改善管理,加强猪群护理,积极对症施治。出现高热症状,用阿尼利定,20ml/次,肌肉注射,防控效果较好。

7 体会

猪丹毒的防治应提高认识,此病架子猪最易发,发病季节性明显,炎热多雨季节应提高警惕。根据临床症状,潜伏期长短不一,有急性、亚急性、慢性之分,早期多数为急性经过,后期慢慢演变为亚急性和慢性经过。诊断此病,典型病例根据流行病学、典型症状、剖检病变等可诊断。而非典型性病例,需结合实验室血清学监测可确诊。日常加强防控,此病能得到很好抑制。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注意猪场检疫,淘汰净化猪场;防疫接种,定期组织免疫;出现类似病例,及早隔离诊治,青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等等,均为不错的治疗药物。临床施治期,同时应积极对症施治,提升防控此病的效果。

[1]和嘉瑞.猪丹毒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云南畜牧兽医,2011,(4):4-5.

[2]刘鹏,肖红琼.猪丹毒的流行及诊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1,(8):96-97.

[3]段小卫,王娜.亚急性猪丹毒的诊断与治疗[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1):183-184.

杨家柱(1976—),男,云南罗平县,大专,兽医师。

猜你喜欢

菌苗猪丹毒亚急性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控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猪丹毒病原菌特性
猪丹毒的发病机理与防制措施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猪丹毒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仔猪白痢的临床表现及免疫方法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猪丹毒的防控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辅助治疗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47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