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蛋鸡养殖关键技术

2016-01-31罗光富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5期
关键词:产蛋雏鸡蛋鸡

罗光富

(重庆市荣昌区双河街道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460)

浅谈蛋鸡养殖关键技术

罗光富

(重庆市荣昌区双河街道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460)

近年来,重庆市荣昌区蛋鸡养殖,因为受到管理技术、财力物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等的限制,普遍存在着蛋鸡产量低的问题。确保蛋鸡养殖上层次上水平,有必要改善现有蛋鸡养殖技术。文章以此为出发点,自雏鸡饲养管理、育成期饲养管理、产蛋期饲养管理等3方面,就加强蛋鸡养殖质量和水平提供技术指导,以供参考和借鉴。

蛋鸡 饲养管理 环境控制

1 雏鸡饲养管理

1.1 温度

严格控制温度,3d内温度控制在33℃~35℃,之后逐周降低温度,每天降低1℃。达到20℃~22℃时,注意观察,如果发现鸡喘气,表示温度过高;如果幼鸡挤作一团,发出吱吱叫声,表示温度过低。需要调整温度。

1.2 饮水

进雏室后24h,开始安排饮水。1周内的饮水除了要添加5%的葡萄糖,电解多维外,1~3d后,饮水中加适量的高锰酸钾,能有效防控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1.3 采食饮水后2~3h,即可开食。开食初期,饲喂易消化的饲料,比如:细碎的玉米、碎米等等,或者是,一些小颗粒的谷物。同时,取2~3个熟鸡蛋黄,经搅拌均匀后供100只雏鸡采食。或者,直接用全价雏鸡料,做好少量勤加,确保饲料的高适口性。

1.4 湿度湿度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雏鸡散热的情况。由此,根据雏鸡长势情况,严格控制相对湿度。通常情况下,10日龄前,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10日龄后,相对湿度保持在55%~60%。

1.5 通风改善通风,确保舍内空气清新。空气流通情况,应舍内无刺激眼鼻为标准。同时,饲养管理人员进出无憋闷的感觉。一般要求:冬天空气的流速保持在0.12~0.25m/s;夏天空气流速保持在0.5~1.5m/s。

1.6 卫生

定期清扫圈舍,改善舍内通风,勤换饮水器及用具,及时更换垫料,做好基本的防疫工作。

1.7 密度

密度根据场地、资金等情况而定,避免养殖密度过大,影响最终养殖环境,导致抗病能力降低,影响最终的育成率。

1.8 光照为了让雏鸡很快熟悉环境,学会饮水采食,一般3 日龄内的光照可定为24h,可用较强的灯光。3 日龄之后逐渐减少光照时间至育成期的8h,保持恒定。光照强度一般15m2地面用25W灯泡,离地2m 高度为宜。若过强的光照下,鸡会烦躁不安、活动量大,易出现互啄的恶癖。

1.9 断喙与修喙

断喙是蛋鸡饲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一般在7~9日龄进行。

1.10 免疫

根据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疫苗免疫。有条件的鸡场,应该在免疫后的适当时间进行抗体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决定是否再次免疫。

2 育成期饲养管理

2.1 限制饲喂

限制质量,控制日粮中粗蛋白等的含量,增加青料的比例,占日粮15%~30%即可。

限制数量,首先还得保证质量,饲喂用全价、高质的后备料。在此基础上,严格控制饲喂量。通常情况下,饲喂量控制在自由采食量的90%即可。目前,国外引进的品种、国内培育的品种,都已经制定严格的饲料限制饲喂标准和体重参考指数,具体饲喂过程中,应严格参照标准执行,达到预定周龄饲喂量和体重控制标准。

2.2 限制光照

充足光照能增强鸡群体质。对育成鸡增加光照会促进性腺成熟,提早开产,为避免过早开产应对光照进行限制。育成期光照时间一般不少于 8 h,以不超过 11h为宜。

3 产蛋期饲养管理

3.1 中前期管理

此阶段产蛋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受此影响,母鸡采食量增加,体重增速较快。由此,应重点确保母鸡的营养需求,改善饲喂条件。日粮中,蛋白含量应控制在18%左右。同时,补充必要的维生素A、D、E,满足其产蛋需求。

3.2 后期管理

产蛋后期,不要骤然降低营养标准。中前期的营养标准,建议持续维持2-3周。之后,逐渐降低蛋白含量,控制在14%~16%即可。或者,适当限制饲喂量,保持原有日粮标准的6%~10%即可。到产蛋后期,母鸡产蛋更多依靠体重的消耗来完成。由此,满足营养补给的同时,酌情增加钙的含量,确保产蛋蛋壳的质量。

3.3 四季管理

春季管理,温度渐升,病原微生物滋生蔓延,各种传染性疾病肆虐。此时在天气转暖前,对圈舍进行一次彻底地清扫。注意改善舍内通风,春季气温变化大,通风时,应把握尺度,注意做好保温。

夏季管理,夏季温度高,气候炎热,鸡体内汗腺不发达,高温适应能力有限。研究证实:当温度超过30℃时,产蛋量将锐减,产蛋重量减轻。而当超过30℃时,将直接影响到产蛋量和采食量。由此,夏季管理的重点,应注意防暑降温。

秋季管理,秋季日照时间渐短,昼夜温差变化大。此时,管理的重点,在于防控各类环境应激。同时,注意补充人工光照。尤其,秋末开产的鸡群,不注意光照的补充,将导致产蛋高峰期推迟,无形中增加饲喂成本。秋季管理时,对于停产、换羽的母鸡,都应及时给予淘汰。

冬季管理,冬季温度低,光照时间短,产蛋量受此影响锐减。此时,应注意保温、人工光照。构建鸡舍,靠北的窗户,建议用塑料薄膜封上,避免寒风吹到雏鸡。注意补充光照,早晚各开灯1次。产蛋鸡每m2约需3W灯光,如灯高2 m,可在每15 m2鸡舍设1盏40W灯泡。注意光照时间应是逐渐增加,可以采取每周增加0.5h,直至16h止,切不可超过17h,否则会引起高产鸡脱肛、啄羽,导致死亡率增加。

3.4 蛋鸡利用年限

在开产后300d重点淘汰低产鸡,开产500d后,当产蛋率下降到 50% 以下时,应更新整个鸡群。

[1]杨宁,秦富,徐桂云,等.我国蛋鸡养殖规模化发展现状调研分析报告[J].中国家禽,2014,(7):2-9.

[2]郭斌.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的合理确定:一个文献综述[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83-90.

猜你喜欢

产蛋雏鸡蛋鸡
蛋鸡多产蛋要过三道关
春季蛋鸡养殖三防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蛋鸡补钙较适宜在下午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动物产蛋王
蛋鸡和肉鸡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
蛋鸡和肉鸡
食醋可防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