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养猪提升猪群成活率和生产率的技术措施

2016-01-31陈友胜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长率养猪猪群

陈友胜

(潜山县余井镇农技站,安徽潜山 246313)

基层养猪提升猪群成活率和生产率的技术措施

陈友胜

(潜山县余井镇农技站,安徽潜山 246313)

随养猪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亏损,增加养猪收入,成为时下发展养猪产业的重中之重。文章结合多样基层养殖经验,自提升哺乳仔猪成活率、提升保育猪成活率、提升生长猪成活率等三方面,就基层养猪提升猪群成活率做要点阐述。同时,就生产效率的提升,进行系统分析和介绍,以供参考和借鉴。

养猪 规模化 产业化

1 前言

开春以来,生猪市场回暖,养猪行业利好。但是,随养猪产业的崛起,规模养猪亏损的问题照旧突出。当下,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亏损,增加养猪收入是关键。文章由此就基层养猪提升猪群成活率和生产率的技术措施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2 基层养猪提升猪群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2.1 提升哺乳仔猪成活率

仔猪成活率的提升,首要应养好妊娠母猪,其次养好仔猪。第一,养好妊娠母猪。加强妊娠母猪管理,预防早期流产、死胎症。

确保在不难产的情况下,产下健康、初生重大的仔猪,提高仔猪成活率。加强猪舍管理,冬季防寒,夏季保暖,温度控制在15~25℃。加强饲料管理,确保日粮的营养全价,增强母猪食欲,确保母猪能分泌足量的母乳。妊娠期做好哺乳期仔猪高死亡率的防疫工作,比如:伪狂犬病、传染性肠胃炎、轮状病毒病、大肠杆菌病等等;做好影响饲料报酬率疾病的防疫工作,比如:萎缩性鼻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通过早期母猪的预防接种,通过哺乳提升仔猪体内母源抗体水平。

第二,养好仔猪。做好接产工作,严格消毒管理,抢救假死仔猪。刚产出的仔猪,严格接产程序,加强消毒管理。仔猪吃足初乳,吃好初乳,固定乳头,训练哺乳,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早期,可靠注射科特壮。用量每次1~2ml,确保仔猪足够的体力吮吸母乳。一窝中产仔数量多,多余的仔猪,及时寄养,确保足量的母乳。仔猪及时补铁、补硒,出生后3~5d,口服百球清,做好防球虫病的准备,避免肠黏膜受损影响其发育。仔猪几种影响其成活率和生长率的疾病,应及早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比如:支原体肺炎、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等,都应作为重点防控对象。

2.2 提升保育猪成活率

保育猪成活的提升,应重点把握好如下几点:

第一,全进全出,确保育肥整齐度。彻底空栏后,严格清洗消毒,空置1~2周,方可引进下批猪,减少各种病害的发生率。

第二,把好断奶关。早期保持原栏、原料、原管理制度,逐渐过渡到育肥模式,最大限度降低断奶应激。可考虑在饲料中、饮水中,加适量的黄芪多糖、多维等等,降低应激刺激,增强其食欲,提升断奶日重。

第三,严格免疫接种。饲料、饮水中,加适量的免疫增强剂,比如:黄芪多糖、美赐能等,提升仔猪接种后免疫效力,达到增强仔猪抗病能力,提升成活率的目的。

第四,重点疾病重点防疫,保育期仔猪,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口蹄疫等等,都是致死高发病,应做好重点疾病的防控工作。

第五,加强保育猪管理,确保适宜的温湿度环境,及时清扫圈舍,严格消毒管理,确保舍内温暖、舒适、干燥、卫生,加强保育猪管理,出现类似的感染病例,及早隔离诊治,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为生长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六,防控各类不良应激,确保舍内环境安静,减少噪音污染,改善通风条件,确保舍内空气质量,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2.3 提升生长猪成活率

提高生长猪成活率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做到全进全出,猪舍空栏彻底清洗消毒后再进下一批猪,减少疾病发生率。二是每月保健一次,在饮水中加入黄芪多糖或美赐能,提高猪的免疫力。三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在9~10 周龄和 18~20 周龄加药预防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生。四是加强对口蹄疫、猪肺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的免疫预防工作。

3 基层养猪提升猪群生产率的技术措施

一是采用三元杂交或配套系,充分利用杂交优势,提高生长率;提高母猪群中 2~5 胎的比例,可达 80%,1 胎或 6 胎以上母猪占 20%左右;公猪采用日增重高的优秀公猪作父本,提高后代的日增重。

二是饲养好妊娠期母猪,争取仔猪最大初生重,为最大断奶重、保育重、出栏重打好基础,缩短饲养天数,提高生长速度,提高生长率。

三是产房、保育、生长猪做到全进全出,减少疾病发生,提高生长率。四是采用优质符合各阶段生长需求的饲料,最大限度提高采食量、日增重。

五是养好哺乳期母猪,提供充足的高质量母乳,争取最大断奶重,为保育猪和生长猪打好基础。

六是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保持猪舍冬天温暖,夏天凉爽舒适,并保持猪舍的安静,避免人为干扰,影响生长。

4 结论

成活率和生产率的提升,除技术要领的把握外。顺应时代对生态健康养猪的发展需求,今后同时应推广生态养猪技术,此项技术很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有效提升猪群的抗逆性、确保生猪出栏肉品的高质量。而且,经微生物分解发酵的垫料、粪便,部分可转化为猪群喜食的有益微生物,大大提升养猪品质和效益。生态养猪不同于传统养猪,圈舍用垫料地面,垫料中的有益菌对分解猪群分泌粪便大有裨益。垫料用锯末和谷稻皮铺垫,厚度控制在80cm。由此,这样的处理,粪便不仅不用处理,而且经发酵后,能有效提升猪舍内温度,即有利于冬季保暖,又有利于猪的生长发育。

[1]向林远.农村规模养猪常见问题及对策[J].养殖与饲料,2012,(7):19-20.

[2]方谷明.浅论规模养猪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5):124.

[3]邱怀文,张静.规模养猪的管理策略[J].中国牧业通讯,2007,(14):71-72.

猜你喜欢

生长率养猪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养猪
日本落叶松以林分平均木材积生长率代替林分蓄积生长率可行性验证
海南省马占相思生长率模型研建
海南省桉树生长率模型研建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基于海南省连清资料建立松树和橡胶树材积生长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