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肿瘤化疗患者PICC护理的应用效果

2016-01-30李玮虹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本溪117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5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李玮虹(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肿瘤化疗患者PICC护理的应用效果

李玮虹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肿瘤化疗患者PICC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200例老年肿瘤化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100例观察对象一次置管成功率、PICC置管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肿瘤化疗患者PICC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患者治疗和护理效果的巩固。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老年肿瘤化疗;PICC护理

化学药物治疗时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因为化疗药物给患者造成的刺激较大,容易造成局部渗漏性损伤、静脉炎及血管破坏等,对患者治疗效果及健康有严重影响。因此为患者建立有效、安全的静脉通道十分重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护理措施,有助于解除化疗和长期输液患者的困扰,避免反复穿刺,降低静脉炎和药物外渗等并发症的发生率[1]。然而,PICC护理患者还容易发生脱管、静脉血栓、导管移位、导管阻塞和感染等并发症症状[2]。本次医学研究就对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肿瘤化疗患者PICC护理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200例老年肿瘤化疗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患者122例,女性患者78例,患者最小年龄为60岁,最大年龄为82岁,平均(76.6±6.5)岁。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两组观察对象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传统PICC置管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拟穿刺血管情况进行评估,严格执行置管操作流程。实验组观察对象在PICC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方法:第一,制定老年肿瘤患者化疗方案,对其拟穿刺部位的血管及皮肤情况、凝血功能、全身情况进行评定,了解置管相关因素,向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使其对PICC护理过程和操作方法形成基本认识,如有需要还应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嘱患者签署PICC置管护理知情同意书。第二,PICC置管护理前应向患者说明手术配合的相关要点,严格执行7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消毒,将患者摆放到适当体位,穿刺部位手臂扩展90°,PICC置管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避免强行送管,尽可能放慢速度。穿刺时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感受,导管置入10~15 cm后,嘱患者向穿刺侧偏转头部。术后30 min内局部按压包扎。准确填写PICC置管记录单,24 h内肘部不能进行屈曲活动,并于手臂下垫1个软枕。第三,置管后12 h内对患者置管处是否存在异常现象进行观察,帮助患者进行置管侧肢体被动活动,置管侧肢体20 min内局部湿热敷肩部与透明贴膜之间的范围,每天3~4次,从而避免出现静脉炎、疼痛、肢体肿胀等现象。置管1 d后,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自下而上拆除原有敷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和7步洗手法,对穿刺部位异常表现进行观察。PICC小换药,更换输液接头,重新贴好贴膜,对护理人员姓名、管道外露长度、更换时间、日期进行准确标注。每天定时维护管理,输血前后、给药前后、输液前后行10 mL肝素溶液注射器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第四,置管后7 d常规更换肝素帽和贴膜,并准确标注护理人员姓名、管道外露长度、时间、更换日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后每周更换一次,及时发现导管脱落、潮湿、污染现象,并立即更换。第五,患者出院前,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居家护理技能,向患者发放PICC日常护理卡,指导患者掌握PICC导管维护方法,嘱其定时更换输液接头、冲管、回院换药,通过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检查,为其提供护理指导,了解患者PICC导管维护情况。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一次置管成功率、PICC置管时间以及感染、静脉血栓、脱管、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此为依据评定二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分析和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通过(± s)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和表示,其他数据资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如果所得分析结果P<0.05,可以证实两组数据资料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对照组100例患者,置管时间(20.3±3.2)d,一次置管成功98例(98%),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为:静脉血栓3例(3%),脱管4例(4%),导管阻塞6例(6%),感染4例(4%);实验组100例患者,置管时间(16.2±3.2)d,一次置管成功89例(89%),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为:脱管2例(2%),感染2例(2%);实验组100例观察对象一次置管成功率、PICC置管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老年肿瘤化疗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综合性、跨学科的临床护理模式,这一护理模式的纵轴为患者的出院计划、教育、活动、饮食指导、护理、治疗、用药、检查、接诊时诊断、入院指导等理想护理手段,而横轴为护理时间,为患者制定和实施临床护理日程计划表,准确记录和描述说明各项护理操作的目标、治疗方法和检查项目[3]。患者能够从临床护理路径计划中了解自身的护理目标,从而提高参与疾病管理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自我护理的能力和意识,实现被动护理操作与主动自我管理的相互结合,以达到最为理想、经济性最高的护理目标。在PICC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对患者置管相关因素、血管情况、基本病情形成最为准确的判断,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有助于穿刺成功率的最大限度提高,保证了PICC临床置管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选择最为适当的穿刺血管和穿刺部位,从而准确评估患者有无PICC置管的适应证[4]。在临床护理路径方案中,护理人员能够以时间为依据,开展个性化、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服务,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以及PICC置管指导和健康教育,这一过程中,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也能够得以缓解,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对于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治疗过程的依从性,在护患之间形成良好和谐的沟通关系[5]。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在老年肿瘤化疗患者PICC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具有下述显著优势:第一,最大限度降低临床治疗成本,防止发生医疗资源浪费现象,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增强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意识。第三,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危险。临床护理路径护士根据路径表中内容进行时间段划分,为患者分次展开健康指导,可以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及健康知识需求为依据,为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若患者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可谓其列举成功治疗的案例并将其安排在同一间病房内,鼓励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而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则可通过宣传手册发放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率,这对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十分有利。第四,改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第五,护理路径目标明确,指导性强[6]。因为研究的侧重点有所差异,本次医学研究中并未纳入经济收益和其他医疗质量评定指标。

综上所述,在老年肿瘤化疗患者PICC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降低PICC并发症的发生危险,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4]。

参考文献

[1] 魏巍,季建华.PICC置管在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1):29-30.

[2] 赵晓丹,何超.临床护理路径预防老年肿瘤化疗患者便秘的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0):1458-1459.

[3] 钱国安,王维利,陈艳,等.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的非药物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0-282.

[4] 兰奇.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5):75-77.

[5] 万红艳.老年肿瘤化疗患者PICC常见并发症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1,17(8):86-87.

[6] 赵晓丹,何超.临床护理路径预防老年肿瘤化疗患者便秘的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0):1458-1459.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5-0236-02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依从率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混合痔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腔镜胃癌快速康复的价值
临床护理路径在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CT增强检查中临床护理路径的作用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