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肌瘤切除的临床疗效探讨

2016-01-30于晓燕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5期
关键词:剖宫产术

于晓燕(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肌瘤切除的临床疗效探讨

于晓燕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 观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剖宫产手术,观察组实施剖宫产过程中切除子宫肌瘤。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宫缩素剂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肌瘤切除手术安全可靠,临床医师只要掌握适应证,则可根据具体情况实施肌瘤剔除,防止患者遭受二次手术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切除

子宫肌瘤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其产生与卵巢激素具有重要的联系,特别是雌孕激素。子宫肌瘤指因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产生的良性肿瘤,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肿瘤,多发于35~45岁的中年妇女。子宫肌瘤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该病的出现往往与肥胖、妊娠期使用雌激素以及遗传等原因关系密切[1]。患者往往伴有月经经量升高、经期变长等表现,严重者甚至影响生育能力,极大威胁了女性生命健康。剖宫产术后,伴子宫肌瘤孕妇仍需再次手术,给产妇经济、心理等方面造成较大压力。本研究选择12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观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分为两组,每组60例。全部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对照组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34.2 ±3.2)岁;病程3~16个月,平均病程(6.5±1.2)个月;疾病类型:25例肌壁间肌瘤,25例浆膜下肌瘤,10例黏膜下肌瘤;观察组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34.4±4.5)岁;病程3~15个月,平均病程(6.8 ±0.9)个月;疾病类型:23例肌壁间肌瘤,26例浆膜下肌瘤,11例黏膜下肌瘤。两组在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子宫变大且无规则,伴多个中强回声光团且包膜;月经出现变化等。中医辨证标准:参考《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相关标准。

1.3 方法:①观察组在实施剖宫产过程中切除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后实施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取出胎儿、胎盘后给予注射缩宫素,同时静注林格液,缝合子宫切口并切除子宫肌瘤,具体操作过程包括:采用缩宫素对子宫基底部、体积较大子宫肌瘤附近部位进行封闭注射,在子宫表面行一切口后对肌瘤进行分离,在基底附近部位则利用弯钳夹住肌瘤基底位置,确保可完全切除肿瘤,关闭残腔。②对照组单纯使用剖宫产手术。产妇分娩成功后,将20 U宫缩素溶于500 mL氯化钠进行静脉滴注,对切口进行缝合

1.4 观察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宫缩素剂量、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计算数据,计量资料、均数比较、计量数据分别采用(±s)、t检验、χ2检验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研究:观察组手术时间(80.5±8.9)min、宫缩素剂量(31.6±4.1)U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17.2±78.2)mL、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8.8±6.4)h、住院费用(4527.7±105.6)元、住院时间(6.0 ±1.0)d与对照组[手术时间(96.0±25.0)min、术中出血量(324.2± 97.9)mL、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5.4±8.3)h、住院费用(5234.7± 96.3)元、住院时间(5.6±1.2)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手术结局与并发症分析:两组手术均顺利,手术过程中未发现大出血病例,两组尿潴留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观察组疼痛等产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产妇可耐受。

3 讨 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属于临床中较为多见的妊娠并发症,随着产妇年龄呈升高趋势,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发病率也呈升高趋势;由于妊娠期产妇子宫内血供较为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子宫肌瘤发病率。子宫肌瘤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其产生与卵巢激素具有重要的联系,特别是雌孕激素。子宫肌瘤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增生产生,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根据解剖学部位,子宫肌瘤分为宫体肌瘤和宫颈肌瘤。按照其组织学部位主要分为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宫颈肌瘤以及混合性子宫肌瘤等。有关研究资料表明[2],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导致妊娠结局差的重要原因。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的不断改善,选择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切除的病例越来越多。如果肌瘤病情较为严重,实施阴道分娩存在较大的危险性,临床中较多选择剖宫产术,但是否同时进行切除子宫肌瘤的方案则存在较大的争议。部分学者[3]认为因产妇妊娠期间肌瘤血管较为丰富,且边界模糊,剥离过程中容易导致大出血,胎儿娩出后,子宫收缩往往造成肌瘤部位出血变化而提高手术风险,并且术后子宫肌瘤体积会变小,因此不建议剖宫产过程中实施子宫肌瘤切除术;然而部分学者[4]认为术中对于体积较大的子宫肌瘤实施切除,不仅能够避免产妇对子宫肌瘤的紧张、害怕等负面情绪,同时也能够预防其产后对子宫恢复速度的影响,而且还可以避免其发展恶化,防止因再次手术对产妇身心造成二次伤害。

根据子宫肌瘤体积大小、生长部位等差异,其对妊娠晚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肌壁间肌瘤与黏膜下肌瘤均能够引起宫腔发生变形,导致宫腔压力升高,容易导致早产、胎盘早剥等并发症。妊娠伴子宫肌瘤手术原则主要包括:①应彻底清除黏膜、浆膜下肌瘤以及子宫下部肌瘤;②最大程度地清除肌壁间肌瘤,但应防止在子宫表面行较多切口;③如果肌瘤体积较大,其附近器官、组织等会受到压迫,因基底较宽且血流丰富,应综合医师经验、抢救条件等方面而定。如果发生以下表现则应不实施切除肌瘤术:①肌瘤部位较为特殊:子宫大动脉、输卵管等附近肌瘤;②子宫收缩乏力者;③妊娠伴高危因素者如妊娠合并血液病、心力衰竭或等。

目前,伴子宫肌瘤妇女孕前往往首先选择治疗子宫肌瘤,然而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疾病的产妇仍较多,但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合理性尚有争议。妊娠期间子宫体积会变大,子宫内壁血供丰富,其与肌瘤边界模糊,切除肌瘤过程中容易破坏血管而造成大出血,提高产妇感染的风险,但术中切除肌瘤,具有预后效果好、复发率低等特点。如果术中不处置子宫肌瘤,则术后将会对产妇子宫的恢复造成影响,提高产后出血量,容易导致产妇盆腔出现感染。虽然产妇产后激素水平会降低,从而使肌瘤体积变小,然而其本身并不会自主消退,仍需实施二次手术进行治疗[5]。但笔者认为随着医疗科学的不断发展与改善,在剖宫产术过程中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完全可以满足临床需要。另外医护人员也应深入掌握患者心理,积极主动引导患者心情,改善患者对生活的热情,使他们克服负面情绪,增强与病魔斗争的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同时还应积极主动地发扬认真的工作态度,详细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积极主动地疏导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同时患者也应主动与医护人员交流,及时排遣心中的焦虑以及紧张等负面情绪,促进身体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宫缩素剂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出血量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剖宫产术中肌瘤切除手术安全可靠,临床医师只要掌握适应证,则可根据具体情况实施肌瘤剔除,防止患者遭受二次手术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卢玉莲.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8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4):91-92.

[2] 钟珊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44-46.

[3] 董莹,李帮钰.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相关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141-142.

[4] 周莉娜.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母儿结局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108-109.

[5] 王尚梅.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0):1199-1200.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5-0135-02

猜你喜欢

剖宫产术
治疗性早产267例临床分析
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分析
笑气吸入应用于剖宫产术后输卵管结扎术的临床分析
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观察及效果分析
12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术98例临床分析
B—Lynch缝合及宫颈钳夹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麻醉中应用小剂量舒芬太尼对预防寒战和牵拉痛效果分析
宫腔水囊压迫止血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
36例剖宫产瘢痕处妊娠超声表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