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儿科患儿家长静脉输液安全的需求

2016-01-30任丽芳张夏芳江苏省无锡市儿童医院输液室江苏无锡2140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5期
关键词:需求

任丽芳 张夏芳 龚 蕾(江苏省无锡市儿童医院输液室,江苏 无锡 214023)



浅谈儿科患儿家长静脉输液安全的需求

任丽芳 张夏芳 龚 蕾
(江苏省无锡市儿童医院输液室,江苏 无锡 214023)

【摘要】目的 了解儿科患儿家长在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需求。方法 选择静脉输液3 d以上患儿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就患儿输液安全进行调查,共12项,以1~3分评分,得分越高即患儿家长对该项焦虑程度越高,其安全需求也就越高。结果 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担心护士在穿刺时不能做到一针见血(3.41±0.36)分;担心患儿由于躁动或家长的抱姿不正确而导致输液外渗和针头脱出等危险(3.21±0.39)分;担心发生药物不良反应(3.20±0.37)分;担心护士配置药液不准确(3.15±0.36)分;担心护士加错药(93.05± 0.35)分。结论 儿科患儿家长对静脉输液的需求比较高。我们应加强对儿科护士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落实查对制度;实行输液告知服务,维护患儿及家长的知情权,更好的满足家长及患儿的需求。

【关键词】患儿家长;输液安全;需求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操作之一,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一针见血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也是家长的期望。输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且小儿输液精细度也要比成人来的高,而且80年代以后国家规定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孩子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太阳,只要孩子一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就会直接上医院要求医师给予静脉输液,孰不知这样盲目的输液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要是医师就给孩子开点药吃吃家长心里就会觉得不舒服,不放心,由此而导致儿科输液患儿的人数越来越多,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越发的繁重。所以,如何保证患儿在输液中的安全是现在儿科患儿家长最担心的问题。输液治疗过程中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和用药安全。确保患儿输液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可减少护理纠纷和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根据患儿及家长的需求,我们利用问卷的形式对来院就诊的患儿家长进行输液安全需求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2012年7~8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行输液治疗的3 d以上的患儿家长3350例,其中门诊2150例,住院1200例;男1580例,女1770例;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867例,大专698例,高中750例,中专及以下1035例。

1.2 方法:问卷设有统一的指导语,由输液室和病房护士发放并当场收回。共发放3350份,收回3350份,有效问卷3345份,有效回收率为99.85%。问卷共有12个项目组成,涉及到静脉输液的药品组成,配置,无菌操作,查对,静脉穿刺,妥善固定,用药合理,保护血管等,了解在患儿输液过程中家长的顾虑因素,选项包括“非常担心”“比较担心”“不担心”3个层次,以3、2、1分表示,分数越高表示家长对此项越担心,即安全需求越大。

2 结 果

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担心护士不能一次穿刺成功(3.40±0.35)分,担心患儿不配合导致输液外渗和断针等危险(3.27±0.39)分,担心发生药物不良反应(3.2±0.37)分,担心护士配置药液不准确(3.15±0.36)分,担心护士加错药(3.05±0.35)分。其他为担心输液瓶中是否有杂质,担心护士行静脉穿刺是否会刮伤患儿头皮,担心护士输液错误,担心患儿的静脉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担心输液速度快引起危险,担心医师给患儿使用的药物是否符合孩子的病情,担心液体输完后护士不能及时拔针或换液是否有空气进入的危险。由此可见,患儿在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家长对静脉输液的安全需求较高。

3 讨 论

3.1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锻炼,提高穿刺成功率:有调查表明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最担心的是输液安全[1]。研究发现,患儿家长最担心的是护士能否做到一针见血。过硬的小儿穿刺技术是患儿静脉输液安全的重要保证,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患儿的痛苦,还能大大的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所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成功率的培训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工作。①注重新护士的培养和业务训练:对于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新鲜血液,要教会新护士在穿刺前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穿刺的好坏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点,先从简单易打的血管开始,慢慢的过度到较难的血管,并教育新护士一定要在有把握的情况下进行穿刺,不要试验性的盲目进针,一针穿刺不成功,要主动向家属和患儿道歉,取得患儿和家长的理解,并请上级护士给予患儿重新穿刺以免引起家长的不满。②做好沟通和解释工作: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和蔼可亲的态度与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以获取患儿及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如我们科采用卡通贴纸来减轻患儿对打针的恐惧,表现好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自己喜欢的卡通贴纸,这项措施效果非常好,许多小患儿为了得到自己心仪的贴纸,在穿刺时都表现的非常配合,这样也减轻了护士因患儿不配合而导致穿刺失败。③合理选择部位和血管:选择血管时选择易于固定的血管,2岁以内的患儿首先额静脉,其次是颞静脉,耳后静脉和枕静脉。因为额部血管浅,较粗,有利于固定。2岁以上的患儿可以选择周围静脉穿刺,但这并不是绝对的,视情况而定。④掌握穿刺技巧和固定方法:熟练掌握进针角度,深度及方向;头皮穿刺时正确固定针头,尽量使用3M透气胶带,固定时要使针尖部与皮肤紧贴,不要让针尖翘起,针柄部不可悬空活动可垫一个无菌棉球,使穿刺针和血管走向在同一直线上,局部固定后使用“S”或“E”型固定法加强固定。对于四肢静脉穿刺的可以穿刺后运用彩色固定板固定[2],尽量使针头和穿刺部位保持在一直线上,防止患儿因躁动或家长看护不当使针头滑脱或药液外渗,减少因此而导致的重复穿刺,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3.2 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重视从自身寻找问题:输液的准确性、担心护士加错药或加药剂量不准确、害怕药物有不良反应都是家长较关注的输液安全问题。临床上在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经过的流程、环节较多,每位护士都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来完成各环节的查对工作,保证输入药物、剂量的准确性[3]。①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护理规范制度。静脉输液是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护理人员对重复操作易形成思维定势,凭经验、想当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4]。护士要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做好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叫号时必须认真核对患儿的名字、年龄、输液瓶贴上的信息是否和患儿主联上的信息一致。②工作认真慎独,正确执行剂量对发现的不正确医嘱及时向医师联系并纠正;熟悉各种药物剂量;冲配药物必须认真、有慎独精神,有条件者可在静配台进行药物配置工作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不易溶解的药物要在振荡器上充分化匀;因为儿科患者比较特殊,所以药物剂量一定要精确,根据不同的剂量选择不同的注射器进行冲配。我院门诊及病房都采用统一的电脑输液单,输液瓶上都黏贴电脑打印单,使护士在加药、输液时核对更加清楚,每个环节核对后都签上自己的工号和时间,使责任更明确,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加错药、输错液等差错的发生。

3.3 加强护患沟通,必要的告知到位:护士要主动与患儿家长沟通,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5]。年轻护士要向经验丰富的年长护士讨教如何在输液过程中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培养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积极主动的与患者交流互动,满足患儿与家长合理的要求,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耐心回答家长和患儿的疑问,严格执行告知义务。如输液后输液的部位要制动,头皮静脉穿刺的患儿要告诉家长尽量以喂奶姿势抱住患儿,以防止患儿乱动造成药液外渗或穿刺针被拔出;输液过程中不能随意调节滴速,以防一次输入液体过多过快而加重心脏负担,发生心衰;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可以适当热敷以减轻局部不适和保护血管;告诉家长不要和别的患儿合用一个输液架,以免在换药液时发生差错;交待家属在孩子输液时不要离开输液室这个特定的范围,以免发生意外时护士不能及时处理等。通过护理人员积极有效的沟通和告知必要的输液注意事项,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避免差错与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孙丽娜.30例静脉输液患者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8):491-492.

[2] 高世风.彩色固定板在小儿四肢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7,14(2):13.

[3] 刘薇群,陈念湄.护士差错原因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 (4):206-208.

[4] 庄小荣.儿童门诊静脉输液安全分析与防范[J].医学信息,2003,26(2):542.

[5] 谢红珍,邓屏.静脉输液管理与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7,14(10):26-28.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5-0119-02

猜你喜欢

需求
大学生群体使用手机App的主要需求与满足分析
浅谈国际油气能源格局
基于老年人使用需求的界面体验设计研究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基于云端的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的研究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