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见骨肿瘤的CT诊断

2016-01-30张瑾宁河南省中医院河南郑州450002新乡医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5期
关键词:片状成骨软骨

张瑾宁(1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2 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常见骨肿瘤的CT诊断

张瑾宁1,2
(1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2 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摘要】目的 探讨CT对常见骨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肿瘤患者使用GE Hispeed Cti CT机器和TOSHIBA Aquilion 16CT机器CT检查,分析其范围、生长方式、病变严重程度及周围组织情况等CT征象。结果 14例骨巨细胞瘤,5例骨软骨瘤,12例非骨化性纤维瘤,5例骨样骨瘤,9例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5例脊索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单发骨髓瘤,4例转移瘤。结论 CT在诊断骨肿瘤上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骨肿瘤;CT诊断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分良性与恶性,良性肿瘤可以成功治愈,预后良好,恶性肿瘤病情发展快,治疗比较困难,预后较差,病死率高[1]。恶性肿瘤又有原发性跟继发性的两类。骨肿瘤的病因比较复杂,因此早期的诊断就比较重要,早诊断早治疗预后才能更好。随着各种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CT诊断的较大进步,提高了骨肿瘤的诊断准确性,CT能显示骨肿瘤的空间结构及横断面解剖,可以显示肿瘤的位置、范围和主要的病理改变,多数能判断其良恶性,甚至能推断出一些骨肿瘤的细胞类型,对骨与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辨率,并可双侧对比,不仅能影像处理和重建,还可行增强检查等,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于本院自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骨肿瘤患者进行CT诊断。其中男31例,女29例,肱骨19例,椎体11例,股骨17,胫骨13,年龄15~7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疼痛,压迫症状,活动受限,肿胀或肿块,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从CT检查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

1.2 方法:本次CT扫描使用的是GE Hispeed Cti CT机器和TOSHIBA Aquilion 16CT机器,扫描方式为均行平扫,扫描时患者应保持仰卧位姿势,然后自上而下的进行断层扫描,扫描时层厚与层距均用控制在5 mm。对四肢出现病变的患者采用两侧同时进行扫描的方法。其中采用GE Hispeed Cti CT机进行扫描的35例患者,行回顾性重组,而后进行重组影像处理。需要注意的是CT扫描及后续的病理诊断都必须由至少2位及以上的高年资医师共同进行读片分析,从而有效确保诊断的准确率。

2 结 果

CT扫描下骨肿瘤的表现类型:①发生肱骨的19例患者,其中骨巨细胞瘤7例,骨软骨瘤5例,非骨化性纤维瘤5例,骨肉瘤2例。②发生椎体的11例患者,其中脊索瘤5例,恶性淋巴瘤2例,转移瘤4例。③发生股骨的17例患者,其中骨巨细胞瘤4例,非骨化性纤维瘤3例,骨肉瘤5例,软骨肉瘤2例,单发骨髓瘤1例,骨样骨瘤2例。④发生胫骨的13例患者,其中骨巨细胞瘤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4例,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1例,骨样骨瘤3例。

3 讨 论

3.1 CT上良性骨肿瘤多为病灶区密度减低,呈膨胀性,边缘清楚,形态多较规则,骨膜较少受累,一般无骨外软组织肿块。恶性骨肿瘤多呈现弥漫浸润性骨破坏,瘤骨,瘤软骨,骨肿瘤的反应骨和残留骨,软组织肿块等。

3.2 本组14例骨巨细胞瘤,CT检查确定骨巨细胞瘤的范围非常重要,为手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骨巨细胞瘤呈偏心性,膨胀性,肥皂泡样改变,病变处骨皮质变薄,但无反应性新骨,常有病理性骨折,属于溶骨性破坏。本组5例骨软骨瘤,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骨性突起,肿瘤背离关节面生长,基底部与母体相连,其内有骨小梁相连。本组12例非骨化性纤维瘤,多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或骨干的一侧骨皮质上,纤维性结构为主的病变致皮质呈现低密度区,皮质膨胀性改变明显。本组5例骨样骨瘤,可见瘤巢和周围的增生硬化反应骨,显示瘤巢的大小、位置、中心钙化,瘤巢血运丰富,增强后明显强化。本组9例骨肉瘤,多位于长骨的干骺端,肿瘤组织密度增高,骨小梁破坏,边缘不清,常见骨膜反应,瘤骨形成。本组3例软骨肉瘤,发生于髓腔的软骨肉瘤可出现斑片状、虫蚀状和囊状溶骨性破坏,瘤软骨环形钙化具有特征性,肿瘤在髓腔内时,少见瘤软骨钙化,突破髓腔向软组织内生长时,软组织肿块内可见环状、半环状、点状等密度不均的钙化。本组5例脊索瘤,脊索瘤呈溶骨性破坏为主,椎体、椎板骨质可见变薄、消失或残缺不全,呈不同程度的斑片状筛孔样改变,部分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本组2例恶性淋巴瘤,原发的恶性淋巴瘤起源于骨髓组织,大片溶骨性破坏,呈虫蚀状、蜂窝状改变,还可见椎旁软组织肿块突入髓腔,伴有椎旁附件受累,压迫脊髓及神经根。本组1例单发骨髓瘤,表现为全身骨质疏松,虫蚀状、穿凿状、点片状多发溶骨性骨质破坏,可见局部软组织肿块形成。本组4例转移瘤,分为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溶骨型表现为边缘无硬化的斑片状、地图样、虫蚀状等溶骨破坏为主,发生在椎体的转移瘤可呈跳跃性破坏,除溶骨破坏外还有椎体压缩变形或伴有椎旁附件破坏。成骨型和混合型骨转移瘤,均有骨破坏与成骨,病变处弥漫性斑片状骨密度增高,成骨使病变区内致密无正常骨结构,混合型转移瘤在溶骨破坏为主的同时,常有斑片状成骨[2-3]。

综上所述,CT在诊断骨肿瘤上有具有优势,根据不同的影像征象能反映肿瘤的范围、生长方式、病变严重程度及周围组织情况等,在骨肿瘤的诊断上具有很大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志明,韩义强,王力学,等.CT检查对良恶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11):1324.

[2] 王丹倩.双螺旋CT与MRI在膝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对比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49-50.

[3] 那生渤,赵文,宋岩奇,等.CT和MRI诊断恶性骨肿瘤软组织肿块的特征性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51-52.

中图分类号:R445.3;R73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5-0067-01

猜你喜欢

片状成骨软骨
经典Wnt信号通路与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
片状变燃速发射药燃烧性能的数值计算
片状电阻器开短路失效模式浅析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基于多模态MRI图像的耳软骨模型构建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左、右归丸对去卵巢大鼠BMSCs成骨、成脂分化后Caspase-3/Bcl-2的影响
有机物凝胶—助熔剂法制备片状钡铁氧体
糖尿病大鼠Nfic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BMP-2诱导软骨细胞凋亡及增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