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邵长荣矽肺分期辨治经验*

2016-01-30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浦东分院上海200126

中医文献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矽肺长荣症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浦东分院(上海,200126)

穆 颖 倪 伟△



·名医经验·

邵长荣矽肺分期辨治经验*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浦东分院(上海,200126)

穆颖倪伟△

摘要:矽肺为一种难治性的职业病,讫今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邵长荣教授早在五十年代末即对矽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矽肺I期、Ⅱ期和Ⅲ期在胸片、肺功能、症状等方面相差甚大,分期辨治方契合临床之实际。文章从分期辨治、经验效方和验案举隅三方面对邵长荣教授辨治矽肺的经验进行总结。

关键词:邵长荣矽肺经验总结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的采矿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由于劳动保护的缺失,矽肺的纠纷时时见诸报端,甚至出现开胸验肺的极端事件。我国每年有约1万例的矽肺新患者出现,因此,矽肺的防和治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的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并沉积于肺部所引起的,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矽肺的分期主要是根据X线胸片分为I期、Ⅱ期和Ⅲ期,该病起病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以后逐渐发生全身衰弱和呼吸功能减退。矽肺为一种难治性的职业病,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1]。

已故的邵长荣教授为全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肺科专家,上海市首届名中医,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主要著作有《邵长荣实用中医肺病学》、《邵长荣学术经验撷英》和《邵长荣肺科经验集》等。邵长荣教授在运用中医药防治肺结核、矽肺、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方面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祖国医学无矽肺之病名,在中医文献亦未见有系统论述,宋代《孔氏谈苑》有一段比较符合矽肺的记载:“贾谷山采石人,末石伤肺,肺焦多死。”阐明“采石人”这个职业,容易“末石伤肺”(病因),病机和转归是“肺焦”,预后则为“多死”。根据其发病及临床特点,矽肺当属肺痿、咳嗽、喘证、虚劳范畴。邵长荣教授指出,矽肺乃“本虚标实”之证,各期矽肺在胸片、肺功能、症状等方面相差甚大,分期辨治方契合临床之实际。

分期辨治

矽肺I期:胸片显示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因肺组织代偿能力强,早期患者肺功能检查无异常,仅有少部分患者有轻度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在临床方面往往无自觉症状。诚然,辨证论治为中医治病的主要方法,但矽肺1期患者无明显症状,遇到此种情况必须另辟蹊径。如今人沈自尹根据现代实验的客观证据来遣方用药,通过实验发现,即使在哮喘缓解期,都可以检测到內源性皮质醇的代谢产物——尿17羟、17酮含量的低下,提出哮喘患者均存在隐匿性肾虚,径直用补肾药对控制哮喘复发取得很好的效果[2]。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邵长荣教授便从矽肺的病机入手进行深入研究,他指出,矽尘属金石燥烈之邪,而肺乃喜润恶燥之脏,清·喻嘉言曰:“燥气先伤上焦华盖。”五脏之中唯肺与大气相通,矽尘经口鼻而沉积于肺,郁而化热,燥热之邪最易耗伤肺阴,亦可烁津为痰,壅塞肺管,痰壅气滞,血行不畅,痰瘀交阻,肺失清肃之令,故I期矽肺虽无证可辨,当以肺阴亏虚,痰瘀互结为主要病机,而以养阴润肺、软坚散结为治疗原则。

矽肺Ⅱ期:胸片显示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在中度体力劳动中即感觉呼吸困难,且有咳嗽、胸痛等症状,肺功能检测示:有中度的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除呼吸道症状外,患者气虚症状渐显,如容易感冒、少气懒言、胃纳欠佳、大便溏薄等,因此在矽肺I期的基础上,尚有肺脾气虚的病机,当以益气养阴,软坚散结为治疗原则。

矽肺Ⅲ期:矽肺发展至Ⅲ期,影像学诊断的主要依据为出现融合块状阴影,当块状阴影的直径超过2.0厘米时,不论数量多少,都应诊断为Ⅲ期,矽肺Ⅲ期患者大都有轻重不同的症状。肺功能降低至30%~50%,同时有弥散功能障碍。严重者会有较为显著的心肺功能减退,甚至在安静状态下也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心悸,胸痛、咳嗽加剧,咯痰量增多。邵教授认为,“肾为气之根”、“久病及肾”、“久病必虚”,随着病程的迁延、进展,虚象会愈来愈明显,许多矽肺Ⅲ期患者,除气阴两虚的肺部症状外,还有诸如头晕神疲、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等肾虚的症状。邵教授曾用中医辨证筛选300多例矽肺患者,发现有肾虚兼证的达67例,比例超过20%[3]。于是在七八十年代,他对这类病人进行了重点研究,发现在诸多的肾虚状态中(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和肾的阴阳两虚)往往以肾阳虚尤为多见。因此,矽肺Ⅲ期理当以温肾纳气为治疗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邵教授还结合现代医学的发病机理强调“瘀血”对矽肺各期的影响。他指出,无论矽肺Ⅰ期、Ⅱ期,还是Ⅲ期,其发病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一部分吞噬有矽尘的巨噬细胞可堆集在支气管、血管分叉的微小淋巴组织内,并充塞淋巴管,导致淋巴管流通受阻、肺门淋巴管淤塞和淋巴结肿大,这与瘀血之血行迟缓、凝涩的特性极为相似。此外,影像学上矽肺的弥漫性纤维化、肉芽肿当属瘀血有形之癥积,这些病理改变又可减少肺内毛细血管床,增加肺循环的阻力,使气体交换不足,造成机体慢性缺氧,导致心血管功能的障碍,从而出现了外周微循环的变化。因此把活血化瘀作为治疗矽肺各期的基本法则之一,以改善血液循环,疏通脉管,促进病情好转,邵教授喜用丹参、赤芍、当归、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药物。

经验效方

邵教授根据矽肺Ⅰ期、Ⅱ期和Ⅲ期的不同,创制了一系列的经验方,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①矽肺煎。由南沙参、北沙参、海藻、山慈菇、夏枯草、海浮石、当归须、黄郁金、海蛤壳、蜂蜜等组成,体现养阴润肺、软坚散结的治则,多用于矽肺I期无明显症状者。②矽肺一号方。由黄芪、玄参、麦冬、当归、夏枯草、海藻、昆布、丹参、山慈菇、郁金、百部、海蛤壳等组成,多用于矽肺Ⅰ-Ⅱ期有气阴两虚症状者。③矽肺二号方。由黄芪、南北沙参、麦冬、百合、百部、当归、牡蛎、海藻、海浮石、夏枯草、郁金、山慈菇、紫菇、延胡、金沸草、橘皮、海蛤壳等组成,多用于矽肺Ⅱ期气阴两虚症状明显,且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咯痰、气喘者。④保肺片。由补骨脂、川断、当归、胡桃肉、熟地、甘草、菟丝子、覆盆子、女贞子组成,多用于矽肺Ⅱ-Ⅲ期肾虚纳摄无权而无明显阴阳偏虚者。⑤补肾健肺糖浆。由仙灵脾、黄精、女贞子、狗脊、桑寄生、海浮石、川楝子、陈皮等组成,多用于矽肺Ⅲ期偏肾阳虚者。⑥椹菊地黄片。由生地、女贞子、怀山药、赤芍、茯苓、泽泻、桑椹子、白菊花等组成,多用于矽肺Ⅲ期偏肾阴虚者。

邵教授曾对48例矽肺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研究,依据有无气阴两虚的全身症状将患者分成两组,以症状、胸片和肺功能为观察指标。第一组为气阴两虚症状较明显者,治疗以补肺养阴,软坚散结为主,兼以止咳化痰、降气平喘,选用“矽肺一号方”或“矽肺二号方”;第二组为无明显气阴两虚症状者,治疗偏重于软坚散结,用药更为精简,以矽肺煎和用纯鸡内金制成的鸡金片予以治疗。结果显示:两组病例症状好转显著,除全身症状消失较快外,肺的局部症状平均在20~40天内消失和减轻;胸片复查,两组均有7例出现矽结节周围阴影及网状阴影吸收好转现象,但是,两组均未见有矽结节消失的情况;肺功能方面,第一组有效率为85%,第二组有效率为87.5%,两组之间无差异[4]。

邵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认为,中医中药虽然对矽结节的改善不理想,但分期辨证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矽肺的自然发展进程,增强病人体质,及早地控制矽肺的并发症,体现了中医药的特色及优势。

验案举隅

谈某,男性,72岁。1995年9月15日初诊:曾为轧石工12年,1973年诊断为I期矽肺,1990年诊断为Ⅲ期矽肺。患者20余年来反复咳嗽,咯痰,胸闷,气促,偶感胸部针刺样疼痛。近3年来胸闷气促逐年加重,动则更甚,生活不能自理,在建材职疗所诊断为Ⅲ期矽肺、肺气肿、肺大泡,呼吸困难3~4级。肺功能测定:中度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中、重度阻塞性肺气肿,低氧血症。劳动力完全丧失,伤残二级。自诉气促,动则益甚,咳嗽,咯吐白痰,伴胸闷乏力,心慌,失眠,口干少饮,怕冷明显,经常头晕,视物不清,耳鸣腰酸,尿频,下肢时有浮肿,纳呆,大便少,1~2日1次。体检:神清形瘦,面色苍白,口唇轻度紫绀,颈静脉轻度充盈,气管左偏,桶状胸,叩诊过清音,听诊两肺呼吸音低,两肺底闻及少量细湿罗音。心率90次/分,律不齐,心尖区和肺动脉听诊区闻及SMⅡ级杂音,腹平软,肝脾未及,两肾区无叩痛。舌脉:舌黯红,苔薄腻,脉细。辨证为肺脾气虚,心肾阳虚,以温肾补肺,健脾养心为法,处方如下:淡附片9g(先煎),淫羊藿12g,当归9g,丹参12g,女贞子9g,生地9g,熟地9g,黄芪12g,天冬9g,麦冬9g,白术15g,薏苡仁9g,茯苓12g,杜仲12g,桑寄生12g,海浮石15g,姜半夏9g,淮小麦30g,炒枣仁12g,谷芽15g,麦芽15g,28帖。

1995年10月15日二诊:咯痰减少,怕冷、心慌明显好转,胃纳有增,但气促仍甚,下肢浮肿。原方去生地、熟地,加补骨脂12g,川桂枝9g,陈葫芦30g,车前草12g,14帖。

1995年10月30日三诊:2周后浮肿消失,气促减轻。继续服1个月后,适逢冬至,改服膏方(略)。随访1年症状基本稳定。

按:该患者病程已长达20余年,根据临床诊断当属矽肺晚期。又年届古稀,故肺之亏虚,肾之不足征象显现,如气促,动则益甚,咳嗽、咯吐白痰、怕冷、头晕、视物不清、耳鸣腰酸、尿频等;又因肺气虚弱,宗气生成不足,不能运血于心,心失所养,故心慌、失眠;肾阳虚衰,气化无力,水湿淫溢肌肤,则下肢浮肿;肺病及脾,脾虚及胃,脾胃受损则难司其升清降浊之职,故纳呆、便少。所以当重治肺、脾、心、肾。首方中黄芪、天冬、麦冬益肺养阴;淡附片、淫羊藿、女贞子、生地、熟地、杜仲、桑寄生温补肾阳,填补阴精,乃阴阳双治之法;当归、丹参、淮小麦、炒枣仁活血通脉,养心安神;白术、薏苡仁、茯苓、谷芽、麦芽健脾和胃;海浮石、姜半夏化痰以利气道。后因气促、肢肿不减,则减去较为滋腻的熟地,加补骨脂、川桂枝、陈葫芦、车前草,以增强温阳纳气,通阳消肿之力。

参考文献

[1]夏来顺.我国矽肺药物治疗的概况[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92,8(3):81.

[2]沈自尹,施赛珠,张丽丽,等.运用中医补肾法对顽固性哮喘患者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的撤除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1996,14(1):24.

[3]施红,张颖.邵长荣教授治疗“矽肺”的经验[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9,18(2):33- 34.

[4]邵长荣.矽肺的中医治疗48例[C]//上海中医学院.科研论文汇编.第三册.1960:12- 13.

(修回日期:2016- 03- 07)

*基金项目:上海市浦东新区名中医工作室项目(编号:PDZYXK- 3- 2014002)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4737(2016)03- 0044- 03

SHAO Chang-rong′s Experience o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to Silicosis Staging

MU Ying, NI Wei

(Pudong Branch of Longhua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126, China)

Abstract:Silicosis is a difficult occupational disease without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 in clinical practices. Prof SHAO Chang-rong has studied on this disease since 1950s. And he has put forwards that there exists obvious difference in chest X-ray, pulmonary function and syndrome in stage I, stage II and stage III of silicosis. So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should depend on clinical facts. This passage is to summarize Prof SHAO′s experience o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to treat silicosis by stages distinguishing, effective prescriptions and classical cases.

Keywords:SHAO Chang-rong; silicosis; experience summary

猜你喜欢

矽肺长荣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童长荣:铮铮铁骨铸丰碑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矽肺与人体体成分关系临床研究*
矽肺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和白细胞介素-6的检测及意义
X线对矽肺诊断意义
EXIT
104例矽肺合并症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