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廊坊畜牧业

2016-01-30刘桂龙李晓双陈银清河北省廊坊市农业局

中国畜牧业 2016年14期
关键词:廊坊市廊坊畜产品

文│刘桂龙 李晓双 陈银清(河北省廊坊市农业局)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廊坊畜牧业

文│刘桂龙 李晓双 陈银清(河北省廊坊市农业局)

河北省廊坊市连接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为紧跟国家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廊坊本地特点,笔者就如何选择畜牧业发展对接点作如下思考。

一、廊坊畜牧业发展面对的挑战

1.产业发展约束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规定: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区等禁止建设养殖场。《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条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畜禽养殖业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环境要求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河北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标准和备案程序管理办法》对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做了更严格的规范,要求基本农田不可挤占。同时,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进一步加剧了畜牧业用地难问题。

2.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北京、天津、河北畜牧业发展水平差别很大,三地的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虽然在强化协作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但由于相互的行政区划体制的限制,不能完全保证畜产品市场没有障碍、质量没有差异、生产要素流动没有阻碍。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较弱,北京、天津、河北三地部门协调力度不够,缺乏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

廊坊市围绕着京津两个大市场,理应是畜牧业发展的黄金宝地,但是与北京、天津地区相比,廊坊市总体还存在畜牧业设施比较落后,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髙,畜牧农民合作经济发展滞后,新的流通业态不发达,畜牧业区域功能定位不科学准确等问题。

3.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随着北京、天津成为核心城市,发展畜牧业所需的技术、智力和资金等生产要素不断向北京、天津集中,使得两地畜产品精深加工、畜禽繁殖育种、畜禽优质饲料添加剂等髙附加值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河北省更多的是被动承接京津的畜牧产业链中低端产业的转移。廊坊市发展畜牧业虽然有地缘优势,但廊坊缺乏大型龙头企业,产业链条不完整,精深加工比例不高等问题,与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的高度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养殖水平不相符,畜牧业品牌市场占有率低,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较弱。

二、廊坊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环京津主要“菜篮子”生产基地。随着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给廊坊畜牧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京津都是全国一线特大城市,人口众多,畜产品不仅需求数量多,而且消费层次较高,发展潜力大。廊坊农畜产品多年实现丰产丰收,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90万亩左右,总产量稳定在800万吨左右,实现年产值95亿元。标准化规模养殖占规模饲养场的比重达到48%,标准化规模养殖程度走在全省前列,“菜篮子”产品供给丰裕。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20万吨、9万吨、23万吨、3.5万吨。目前,廊坊市蔬菜的60%、肉类的41.5%、禽蛋的31.5%、牛奶的67.1%,销往京津市场。据调研,廊坊蔬菜占北京市场18%以上,清真牛羊肉占北京市场的75%。廊坊市作为环京津主要“菜篮子”生产基地的地位逐步牢固。

2.京津冀城乡居民多样化需求,为廊坊畜牧业发展加入强大的催化剂。廊坊以标准蔬菜园、标准养殖场、标准粮田和休闲农业为示范,“三个标准、一个示范”建设为抓手,形成了环京津蔬菜产业带、休闲农业示范带和生猪、肉禽、奶牛、肉牛肉羊、蛋鸡五大优势畜产品生产区,主要农产品实现了稳定生产,产品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共建成标准粮田10万亩,累计创建高产示范片112个,创建市级以上蔬菜标准园300个,市级以上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示范场207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

3.京津冀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京津冀三地重视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安全监管。为确保畜产品安全,廊坊组织开展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大农机作业、沼气工程的安全检查和渔民渔船的管理力度,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全市未发生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和重大农业安全生产事故。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实现了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全覆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基本形成了行政监管、综合执法、质量检验监测“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为京津冀三地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基础保障。

三、廊坊畜牧业发展的对接点

1.科学制定廊坊市畜牧业发展规划,明确自身在协同发展中的定位。廊坊市作为环渤海地区和首都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廊坊市应利用交通优势成为北京、天津畜产品供应基地,更好地发展自己。围绕京津冀一体化制定辖区畜牧业发展规划,规划应着眼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优化布局,根据环境容量和资源禀赋,科学确定畜禽养殖规模、品种、总量。大力发展高标准集约化生猪、奶牛、肉牛、家禽养殖示范基地,因地制宜发展肉羊养殖。

二是调整结构,稳定生猪、蛋鸡生产能力,适度增加奶牛存栏,大幅提高生鲜乳产量和泌乳牛比例。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和节粮型畜牧业。提高牛羊禽肉比重,提升冷鲜分割和加工产品上市比重。

三是转变方式,指导规模养殖场区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生产标准,运用先进技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指导各县区发挥资源优势,谋划好产业发展。积极引导相对分散或养殖规模较小的畜禽养殖场户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建立生态畜牧养殖园区,发展生态畜牧业。

2.着力解决畜牧生产与环境保护建设协调发展。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平衡原则,科学确定畜禽规模总量,逐步推进适养区畜禽养殖与环境容量相匹配。关停或搬迁禁养区养殖企业,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区粪污防治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政策扶持,积极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建粪便污水分流、贮存、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农牧业示范建设,实现区域中循环,推进农牧互动,形成绿色农业新业态。

3.着力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园区和聚集区建设,确保特色产品。积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场,实现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带动畜牧业生产实现由规模化向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转变。推进畜禽副产品精深加工,强化冷链配送,积极发展熟食制品,稳定加工龙头与养殖基地的生产关系,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加销紧密衔接,推进畜牧产业链整合与价值链提升,带动整个畜牧经济的发展,实现产业增效,养殖场户增收。

打造现代畜牧产业园区、聚集区。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养殖基地建设规模大、利益联结机制健全、一二三产业融合度高、品牌认知度好的畜牧产业聚集区建设。开拓知名品牌市场,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推向京津市场和国际市场。以产地批发市场为依托,进一步强化管理和服务,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扩大产品交易量。加强市场信息采集和发布,为企业提供准确、便捷、高效的市场信息,搭建京津一体化产品销售平台。

4.着力推进廊坊市畜牧业供给侧改革,确保产业平衡。科学确定畜禽养殖规模、品种、总量。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和节粮型畜牧业。提高牛羊禽肉比重,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健全完善畜产品及投入品检验监管网络,大力推进生产和监管信息化,大力发展安全高效的新产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认真落实京津冀畜牧兽医事业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积极与京津有关部门对接,加强京津地区等大型龙头企业合作,实现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5.着力推进“粮改饲”工作,确保奶业科学发展。联合乳品企业奶源管理部门,推动奶牛养殖场区“粮改饲”工作。借助国家支农政策和项目,推动肉牛、肉羊养殖大县“粮改饲”工作,研究确定“粮改饲”的主要模式、主打品种、栽培技术、收获机械、收储技术和主攻方向。开展青贮玉米、牧草的品比试验、饲喂方式试验、技术经济分析等研究,把“粮改饲”工作做深做透,引向深入。提升奶源基地标准化建设水平。重点实施提高圈舍利用率、提高奶牛比例、提高单产水平的“三提工程”。积极拓展奶业融资渠道。对奶牛养殖场区标准化改造、制作青贮给予担保、贴息等融资支持。积极推进以市级以上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为依托,开展生鲜乳第三方仲裁检测工作。

6.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对从事畜禽饲养、加工和流通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加强督导检查,病死畜禽必须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委托处理,严禁抛弃、收购、贩卖、屠宰、加工病死畜禽。病死畜禽从产生到无害化处理及其他环节要建立台账等记录。加快建设集中无害化处理体系,积极探索无害化处理运营模式。鼓励市场主体参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逐步实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市场化运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接受当地政府委托有偿收集和实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探索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运行机制,推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

点评:廊坊畜牧业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应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大好机会,抓好产业对接点,抓出特色,紧紧围绕“绿色、高端、率先、和谐”发展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京津冀协调发展新机遇,努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畜牧业现代化道路。

猜你喜欢

廊坊市廊坊畜产品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廊坊分行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廊坊专场(二)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