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朗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2016-01-29李云云

学周刊 2016年34期
关键词:录音信息技术语文

李云云

(湖北省宜城市王集中学,湖北宜城441418)

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朗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李云云

(湖北省宜城市王集中学,湖北宜城441418)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朗读教学的三个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教学实践也证明,常听常读好文章,可以扩大视野,陶冶情操,能在阅读中展开想象,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朗读是最为有效的记忆、领悟和审美途径。如果能在语文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用景激情,引发朗读兴趣,以曲移情,营造朗读情境,自录自评,激发朗读热情,取得的教学效果将会更显著。

信息技术;语文朗读教学;朗读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这样说过: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教学实践也证明,常听常读好文章,可以扩大视野,陶冶情操,能在阅读中展开想象,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巧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朗读,取得的教学效果将会更显著。

一、用景激情,引发朗读兴趣

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朗读教学的三个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学生年幼,知识尚浅,要达到这一要求太难,如果教师能够发挥电教手段的各种优势,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

例如,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我一边播放音乐,一边演示秋天荒野的投影。学生边看边听,深深被诗情所触动,不约而同地跟着录音朗读起来。我随即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去感受“枯藤缠绕着凋零了叶子的秃枝,在秋风中瑟瑟地发抖,枝上寒鸦,哀鸣不绝……在冷寂的古道上,远游他乡的孤独的旅人骑着一匹孱弱瘦马,在暮色沉沉中走向远方……”

又如,在教学文言文《童趣》一课时,我反复对学生强调要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来。所以,我除了范读,抽生读,还适时出示了趣味十足的情景小动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朗读的兴趣。我让学生用课文给画面配音,使初次接触古文的学生读得摇头晃脑、韵味十足。听学生有滋有味的朗读,看他们摇头晃脑的情形,怎能不叫人拍手称快呢?

二、以曲移情,营造朗读情境

音乐作用于人的听觉,启动人的想象与联想。它是渲染情境、创造气氛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作用有自己独特之处:音域宽广、意境优美、想象丰富、空间自由,任思维肆意驰骋。在古诗教学中,我经常选用优美动听、悠远古老的古典乐曲,或筝或箫或二胡等。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临其境。

例如,教《乡愁》一课时,我选择了二胡音乐《睡莲》,为课文配乐。这是一段类似哭腔的音乐,迸发出悲伤的气氛情绪,随着旋律的缓慢,缠绵悱恻,似在诉说满腔的悲苦。一时,课堂里气氛低沉,再配上教师抑扬顿挫的范读,更显得凄凉悲伤。在这气氛渲染下,读者动情,听者动心。于是,当学生自己朗读时,对主人公的同情之心自然流露出来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又如,教学外国诗《夜》一课时,我选用作者的民族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曲。此歌曲本来是表现男女之间的恋情,夜晚一对恋人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约会出来散步,在这寂静的晚上夜色多么美。我觉得这首歌与这首诗里对静夜的喜爱之情非常切合。在教学时,我播放了事先准备好的民歌乐曲,让学生欣赏并用诗文充当歌词跟唱。美妙的乐曲伴着学生轻柔的声音将人的意识带到那无限静谧和无限美好的夜晚,引人遐思,令人陶醉。学生在优美曼妙的乐曲声中,在轻松愉悦的歌唱中感受到了诗歌的意境,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理解了作品的精髓。有些女同学已情不自禁地小声朗诵起来,那么轻柔,那么入情入境,仿佛她就在这静谧美好的夜晚漫步。下课铃声响过,学生还不禁感叹:“这么快就下课了吗?”我宣布下课时,有的学生还在哼唱,有的学生还在轻声朗诵,意犹未尽。

三、自录自评,激发朗读热情

一般情况下,学生经常听到的是他人范读的优秀的文章录音,从来没有听过自己的同学朗读文章的录音或是自己朗读文章的录音。如果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学生自己的朗读录下,由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问题,矫正读音及情感的处理,效果将是另一番景象。

实践证明,这是能促使学生的朗读能力迅速提高的有效措施。许多学生在首次听到自己的录音后,都十分惊讶地说:“哇!我的声音怎么会是这样的呢?”听过同学的朗读,学生会惊喜地说:“你读得真好,像个播音员!”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提出改进的方案,再反复录音,反复比较,进步的速度往往是我们教师难以想象的。我还经常引导学生自己组织一些自录自诵的比赛活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之高,课间十分钟,课外活动,甚至走在去食堂或者回家的路上,口中都依旧在诵读。有些学生从此爱上了朗诵,甚至立志将来要当朗诵艺术家。

因此,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多运用信息技术,用录音、音乐、图片以及教师的肢体语言等来渲染课文意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以此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体验。在感情朗读的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文章的思想内容。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审美鉴赏,使学生的自我意识从满足现状中跳跃出来并被重新赋予开放的动态品质,从而进入创造性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此外,教师要加强朗读教学,让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艺术,并让信息技术开创语文朗读教学和新天地。

[1]尚群.以读为本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J].青海教育,2012(6).

[2]黄秀金.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J].中学教学参考,2009(18).

[3]郭秀珍.让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有效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

[4]李燕.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具体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2010.

[5]苏金素.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2014(5).

[责任编辑张翼翔]

G63

A

1673-9132(2016)34-0181-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4.104

猜你喜欢

录音信息技术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Funny Phonics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funny phonics
Colorful Seasons多彩四季
A New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