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6-01-29陈美藩

学周刊 2016年34期
关键词:直角数学教师创设

陈美藩

(福建省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福建德化362500)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陈美藩

(福建省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福建德化362500)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还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的综合成长具有推动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创设符合小学生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的教学情境,使小学生在数学情境中找到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增强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情境教学;小学数学;小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创设具有生活化和趣味性的课堂情境,让小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从而优化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小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小学生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全体小学生的需要。

一、深入挖掘教材,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小学数学教材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时候要注重深入挖掘教材,找到教材中蕴含的隐含知识,尊重小学生的主体性,选择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内容,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比如小学数学“认识立体图形”这课是小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等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小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时,我会鼓励小学生自主探究,以锻炼小学生的数学能力。然后,我把小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并创设学习情境:“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老师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巡视和督导,最后数学教师拿出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为了加深小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我还会让小学生动手摸一摸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

二、激发学习兴趣,构建和谐的师生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学会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数学教师,跟数学教师一同研究数学知识,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减少小学生与数学教师之间的隔阂。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时候也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情境真正发挥作用,让小学生在具有童趣的数学课堂快乐的学习和生活。比如小学数学“连加连减”,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10以内加、减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熟练加、减法的口算,学习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教学时,我创设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制作了内容丰富的电子课件。课件中出现了一个农场的背景图,然后出现了3只小兔子,紧接着又出来4只小兔子。这时,我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一共看到几只小兔子?”小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都说出了7只小兔子。然后课件上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又出来了2只小兔子。这时,我接着问:“同学们你们再仔细看看现在一共有几只小兔子?”在小学生回答的时候,数学教师书写板书“3+4+2”,并教小学生读法和计算方法。

三、运用信息技术,在情境中引入新课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丰富小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小学数学资源,锻炼小学生的数学解题技能,帮助小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数学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新课教学,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体现新时期数学课堂的特色。比如小学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小学生初步掌握钟面的外部结构,能够运用生活经验学会认识整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学时,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小闹钟,然后我利用信息技术给小闹钟配音,先让小闹钟进行自述:我的钟面上有三根针,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还有一根又长又细的是秒针,周围有12个大格,有的钟面上还有12个数字。然后,我在多媒体大屏幕上给小学生播放了视频动画,主要内容是介绍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包括起床、刷牙、上学、午休等等。我还让小学生分组讨论整时的时针、分针指向的特点。其实这是一个反面的教学案例,动画中小明8点起床,9点到学校,已经上学迟到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让小学生学会了认识时钟,另一方面也教育小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四、注重学以致用,自主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以致用和灵活掌握,引导小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善于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巧设悬念,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参与度。我在日常工作中还经常组织小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提升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比如讲完小学数学“直角的认识”,教师可要求小学生能够理解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我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小学生到操场上,并且创设游戏情境:“同学们,直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的操场中的什么地方能找到直角?”这时小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比较高,纷纷投入到寻找直角的活动中。有的小学生说学校的大门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有的小学生说学校操场的足球门有直角,有的小学生说墙角是直角等等。针对小学生的各种各样的回答,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学会合理评价,不能伤害小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小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实践活动。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对数学课的重视程度,还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提升教学水平,深入挖掘情境教学与数学课堂的关系,促进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健康快乐成长,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善于把握情境教学的时机,真正发挥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形成师生互动、高效活跃的小学数学课堂,鼓励小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产生强烈的数学求知欲。

[1]段成彬.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2]李新会.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学周刊,2013(33).

[责任编辑张宇]

G62

A

1673-9132(2016)34-0091-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4.050

猜你喜欢

直角数学教师创设
缘起“一线三直角”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多少个直角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化归矩形证直角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初识“一线三直角”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