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渊运用“相火学说”辨治更年期潮热的经验

2016-01-29许玉冰顾敬平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4期

许玉冰 顾敬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刘渊运用“相火学说”辨治更年期潮热的经验

许玉冰顾敬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关键词】刘渊;相火学说;更年期潮热;辨治经验

更年期是妇女从中年到老年的过渡时期,一般从41岁开始,可长达20年之久。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导致部分妇女出现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精神、心理障碍的一系列症状[1]。其中最典型的症状是潮热、汗出,多发生于45~55岁,75%~85%的围绝经期妇女会出现潮热出汗的症状,以绝经前l~2年症状最严重,有的每日频繁发作,症状持续1~5年居多,有少数持续10~15年或更长,令处于该期的妇女十分苦恼[2]。西医一般补充雌激素,但其刺激子宫内膜增殖等副作用,又令很多妇女望而生畏。余有幸跟导师刘渊教授随诊,见其从“相火”论治更年期潮热,有确切疗效,现将刘渊教授论治更年期潮热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火学说与更年期潮热

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相火学说”,认为相火“寄于肝肾二部”“肝肾之阴,悉具相火”。人体五脏六腑皆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强调了相火的生理功能。他又根据“女子十四岁而经行”“女子四十九岁而经断”等现象,认识到人出生后,阴气晚成而先亏,这些都成为相火相对偏亢的潜在因素。同时由于情志过极、色欲无度、饮食厚味等因素,肝肾相火最易发生妄动而变为病理性相火,导致灼伤阴精。

由于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亏损,肝肾精血不足,生殖功能逐渐减退以致丧失,脏腑失于濡养。在此时期妇女阴精相对不足,成为相火易于亢盛的生理基础。妇女在此时期如果受到情志、色欲或厚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君火动于上,相火燥于下,形成肝肾阴血不足、君相火旺的病理状态,就会出现阵发性潮热、汗出、心烦、失眠等症状。

更年期潮热的治疗

刘渊教授以丹溪“相火学说”为指导,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认为相火偏旺是更年期发病的根本,病位主要在肝肾。女子以血为本,以肝肾为先天,经、孕、胎、产数伤于血,原本阴血不足,肝失濡养,疏泄失常,易生郁热;而年届绝经期,肾气渐衰,天癸将竭,肾之阴液不足,不能涵养肝木,使机体处于阴血不足而阳气相对有余的病理状态,出现肝肾阴虚,加之冲任不调,相火妄动,潮热生焉。辨治应抓住“相火妄动”这条主线,以“承制相火”的主要治则。

由于临床上妇女阴虚、血虚常相伴发生,因此在治疗上,刘渊教授常以知柏四物汤、大补阴丸、二至丸为主体,加入地骨皮、丹参、紫河车、酸枣仁、五味子、浮小麦为基本方,名之为“更年期潮热方”。头痛加蔓荆子、延胡索;气郁加柴胡、香附;失眠者再加入首乌藤、珍珠母。阴损及阳者,同时伴阳虚,此时可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入仙茅、仙灵脾、巴戟天。

病案举例

例1.患者,女,59岁。初诊日期:2015年2月8日。夜半阵发性潮热、汗出1年。患者于1年前开始夜半3点左右,身体阵发性潮热,随之汗出,打湿内衣,每夜需要更换衣服,影响睡眠。服补佳乐(戊酸雌二醇片)、甲羟孕酮后有所减轻,但停药后又复发。近1月不仅夜间潮热,白天也出现阵发冲热,伴有头昏。察其体形中等,面赤,苔灰黄薄,干燥少津,脉细。52岁绝经,既往检查发现右下肺少量纤维化灶,高血脂,血黏度偏高,右肾囊肿。辨治:此为更年期潮热,属肝肾阴虚,相火上冲,用“更年期潮热方”加减。

处方:①黄柏15 g,知母15 g,生地黄30 g,醋龟板20 g,当归15 g,川芎15 g,赤芍15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地骨皮15 g,桑叶10 g,牡丹皮15 g。6剂。每日1剂,水煎餐后服。②紫河车胶囊,6粒/次,每日2次。二诊:2015年2月15日。患者服药后汗水明显减少,但潮热减轻不明显。前方加炒稻芽,继服10剂。紫河车胶囊服法如前。三诊:2015年3月11日。服药后患者潮热、汗出基本缓解,夜间内衣不再被打湿,白天潮热偶发。嘱服左归丸、紫河车胶囊以善后。

按:本例患者有严重的更年期潮热、汗出症状,影响夜间休息,已达1年之久,服西药虽有效,亦不持久。改服中药后2周基本得到控制,遂改用丸剂善后。至发稿前,患者病情稳定,未复发。

例2.患者,女,53岁。2015年3月25日初诊,阵发性潮热、汗出1年,患者去年闭经,随后渐渐开始阵发性潮热、汗出,以下午、晚上明显,每天发作十余次。察其体形微胖,面红,苔薄黄,干燥少津,脉细。辨治:此为更年期潮热,属肝肾阴虚,相火上冲,用“更年期潮热方”加减。

处方:①黄柏15 g,知母15 g,生地黄30 g,醋龟板20 g,当归15 g,川芎15 g,赤芍15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地骨皮15 g,牡丹皮15 g,桑叶10 g,钩藤15 g(后下),牡蛎30 g。6剂。每日1剂,水煎餐后服。②紫河车胶囊,6粒/次,每日2次。二诊:2015年4月3日。患者服药后潮热、汗出减轻。服药后有胃胀不适,大便每日2次。前方去桑叶、钩藤、牡蛎,加生麦芽、陈皮,继服6剂。紫河车胶囊服法如前。三诊:2015年4月10日。服药后患者潮热、汗出缓解。嘱服左归丸、紫河车胶囊以善后,并保持心情平静。

按:患者时值更年期,肾气渐衰,肝阴不足,肝火偏旺,阴阳失和,导致潮热、汗出、烦躁,而苔薄黄燥、脉弱。用生地黄、龟板、女贞子、旱莲草、枸杞、紫河车、四物汤补肝肾阴血,知母、黄柏、地骨皮、桑叶、牡丹皮、钩藤清虚热,牡蛎潜阳止汗。由于阴柔之药易致腻膈,故患者服药后出现胃胀不适,因此加入了陈皮、麦芽。由于切中病机,故获良效。

结语

刘渊教授观察多数患者服“更年期潮热方”后,多在1周后出现疗效,一般2~3周得以缓解,由于本方偏阴柔滋腻,胃弱者宜加入和胃之品。潮热消减,其他临床症状亦明显改善后可改服中成药左归丸,或根据情况配合紫河车胶囊。除用药物治疗外,心理疏导及社会、家庭调节对本病的预防及康复也有重要的作用[3]。

参考文献

[1]李美芝.妇科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

[2]杨海侠,王哲.围绝经期潮热出汗中医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1,33(8):1258-1259.

[3]张大伟,庞玉琴.庞清治教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经验[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0,15(3):5-6.

(收稿日期201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