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公示语的语用预设研究——以交通警示语为例

2016-01-28周灵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语用功能

周灵

(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南昌330013)

汉语公示语的语用预设研究——以交通警示语为例

周灵

(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南昌330013)

摘要: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分析交通警示语,说明叙述动词、状态变化动词、强隐涵动词、关系动词等预设触发语和评价性词汇能触发显性和隐性语用预设。在交通警示语中,通过策略性使用语用预设可以实现吸引公众注意力、增强说服力和委婉地实现提醒或警告的功能。

关键词:汉语公示语;语用预设;语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H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8-0129-02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5.08.058

收稿日期:2015-05-13

作者简介:周灵(1980—),女,江西南昌人,讲师,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引言

交通警示语属于社会管理用语范畴,是公安管理部门为配合交通安全、交通管理工作而制作的宣传警示句、标语和口号[1]。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在道路、车辆、关卡等交通要塞张贴交通警示语,向社会宣传交通法规、警示交通安全、维持交通秩序。例如:

(1)交通安全勿侥幸,违章行驶要人命

(2)闯红灯闯性命,绿灯行保太平

(3)人病不上车,车病不上路

(4)给他人让路,为自己着想

不难看出,交通警示语具有言简意赅、一目了然的特点。从功能上看,交通警示语可以用来规劝公众遵守交通秩序(如例1),提醒安全隐患(如例2,3),弘扬社会的良好风尚(如例4)。

1 语用预设

最早提出语用预设问题的主要是Keenan、Kartunan和Stalnaker。Keenan把语用预设作为话语的社会合适性所要求满足的条件[2]。Stalnaker从语用和动态的角度来看待预设,认为预设不但与语境有关,而且与发话者有关[3]。

我国学者何自然将语用预设定义为“那些对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预设)关系”[4]。根据说话人是否使用预设触发语,支永碧区分了显性语用预设和隐性语用预设。显性语用预设是由显性词汇、句法和音系手段(主要指Levison所说的十三类常见预设触发语)触发的语用预设;隐性语用预设指由隐性语言手段,包括评价语言资源和语境等语用认知因素引发的预设[5]。因此,本研究将借鉴显性语用预设和隐性语用预设的分类方法,将由预设触发语引发的预设看成是显性语用预设,而由评价性词汇触发的预设看作是隐性语用预设。

2 交通警示语中语用预设分析

2.1数据收集

本研究共收集了交通警示语108条,它们主要来源于网络和现场走访拍录。其中,从网络上收集了84条。除此之外,在南昌市区的交通宣传屏上拍录了24条。

2.2数据分析

首先,通过辨认交通警示语中是否使用预设触发语,区分出显性语用预设和隐性语用预设两大类。其次,观察预设触发语的词汇使用情况并对由预设触发语引发的显性语用预设进行分析。再次,通过辨认和统计评价性词汇,总结隐性语用预设的使用特点并加以解读。

2.3结果与讨论

2.3.1预设触发语与显性语用预设

对汉语预设触发语的分类,从词汇层面看,本次语料中主要涉及的有定指描写语、叙述动词、状态变化动词、强隐涵动词、关系动词等。通过调查发现,定指描写语触发的语用预设频率最高。动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叙述动词,其次为状态变化动词,强隐涵动词和关系动词使用甚少。统计结果

如下:

出现次数 举例定指描写语 39 母、妻、君、我们、您等叙述动词 25 遵守、维护、知晓、牢记等状态变化动词 11 上路、回家、减速、系上等强隐涵动词 4 规范、管好、拒绝、告别等关系动词 1处罚

(1)爱妻爱子爱家庭,无视交规等于零。交通警示语的制作部门,通过使用人称代词“人人”“大家”“你我他”预设了被告诫的人的存在。“妻”“子”等词汇预设了“家人之间相亲相爱”,通过唤起听话人的家庭意识来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人人从我做起,告别不文明交通行为。

(3)交通是城市的血脉,我们拒绝所有的栓塞。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告别”“拒绝”等强隐涵动词预设了“存在不文明交通行为,而且此种行为是不好的”“城市的交通栓塞是存在的,并且不是好事”。

(4)处罚违章不留情,看似无情最深情。“处罚”这一关系动词表达了交通管理部门与违章人员的关系,因此该句触发的预设是“违反交通规章的人是要接受惩罚的”。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告诫听话人违反交通法规的后果,体现出执法部门的威慑力。

2.3.2评价性词汇与隐性语用预设

在本次研究中,为了与预设触发语产生的语用预设进行区分,将由评价语言资源引发的语用预设看作是隐性语用预设。统计结果如下:

出现次数 举例褒义评价词汇 4 最美、最可贵、风尚、敬贬义评价词汇 7 祸端、(最)危险、毁、害怕、泪

(5)礼让为先人人敬,强超抢会是祸根。“敬”都触发了相同的褒义评价预设,即“在行车路上你我的礼让是让人期待的”,折射出交通管理部门对行车路上的相互礼让行为和安全行车意识的重视,同时也实现了宣传和劝说的功能。

(6)醉在酒中,毁在杯中。“毁”预设了“酒后开车会丧命”。通过表贬义的评价词汇,间接和委婉地表达了说话人对“酒后开车”等不安全的交通行为的态度和立场,达到提醒和警告的目的。

3 交通警示语中语用预设的功能

3.1借助预设能使言语简洁明了

语言的经济性是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原则[6]。交通警示语作为一种警示性标语,只有简洁明确,才能易于传播。通过预设可省略背景信息,使话语高度精炼,既减轻了说话者的表述负担,又能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

3.2利用预设能增强言语内容的可信性,易被听话人接受

预设是说话人认为交际双方共有的背景信息[7]。说话人如果把需要发出的新信息,用预设的方式说(写)出,听话人就会不自觉地加以接受,从而增强了新信息的可信性。例如:

(7)赌,败家的源头;酒,肇事的祸首。该句预设了“赌博招致败家,喝酒引来肇事”。说话人通过预设将其成为了背景化信息。这样听话人就自然地接受了预设的内容。

3.3设置预设能使言语委婉含蓄,实现特定的交际效果

由于预设传递的信息是没有明确表达出来,交通警示语通过策略性地使用预设信息,既可以含蓄暗示、提醒和警告听话人,又不会威胁到对方的面子,从而增强了话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

(8)开车路上马大哈,随时随地把命搭。通过“马大哈”间接委婉地提醒了听话人不要成为“马大哈”,达到警示的目的。如果采用直言的方式,就会显得不够礼貌,不易被接受或认同。

结语

作为一种社会用语,交通警示语具有使用范围广、社会意义大的特点。由于语用预设具有单向性和隐蔽性的特点,语用预设常作为语用策略来使用。本研究从词汇层面分析了语用预设的特点及其功能,揭示了交通警示语通过语用预设,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增强言语的说服力、达到提醒和警示功能。

参考文献:

[1]潘晶安,周毅.交通宣传语设计的社会语言学思考[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报,2002,(2):29—30.

[2]Keenan,E.Two Kinds of Presupposition in Natural Language.//Kasher,A.(ed.).Pragmatics:Critical Concept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8.

[3]Stalnaker,R.C.Pragmatic Presupposition.//Munitz,Milton K.&Unger,P.(eds.).Semantics and Philosophy.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7—213.Stalnaker,R.C.Context and Content:Essay on Intentionality in Speech and Thought.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47—62.

[4]何自然.语用学与应用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68.

[5]支永碧.基于语料库的政治话语语用预设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

[6]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18.

[7]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刘东旭)

猜你喜欢

语用功能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关于大学英语语音的语用研究
浅析英语标识语的文本特点及语用功能
英语课堂中教师模糊语的使用及语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