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典型猪瘟与猪圆环病毒Ⅱ型混合感染的防治报告

2016-01-28邓雄山李玉丰

中兽医学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民勤县非典型圆环

邓雄山,魏 华,李玉丰,聂 英

(1.甘肃省民勤县苏武乡畜牧兽医站,733100;2.甘肃省民勤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非典型猪瘟与猪圆环病毒Ⅱ型混合感染的防治报告

邓雄山1,魏华2,李玉丰2,聂英2

(1.甘肃省民勤县苏武乡畜牧兽医站,733100;2.甘肃省民勤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年4月8日,民勤县苏武乡某养殖场30余头2月龄左右的肥育仔猪出现发病死亡,诊断为非典型猪瘟与猪圆环病毒Ⅱ型的混合感染,采用通过综合防治措施后,病情得到了迅速控制。现将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规模养殖场场共饲养肥育猪400头。2016 年3月26日起,陆续从周围乡镇购入1.5-2月龄仔猪250头,10多天后即4月8日起购入仔猪发病,以后每天以10余头数量递增,至4月15日,发病猪达135头,死亡47头,发病率33.7%、病死率34.8%。

2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到40℃-41.5℃。呈稽留热,食欲减退甚至废绝,渴欲增加。眼流浓性分泌物。可视黏膜发绀。病初便秘,后拉稀,恶臭带血并混有白色黏膜。全身发红,耳尖、腹部、颈部及四肢皮肤有紫斑,指压不退色。公猪包皮有混浊尿液,颈部肿胀坚硬,触之敏感。咳嗽,呼吸迫促,眼结膜潮红,病程较长的猪有的衰竭死亡。

3 剖检变化

共剖检病死猪4头病死仔猪,病理变化基本相似,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呈暗红色;喉头有出血斑和出血点;心冠脂肪、心内膜有出血点;膀胱黏膜有较多出血点;胃黏膜有的水肿,肝脂肪变性而带黄色;肺充血、水肿、淤血;各肠段充血、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扁桃体肿大;肾肿大、淤血,表面呈沟回状,颜色呈土黄色,有点状出血;脾脏表面有丘状小点出血和绿豆大小暗紫色的出血梗死,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回盲瓣、盲肠及结肠黏膜有钮扣状溃疡。

4 诊断

通过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非典型猪瘟与猪圆环病毒Ⅱ型的混合感染。

5 防治

5.1加强饲养管理,采用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提高仔猪抗病力。

5.2对已患病的仔猪进行隔离治疗,病死仔猪深埋,进行无害化处理。

5.3对运动场地、用具、圈舍及周围环境用1:800强力消毒灵进行彻底消毒。

5.4病猪治疗

5.4.1用猪瘟高免球蛋白进行紧急注射,2次/d,连用3d。

5.4.2用猪圆环病毒抗血清肌肉注射0.2mL/kg,1 次/d,连用3d-5d。

5.4.3猪瘟疫苗紧急预防接种。体质强壮,健康状况良好的假定健康仔猪,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3-5头份强化免疫一次;对可疑病猪,可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0-20头份大剂量注射。

5.5平时预防

5.5.1定期对猪舍消毒,用2-3%氢氧化钠或2-5%强力消毒灵溶液对圈舍、食槽和用具进行消毒,防止感染发病。

5.5.2定期从免疫猪群中抽检免疫猪的抗体浓度是否达到保护水平,抗体保护率≥70%,坚决淘汰病原血清检测阳性猪(健康带毒猪),净化猪群。

5.5.3结合养猪场实际情况及免疫监测,制定符合实际的科学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是有效控制非典型猪瘟、猪圆环病毒等传染病的关键措施。

5.5.4对新入栏的仔猪要严格检疫,隔离观察14天无异常后,方可正式入栏,防止疫病传入。

5.5.5大力提倡“自繁自育”,是有效防控猪病的最重要环节。

6 体会

猪瘟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不够典型,必须经过实验室检验等综合性论断,尤其是混染的病例,一定要分清主次,以便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使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猪圆环病毒Ⅱ型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的疾病,可以降低猪的免疫应答能力。该病的存在,也可能是引起此次混合感染的原因之一。该养猪场发生本病,主要是从周围乡镇购进仔猪,突然改变饲养环境,再加上当年气候异常,忽冷忽热,圈舍潮湿等应激因素,使仔猪抗病力降低,引起病原体大量繁殖,毒力增强而发病。防治本病的根本办法是消除降低猪体抵抗力的一切不良因素。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圈舍内的环境卫生,饲料配合原料多样化,增加多种维生素,增强猪体的抗病力。搞好防疫灭病工作,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S858.28文献标识码:B

1003-8655(2016)04-0069-01

猜你喜欢

民勤县非典型圆环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
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五环填数
民勤县农村学校小班化数学教学对策研究
民勤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现状分析及思考
巧剪圆环
转动戒指
非典型纤维黄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