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观世事 趣话人生
——解读《干校六记》

2016-01-28赵莲花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文学院510665

大众文艺 2016年15期
关键词:干校冷处理杨绛

赵莲花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 文学院 510665)

冷观世事 趣话人生
——解读《干校六记》

赵莲花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 文学院 510665)

杨绛在系列散文集《干校六记》中,通过有节制地情感冷处理方式,淡定坚忍的笔调,以及自己独具特色的趣味方式,书写特殊年代下放改造的不平常经历。文本以审视的态度回顾这段特殊年代,彰显她为人处世的理性智慧。

杨绛;情感;理性智慧

杨绛的散文以一种平和的方式发声,简单、平凡的笔调给作品留有更多升华的空间。系列散文集《干校六记》叙说了“文革”期间,她与丈夫下放到干校劳动改造的生活。文本在记录日常小事与书写特殊年代之间寻求平衡,平常事中处处透露出她淡泊超然的心境。杨绛的散文与当时文坛的“伤痕”“反思”思潮不同,有意规避了大动乱带给人的血与泪,用一种新视角看待“文革”,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生活小事。她在散文中冷处理伤感情绪,淡定坚忍笔调下诉说生命之重,加上独特的趣味书写,使作品达到了一种宁静超然的境界。

一、离别情感的冷处理

在《干校六记》中,杨绛避开书写文革时的重大事件,而是从平常小事着手,“记这,记那,都不过是这个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文本通过有节制地叙述这些小事,从而达到情感的冷处理,离别之情被压抑到零点,“不等车开,先自走了”。送别场景在文本中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杨绛带着女儿女婿送丈夫离开,“默存走到车门口,叫我们回去吧,别等了”,没有离别时诉衷肠,车上车下相望,甚至“无话可说”,最终“我们默默回家”,只是简单、平淡地叙述送丈夫下放干校。惜别之情只在杨绛拆床时得到抒发,把床比作“兵荒马乱中的一家人”,而床被拆开就如同家人离散,“再聚不到一处去”。第二次是女儿钱瑗独自送别杨绛离去,上次还有三人相送,这次送别只剩女儿一人,女婿得一“已于一月前自杀去世”。对于女婿的的亡故,如同是在叙述他人的故事。至此,一家人散落天涯,简单的叙述冷冻着惜别之情和离别之痛。

《“小趋”记情》中描述与小狗的分别,搬家时谁也没看见小狗跑到哪里了,借“大概它找伴儿游玩去了”安慰原本就不打算带它走的我们。搬到明港后,从其他人那得知小狗不肯吃食,到处寻找我们,而我和默存提到小趋却猜想“也许已经给人吃掉”,甚至认为被人吃也是好的,要是变成一只老母狗“还要养活一窝又一窝的小狗”,看似对小狗将来命运的淡然,实则暗含着诸多的无奈。离别情感的冷处理,显现出在当时那个时代,人的命运都难把握,更何况是一只小狗的将来。文本有节制的叙述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情感的“冷”处理更能表达压抑背后的隽永感情。

二、淡定坚忍的笔调

在《干校六记》中,杨绛尽管深陷囹圄,她依然能超越肉体和精神的磨难,用淡定坚忍的笔调书写自己的那段经历。杨绛有意规避掉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避重就轻地记录这些特殊的人生经历。

《干校六记》里多是记录生活小事,关于生死的大事,在杨绛笔下也当作小事来叙述。避重就轻地叙述生死,以回望的理性姿态叙述女婿得一的死亡。虽然她以平和的语调叙述,但是亲人离世之痛隐没在文字背后,处处运用淡定坚忍的笔调。女婿得一以四个不“不能对群众态度不好”“不能顶撞宣传队”“不能捏造个名单害人”“不会撒谎”道出自己内心的纠结与苦闷。文本简单叙述了得一自杀的原因,“他到校就失去了自由”,“逼他交出名单”,“得以就自杀了”整个过程没有丝毫控诉,理性克制中透露出一个母亲失去孩子后的坚忍。然而,这种无奈的背后是痛定之后思之不尽。

《学圃记闲》叙述了一个自杀者没有棺材,新土下直接就是尸体的事件。作为一名女性,亲见如何埋葬自杀者尸体,还叮嘱丈夫不要从那块新土上走。文本没有丝毫惊恐的叙说,淡定坚忍的笔调背后显露出她对生死的淡然,而这种淡定坚忍的态度又延伸到劳作。《凿井记劳》主要叙述杨绛在干校劳动改造的生活。对于没有接触过农活的知识分子,杨绛可以化苦累为力量,“平时总觉得污泥很脏,痰涕屎尿什么都有”,脚踩进污泥也就不嫌其脏了,她笔下的干校生活磨砺早已超脱劫难本身,成为了一种全新生活体验。

杨绛用一种走出世事之外的冷静,看待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而这背后藏着隐忍的坚持。文本以他者眼光述说,滤去了个人悲怨的成分,显示出她的从容气度,以及对生死的超然。她在《干校六记》中,用从容冷静的语气再叙那段特殊往事,淡定坚忍的笔调下,处处透露着对生死的超然。她笔下记录的是经过时间过滤后的从容,以及经历风雨后对待生命的态度。

三、“杨绛式”的趣味书写

在《干校六记》中,杨绛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困境,都用独具特色的趣味方式,来观照世界和自身。“这种幽默不是审美的幽默”,不是她在“对客体的审美观照中所发现的幽默”,而是她“本身的一种状态,一种自有的心境”。正是因为她有了释怀的超脱精神,才能超越人情世态的羁绊。平凡琐碎的小事成为审美对象,以小见大透露着她豁达的心境。

杨绛在《下放别记》里笑谈下放干校,“经受折磨,就叫锻炼”,而为丈夫准备行李“除了准备锻炼,还有什么可准备的呢”,没有什么可准备的透露出些许的无奈。然而,更多的还是她在逆境中的洒脱镇定,以及直面生活的从容淡定。她在作品里还记录了一些干校生活的趣事,趣话人生彰显着达观恬适的人生态度。

散文在写干校“培养拔尖萝卜”计划时,讲述我们给偏爱的几个白萝卜起名“象牙萝卜”“太湖萝卜”,还把本应该撒在胡萝卜地里的草木灰施在这些白萝卜上,美其名曰“培养尖子”,结果只收获了“几茎须须”,整个培养计划透露着一种活泼有趣的情绪。虽然她计划落空,但是在她的笔下“从来没见过这么扁的‘长’萝卜”,文字间传递的都是田野闲趣。面对特殊年代引发的生活巨大变动,她表现出异常的沉静与理智,用杨绛式的幽默风趣书写人生中的磨难。

杨绛正是通过自己独特的趣味书写,客观冷静地与那个特殊时期的人情世态保持一定的距离。文本趣味性书写呈现出理性与智性,这正是杨绛独有的智慧,既能准确地叙述时代变革与人生沉浮,又能冷观世事,以超脱的境界俯瞰世态人情与人性。

小结

《干校六记》从小处落笔,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命体验,对情感进行有节制的冷处理,运用淡定坚忍的笔调,并以“杨绛式”独有的趣味书写两年多的干校生活。杨绛借自己的生命经验对外部世界进行阐释,用审视的态度回顾这段特殊年代。即使她回京已有八年,在干校生活的点滴还犹如在眼前,“这一段生活是难得的经验,因此做六记”。文本有节制地情感冷处理方式,蕴育着起伏波动的情感;在含蓄内敛的克制和淡定坚忍的笔调下,透露着冷静、坚强的品格;“杨绛式”的趣味书写,彰显她为人处世的理性智慧。

[1]杨绛.《杨绛文集》(第二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德]里普斯.喜剧性与幽默[M].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编辑委员会编.古典文艺理论译丛(七)[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92.

赵莲花(1982-),女,汉族,湖南长沙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思潮。

猜你喜欢

干校冷处理杨绛
第一、二、三代轴承钢及其热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十九)
选择
选择
西华“五七”干校遗留档案文献的保护修复技术探析
群星当年耀黄湖
——共青团中央黄湖“五七”干校系列传记(之八)
最短的情书
群星当年耀黄湖
——共青团中央黄湖“五七”干校系列传记(之五)
对学生“冷处理” 更要“热应对”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冷”处理带来的“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