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力的诗文

2016-01-28郑立峰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玉林537000

名作欣赏 2016年2期
关键词:王力诗歌

⊙郑立峰[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王力的诗文

⊙郑立峰[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王力的诗歌主要是古体七律,就主题上看主要有:一是悼念师友,特别是对民国的文化名人、民国的大师,以及和自己一样的知识分子在民国时期艰难的生活经历和精神心灵世界的书写;二是政治抒情诗,以“还原”真实历史事实的方式进行“抒情”,“叙事”与“抒情”结合,遗弃“空洞”附和;三是游记诗歌,王力把人与自然的美,天人合一的神韵,浑然天成,是他诗歌中最具文学张力的诗歌。

关键词:王力诗文史料性真话

2015年1月中华书局发行的《王力全集》第22卷《龙虫并雕斋诗集》①收集了王力先生全部的诗文。王力的诗文一共有121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古(旧)体诗,偶有现代诗。本卷收集了王力从1921年开始到1982年六十一年创作的诗文。王力的诗歌遵循的是“诗言志”的原则,这是他在《龙虫并雕斋诗集》序言里说过的话。阅读了他的诗歌,我觉得王力的诗歌是“平凡”的,他把“诗”的叙事(或者抒情)当作是日常平凡生活的记录,在我看来,王力的言志,就是实录生活,使得他的诗歌更具史料性。例如《春日未名湖散步》是王力春天在北京大学校内的未名湖散步的有感;《调寄浣溪沙》是王力学术活动五十周年座谈会谢词;《周总理逝世一周年感赋》是1977年纪念周恩来逝世而创作的,如此的还有《毛主席逝世两周年》;为纪念参加党和国家的纪念活动的颂歌《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庆祝党的十二大召开》《在中文系师生联欢会上》;还有游记赋《登长城最高处》《游七星岩》《登黄山七绝四首》《庐山八咏》《百丈泉》《游石林》等;师友的悼念《哭静安师》《哭元任师》《怀一多》《忆佩弦》《悼念毛主席》《悼念周恩来》《赠朱光》,等等;为家人而歌的诗词《赠内》《吊和儿》《幼孙》;还有节日怀旧的《端午怀台湾故旧》《庚申元旦遣兴》《缅怀西南联合大学》;观舞记的感受《丝路花雨》《观工程兵四折式舟桥表演》《观火箭布雷与爆破汇报表演》,以及访学讲学《访日偶吟》和很多无题诗歌,鲜有的现代诗歌《我为什么这样欢笑》,等等,都是记录日常生活的“事情”。

王力的诗歌记录的是个人化的生活。王力先生从小就喜欢诗词,在《龙虫并雕斋诗集》自序里说:“我从小就喜欢诗词,我六七岁的时候,父亲就教我吟诵李白的诗句……我的曾祖父文田公写得一笔好字,他用楷书小字抄录一本唐诗,我小的时候就把这本唐诗当作字帖来临写,因此也读了一些唐诗,至今我还能背诵其中的五律……”②王力从小就受到了诗词文化的熏陶,他的诗词根基是相当深的。王力对于诗歌的热爱,犹如热爱他的生活,他把诗歌与生活是融合在一起的。王力说,在他年轻的时候(18—22岁),在博白太平坡开国学校教书,平时玩的最好的朋友兼同事是一位清末民初的老秀才——冯彰全。这个老秀才才学兼备,谙熟古典诗词,王力经常和他“论诗”“赠诗”,每每学校放假了,都互相赠诗,然后在假期写“对诗”,开学来互相研讨各自“对诗”的优劣。这个研读写诗词的快乐的时光,是王力心灵最自在的日子。他曾说过,年少时阅读古典诗文对自己有很深远的影响,如果说邻居的十四箱书是王力的心智启蒙,那么在太平坡教书,遇见冯彰全这个老秀才,与老秀才对诗,则对是王力在文学特别是诗词创作上的开掘。在南方边陲的小县城博白,古称“白州”,这里虽然地处偏僻,“但接受中原文化比较早,汉唐早已闻名,历来人物荟萃”③,文化繁荣。这个小县城背枕一条向南流的江,博白人称它为“南流江”,这条“南流江”是博白人的母亲河。南流江江面不大,潺潺的流水,清澈见底,半绕着古老的“白州城”,这里家家户户的房前房后果树成荫,“白州城”犹如林间的“城堡”。在这个小小的“城堡”里,古风长存,每逢赶圩和节日,都有猜谜语和填诗的比赛。每当这样的日子到来,街上的茶楼和酒肆,人声鼎沸,大家围绕着猜谜语、填诗。聪明的店铺老板出点小资摆出谜语和空诗,吸引过往的人群。王力每逢此事,均去参加,每次都得第一名。收录于《龙虫并雕斋诗集》第一首诗歌《中秋望月》和第二首诗歌《十月刈禾》写于1921年,就是王力1921年参加“填诗”比赛第一名的诗歌,因时间的久远和家事的辗转,王力很多年轻时期的诗歌遗失,能见到了就是这1921年的这两首了。可见王力对诗歌创作艺术的谙熟以及青年时期的王力是何等的诗意风发、洒脱。

王力的诗歌是现实生活事件的“叙事”,这些诗歌往往具有史料性。1925年孙中山逝世,王力写了挽联诗,1927年王国维在昆明湖自杀,王力去颐和园凭吊,深感可惜,写了一首七律:《哭静安师》(1927):

海内大师谁称首?海宁王公驰名久。

樗材何幸列门墙?听夕亲炙承相厚。

日月跳丸将一年,心盲才细枉钻研。

扰冀长随幸一得,争知此后竟无缘!

黄尘扰抚羽书急,万里朱殷天地泣。

胜朝遗老久伤心,经此世变增补邑。

捐躯诸事早安排,扰勤功课侮吾济。

无知小子相猜度,不闻理乱故开怀。

一朝报道无踪迹,家人弟子忙寻觅。

颐和园内得公尸,身首淋漓裹破席。

竟把昆明当汨罗,长辞亲友赴清波。

取义舍生欣得生,不顾人间唤奈何。

湖畔新荷畅生意,柳枝点水成深翠。

枝头好鸟鸣钓周,岸上有人读酸弃。

似此良师何处求?山颓梁坏恨悠悠。

一自童时哭王父,十年忍泪为公流。④

这首诗歌写的是自己的恩师王国维自尽于颐和园,凭吊恩师的悲痛心情。在这里,王力告诉了我们,他1926年考上清华,师从王国维,敬仰大师,聆听大师教诲,欲与大师长久探讨而无缘的失望,悲愤地控诉清末民初,社会变迁,政权急换,传统文化失范,令名师陨落,悲怜恩师,一如十年前的祖父仙逝,痛苦泪下。类似这样的诗歌还有《哭莘田》(1959)、《挽田汉》(1979)、《怀一多》(1979)、《忆佩弦》(1981.11)、《哭元任师》(1982.2.28)、《五哀诗》(1981年)这是分别悼念罗常培(语言学家)、田汉(剧作家)、闻一多(诗人)、朱自清(散文家)、赵元任(语言学家),以及哀老舍、翦伯赞、吴晗、周予同、刘明遂,等等,王力感情深切,以情入诗,对自己的好友文化名人进行了深切的纪念。特别是对和自己一起经历过八年的抗战在西南联大时同住一屋的朱自清。在《忆佩弦》这一首诗歌中,作者深情流露,回忆和朱自清在一起的美好情形,歌颂朱自清美文盛世,诉说了作者对金兰之友逝世的惋惜之情:“促膝论文在北院,鸡鸣风西滞南疆。/同心惠我金兰谊,知己蒙君琬琰章。/子厚记游清见底,伯夷耻粟永流芳。/荷塘月色今犹昔,秋水伊人已渺茫。”⑤哀痛之心显见,感人肺腑。在对闻一多怀念时,则是以回忆闻一多先生的刚猛性格形象入诗,面对国民党拍案而起,怒骂党国的软弱:“旷世奇才有令名,诗人烈士两蜚声。/心思聪敏天生就,肝胆刚强铁铸成。/注屈笺唐精髓得,横眉拍案鬼神惊。/玉溪妙笔常山舌,激发群伦万古情。”⑥这种情感是个人化的,又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写照。民国的文学大家老舍、朱自清、闻一多、田汉、翦伯赞、吴晗等与王力的心灵世界的交集,印影出了民国大师们的诗意栖居的生活。

对于政治抒情的诗歌,很多人以为是空洞呐喊,往往是“空话”“假话”连篇,被21世纪的评论者诟病,但王力政治抒情却是实话真话的“叙事”。在我看来,王力的政治性诗歌讲真话,是他诗歌最为朴素独特的东西。

在王力的政治抒情诗歌中,有对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抒情也有对国家宏大叙事的抒情。关于个人抒情的诗歌有《赠朱光》(1949.10)、《悼念毛主席》(1976)、《悼念周总理》(1976)、《周总理逝世一周年感赋》(1977)、《怀陈毅同志》(1978)等,是歌颂毛主席、周恩来、陈毅、朱光等革命先人的丰功伟绩的,王力对于毛主席、周恩来的赞美不是附和式的呐喊,而是从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灵出发对他们的感恩,有朱光这样“撒血断头”牺牲,有主席的“壮我国声威”豪迈的气概和治理大国的胸怀,再有总理的“披星戴月”的“勤政”,我们的生活终究是“安静”“和睦”的,王力深知这样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特别是经历了八年抗战,饥荒常伴,游走过“七省奔波逃难”般“凄凉”的生活体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平安定的日子终将“常绕”自己的时候,是常人无法体会其中的“甜蜜”的。王力对于国家领导人感恩源自这里,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就会理解王力的歌颂。

除了对国家领导人的悼念诗歌是佳作之外,还有一些国家层面的政治诗。譬如《读陈毅副总理对中外记者谈话有感》(1965.11)、《粉碎四人帮》(1976.10)、《五届政协会议感赋》(1978)、《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二周年》(1978)、《欢呼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召开》(1979)、《建国三十周年》(1979)、《四化颂》(1980)、《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1981.7.1)、《庆祝党十二大召开》(1982.9.1)、《政协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1982.11.24),等等。这类诗是很难写的,这样的诗歌往往会流于形式,流于空泛,产生空号式的歌颂,说大话,易容“浮夸”,变成“歌舞升平”的粉饰,然而,王力的诗歌不然,我们阅读它的时候,感觉实在,这是因为王力是在讲的是发自内心的真心话、大实话,和“文革”当时社会上的歌功颂德的打油诗有很大的区别,王力的这类诗歌特别让我们感受到在“文革”时代,作为一个“真性情”的知识分子的真诚,虽然饱受“文革”的折磨,“铁杖”鞭打而伤身,却不改其志,仍能坚信国家的美好前途,这些诗歌散发着正能量和积极的情感。

在阅读王力的诗歌中,最让人流连忘返的是他的游记诗。这类诗歌感情开阔,心态美好,抒情唯美,自然的美与人心的美的结合,达到“人与自然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我觉得是王力的上乘之诗歌。

从时间上来说,处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王力教学研究事业巅峰时期,身体健康,生活相对稳定,没有40年代的奔波和劳碌,此时他心态怡然自得。出门旅行也就多了起来,为生活的记录,王力用诗歌作为注脚。《登长城最高处》(1978)、《参观东方红炼油厂》(1979)、《题蒲松龄故居》(1980)、《端午怀台湾故居》(1980.6)、《游七星岩》(1980.12)、《游鼎湖山》(1980.12)、《游从化温泉》(1980.12)、《访日偶吟》(1981.10)、《即事》(1981.12)、《春节重怀台湾故居》(1982)、《题岳麓书院》(1982.5)、《旅游诗——为侣松园宾馆作》(1982.6)、《题秦陵兵马俑》(1982.8)、《题霍去病墓石刻》(1982.8)、《游承德》(1982.8)、《游寒山寺即兴》(1982.11.4)、《参观苏州刺绣研究所》(1982.11.6),等等。《登长城最高处》:“老翁忽发少年狂,要把长城好汉当。历井扪参惊碧眼,拿云挹翠俯高岗。秦皇雄略留墙堞,李广威名震朔方。当代更多檀道济,边防今有健儿郎。”⑦王力把那种老当益壮的精神状态和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完美结合”,真正的做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做人就应该犹如“廉顽立懦”,誓做“边防健儿郎”,其气度实在令人敬佩。在这里王力看到历史文化的“厚重”和“威名”“震朔方”,自己也要像他们一样,甘做“中国文化长城”的一块砖,隐喻自己也应该是建设祖国的健儿,在此我们深切地感知到王力献身于事业的雄心;王力在蒲松龄故居前,作了《题蒲松龄故居》“穷愁自古铸文豪,穷到极时风格高。砭俗刺奸凭妙笔,灵狐山鬼续离骚”⑧。神性如入,深解蒲松龄的心灵,如蒲氏地下有知,会不会惊呼:“知我者,博白王生也!”⑨

还有在广西桂林游“七星岩”“芦笛岩”;在湖南长沙游“岳麓书院”;在广东肇庆游“鼎湖山”“从化”;在日本“偶吟”,等等,都与山有关,作者从不忘记国家的建设,往往把自己与国家的山河相连,融山水与“我”(人)一起,无疑是诗歌创作一种美的神合。

此外,王力还有对学术纪念、友人祝寿,以及送给家人的诗歌。《同源字典写成》(1978.6)、《学术活动五十周年座谈会谢词》(1980.8)、《中国语言学会在武昌召开》(1980.10)、《为《语言研究》题词》(1981.2)、《题《文史知识》》(1981.4)、《马寅初先生百岁志庆》(1981.6.24)等写得锐气飞扬,做学问怡情自得,新时期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百家争鸣”景象常在,作者抒发自己要鞠躬尽瘁为国家的文化建设做贡献的决心;还有唯一的一首写家人的诗歌,是给夫人夏蔚霞的。感激夫人的相伴和帮助,令王力最难忘的是“甜甜苦苦两人尝,四十五年”的生活,在艰难的生活中,夫人“一灯如豆伴凄凉”,自己深感对不起夫人,希望在“桑榆晚景”的时光里“共祈百岁老鸳鸯”。

①王力:《王力全集》22卷,中华书局2015年1月版。

②王力:《王力全集》22卷,中华书局2015年1月版,第1页。

③张谷、王缉国:《王力传》,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④王力:《王力全集》22卷,中华书局2015年1月版,第5页。

⑤王力:《王力全集》22卷,中华书局2015年1月版,第195页。

⑥王力:《王力全集》22卷,中华书局2015年1月版,第107页。

⑦王力:《王力全集》22卷,中华书局2015年1月版,第76页。

⑧王力:《王力全集》22卷,中华书局2015年1月版,第129页。

⑨袁良骏:《王力的文学贡献》,《语文建设》2012年第9期,第55页。

作者:郑立峰,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广西文学。

编辑:赵红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学者天地

猜你喜欢

王力诗歌
诗歌不除外
保险理赔知多少
王力手迹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艺术百家:王力
诗歌岛·八面来风
你到底是谁
诗歌论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