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吃货有文化

2016-01-27允和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性寒海鲜螃蟹

允和

如何科学地吃海鲜

海鲜,高蛋白低脂肪,天生鲜美,有谁不爱?但是怎么吃,才能吃出风格吃出态度,吃出吃货的尊严呢?那么要吃得心安理得,还要吃得健康,最关键,不能吃得人云亦云。

海鲜“寒”不“寒”

有一种说法流传很广,就是孕妇不能吃螃蟹。理由是螃蟹性寒,会滑胎。其实关于孕妇不能吃螃蟹的理由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吃了螃蟹的话生下宝宝会像螃蟹一样吐泡泡,而且会在肚子里像螃蟹一样横着,导致难产。后者现在已经没有人相信了,这就跟孕妇不能吃兔肉否则会使宝宝兔唇一样滑稽,前者还是很多人的孕期生活准则。一说到“性寒”,就划到中医的范畴去了,大家都在想中医数千年流传下来,自然有它的道理。但是螃蟹肉本身就是蛋白质而已,而且是高质量的蛋白质,即便是中医把它划到性寒的范畴,也不至于吃个螃蟹就流产。关于这一点,各大医院的妇产科医生早都给出了明确的态度:“只要你不过敏,当然是可以吃的。”只是当然,不要多吃,任何食物不论多好也要节制,就算是白米饭你一口气吃上一大锅也得上医院。

关于海鲜“寒”不“寒”的问题,争议很大,也确实不能下定论说它到底“寒”还是不“寒”。一般认为鱼虾比较平和,没有被认为“性寒”,而螃蟹牡蛎之类都被扣上了“性寒”的帽子。不能排除有些身体比较敏感的人对这些“性寒”的食物会有比较大的反应,比如导致胃痛、腹泻等等,因此对于这一类“性寒”的海鲜,各位还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酌情食用。从吃货的角度来说当然是不赞成“性寒”就不能吃了,中医不是还给我们很多解决办法吗?配上一碗姜醋,干了这只大螃蟹!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海鲜性寒其实是指其中的重金属残留,因此不建议多吃。海鲜确实有不能忽视的重金属残留问题,其中主要是汞元素。

重金属怎么避免

螃蟹和虾的黄是重金属集中的地方,尽管极其鲜美,但也不能多吃,尤其是宝宝,更是需要注意。

海鱼,尤其是深海鱼,相比淡水鱼有不少优势,比如DHA含量稍微高些,生存水体相对干净一些,同时刺更少,吃起来方便。然而海鱼在选择上有一个严肃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汞。汞和绝大部分含汞的化合物,毒性都很高,相对于成人,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汞“尤其危害胎儿和婴幼儿的发育”。

而在海洋里的食物链是这样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就含汞,所以随着金字塔升高,汞会积累得越多。我们作为金字塔顶端的物种,为了尽可能少摄入汞,就要尽量吃位于金字塔下端一些的鱼。

最好别吃:剑鱼、鲨鱼、旗鱼、大眼金枪鱼等

每月不超过三次:石斑鱼,金枪鱼,黑鲈鱼等

每月不超过六次:淡水鲈鱼、阿拉斯加鳕鱼、银鳕鱼、龙虾、大比目鱼等

随便吃:虾类、沙丁鱼、凤尾鱼、鲳鱼、鲶鱼、蛤蜊、比目鱼、黄花鱼、三文鱼、扇贝、牡蛎、鳎目鱼、鱿鱼、罗非鱼等

可见,并不是越昂贵的海鲜就越好,石斑鱼大龙虾好吃,也不能天天顿顿吃,菜市场常见的那些亲民食材才是好东西。另外还要注意,有些餐厅不惜重金高价拍得个头巨大的海鲜作为噱头,招徕顾客,除了满足一下虚荣心之外,这种特别菜单还是不要点为好。鱼年龄越大意味着含汞越多,同理一些很少人吃过的珍奇鱼类,它们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生活了很久,体内积攒的有毒物质只怕更多。

给小龙虾平反

小龙虾当年可是入侵物种来的,不远万里从美国来到中国,没有祸害到生态环境,反而给大吃货帝国贡献了新菜单。不过近几年小龙虾在风靡全国的同时,也遭遇了不少谣言。

小龙虾和波士顿龙虾是远亲,是螯虾科原螯虾属学名克氏原螯虾,根正苗红的虾兵蟹将一名。小龙虾的肉质细嫩鲜美,是高质量的蛋白质,只要你不生吃,肯定没什么问题。

现在国内小龙虾都是专业养殖,养殖户们绝对不会相信什么小龙虾吃腐尸之类的谣言,因为小龙虾对水体清洁要求非常高,也就是说,水体越清洁,小龙虾养得越好。也就是说,在市面上能买到的小龙虾以及你在正规餐厅吃到的小龙虾,都是养殖出来的,卫生方面可以说完全没问题,放心大胆地大快朵颐吧。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和海里的虾兵蟹将一样,鲜美的黄仍然是重金属较为集中的地方,不是完全不能吃,而是千万注意适量。

水果有哪些被忽视的问题

水果不等于健康

水果几乎是公认的健康食品,甚至有很多年轻姑娘以水果代餐,觉得又可以减肥又可以美容,同时香甜多汁口感好,简直美得不要不要的。除了大家都会关心的农药残留问题之外,好像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对水果的热爱了。

首先很遗憾的是,水果代餐不能减肥,反而有可能越减越肥。水果并不都是低能量食物,的确大部分水果含水量较高,只能提供较少的能量,但有些水果,如香蕉含较多能量,不亚于土豆;榴莲的能量也很高,因为它不但含糖量高,脂肪含量也较高。就算是低能量的水果,如果你一天吃很多,能量摄入也可能超标。

水果真的是有百利无一害的健康食品吗?那我们首先要看看它的成分。除了维生素、微量元素、粗纤维、蛋白质等之外,口感越甜的水果,含糖量越高。

含糖量在4%—7%之间的水果:西瓜、草莓、白兰瓜等。

含糖量在8%—10%之间的水果:梨、柠檬、樱桃、哈密瓜、葡萄、桃子、菠萝等。

含糖量在9%—13%之间的水果:苹果、杏、无花果、橙子、柚子、荔枝等。

含糖量在14%以上的水果:柿子、桂圆、香蕉、杨梅、石榴等

所以觉得水果很健康可以肆无忌惮大吃特吃的想法还是算了吧。水果更不能取代蔬菜,觉得每天吃了一堆水果就不用再吃蔬菜的朋友们也赶紧打住。前面说过了,再好的食物,也不能没有节制地吃,适量,种类尽可能多,这才是比较科学的吃货态度。

香蕉的谣言

香蕉有辐射,香蕉是被催熟的。作为最具国民性的水果之一,香蕉在谣言发布者那里平躺也中枪是肯定的。

首先,香蕉有辐射吗?还真的有。它富含钾,一根标准大小的香蕉大概有半克钾。自然界中钾元素大概有万分之一是放射性的钾40,每秒钟一根香蕉里大概会发生15次衰变,这个量级非常低,根本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不利影响,除非一年中吃100万根,那才会有明确的辐射风险。其实跟香蕉相比,你自己的核放射性明显更强,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人体内大约有175克钾,相当于350根香蕉,这还没算上人体内还有大量碳14等其他辐射源。

然后香蕉的确是要用上催熟剂的,熟香蕉不耐储存也不便运输,大部分香蕉都是在未成熟的时候摘下来冷藏运输,最后配合催熟剂让我们吃到合适的香蕉。乙烯是植物本身产生的催熟剂,它是气态的,很难利用,所以我们用一种叫乙烯利的物质来催熟香蕉。乙烯利本身毒性很低(和食盐差不多),除非抱着瓶子吹,否则对人体起不到什么不好的作用。关键是,香蕉不都是剥皮吃的么?

农药残留怎么办

除了香蕉橘子这些剥皮吃的水果之外,不能剥皮的水果都面临着一个大问题,就是农药残留。很多水果如草莓葡萄,还不能像苹果梨子那样狠狠地洗,实在是让人难以放心。

所以市面上来自日本的号称去除农药的“贝壳粉”很受欢迎。其实所谓神奇的“贝壳粉”不过是氢氧化钙,生成的油膜也跟农药没有任何关系,而是氢氧化钙溶液和空气反应生成的水垢。还有的人认为就算是氢氧化钙,碱性的物质也可以去除酸性的农药。事实上农药中酸性的并不多,所以结论还是,并没有什么用。

盐水,首先对于农药是根本没用的,至于杀菌消毒,那一勺盐显然不够,必须用高浓度的盐水长时间浸泡才能达到一点杀菌消毒的效果,只是等你吃的时候草莓已经成甜咸口的了。

其实,符合国标的水果在上市的时候农药残留并不多,不需要太担心。吃之前可以采用流水冲洗,流水冲洗比浸泡的清洗能力高得多。而浸泡,尤其是加入酸或者碱长时间浸泡,反而容易破坏水果表皮,让农药进入内层,更难清洗。

转基因到底能不能吃

转基因到底怎么回事

首先,不管你支持还是痛恨转基因,你都必须承认一点,转基因是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最高成就之一。

转基因说白了就是从另外一个物种里面借用一个有特殊功能的基因段,比如防害虫防疫病之类,从技术上来说,不过是“杂交”的升级版,也就是说,基因来源从亲戚的范围大大地拓宽了。

广义上,其实基因永远是在变化的,否则现在的我们还是像我们的单细胞老祖宗一样在海里漂着发呆。现在的“转基因技术”只是基因变化的一种模式,大自然当然也有自己操作改造基因变化的方式,也就是“进化”。在千万年缓慢的进化进程中,也会有一些惊喜,那就是基因突变,甜玉米就是这么出现的。嗯,人类史上一些不世出的天才应该也在此列。

也就是说,转基因技术,其实是介入了自然的“神”的领域,意味着人类可以直接插手基因改造了。

几个常见的转基因谣言

圣女果,也就是樱桃番茄,是转基因?

早在15世纪,中美洲阿兹特克人就有种植它的历史,虽然引入欧洲比普通番茄要晚几百年,但1875年前后希腊就开始大规模种植圣女果了。圣女果以红色为主,当然还有黄的绿的等其他颜色,但不管什么颜色它都不是转基因。同理,形状各异的圣女果也都是自然产物,和转基因没有一毛钱关系。

紫薯是转基因?

紫薯并不是新物种,只是引进得比较晚而已。在日本、菲律宾,紫薯都是很常见的植物。此外,红色、粉红、白色、橘色等等颜色的薯类都开开心心自自在地生在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甜玉米是转基因?

在美国的确是有大量转基因玉米被种植、加工、食用,但国内我们见到的各种甜玉米,真的不是转基因。早在18世纪,美国印第安部落发现了一种特别甜的玉米sweet corn,这种玉米随之被大量种植,成为最受美国家庭欢迎的农作物之一。那个时候连孟德尔都没有出生,他的基因遗传规律当然也不知道在哪,又何谈转基因?

简而言之,国内你叫得出名字品种的这些水果蔬菜“新”品种,统统不是转基因。

国内国外转基因

无论是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背后都是巨大的商业利益诉求,这很正常。国内目前明文规定,凡是转基因食品都必须在包装上明文标注。目前国内市面上只有转基因大豆、番木瓜是有可能被你买到的。大豆主要用作榨油,超市内的桶装食用油都是明文标注转基因大豆或者非转基因大豆制成,一目了然。

相对于国内的情况,美国可以说恰恰相反。美国是一个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大国、出口大国,但同样也是消费大国。美国94%大豆种植面积为转基因大豆,人均大豆油消耗高于中国,大豆油主要以混合植物油、氢化植物油的形式销售;加工食品中大豆蛋白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欧盟对于转基因作物上市的决定相对于北美更加小心一些,很多时候,欧盟会先批准某种转基因作物作为饲料上市,几年以后再批准同一种作物作为食品上市。

转基因玉米——实际上美国人每天都在吃。除了可以用作主食,玉米还可以榨油,成为很多加工食品的原材料,此外玉米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制成果糖浆,它可是生产可乐的必要原料。

猜你喜欢

性寒海鲜螃蟹
西班牙海鲜饭
为什么浅海海鲜比深海多呢?
白茅根煮藕 治牙龈出血
大剂苦参治不寐
警惕美味海鲜中的致命细菌
霜林松风
我是螃蟹
美联社:你购买的海鲜可能来自渔奴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