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6-01-25孙耀霞周艳伟常田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功能恢复康复护理脑卒中

孙耀霞 周艳伟 常田田

河南漯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漯河 462000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孙耀霞周艳伟常田田

河南漯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漯河4620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1-06—2012-07收治的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成A组与B组,各31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结果A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48.39%,B组总有效率为93.55%,B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1.3±4.0)d明显比A组(43.2±10.5)d短,且B组发生后遗症的几率明显较A组小,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功能恢复

脑卒中导致的偏瘫在脑卒中临床并发症中较为常见,能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给患者造成极大不便[1-2]。因此在脑卒中发病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1-06—2012-07收治的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男45例,女17例;年龄45~85岁,平均(62.5±10.2)岁;所有患者均经脑CT扫描及MRI检查确诊,其中脑梗死42例,脑出血20例,病程2~6 d;将其随机平均分成A组与B组,各31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患者患有脑卒中疾病,该病起病急,危害大,患者一时难以接受,会出现焦虑、恐惧、急躁不安的情绪,医护人员要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沟通工作,了解患者心理活动,为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使其对该病形成正确认知,并介绍康复治疗对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勇气,使患者能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工作,利于功能的恢复。

1.2.2进行体位疗法:指导偏瘫患者进行正确坐卧姿训练,能有效预防患者错误姿势习惯导致的非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形成[3]。在患者卧床时,协助患者翻身,使健康一侧与患侧交替躺卧,避免一侧长时间受压。患侧卧在卧姿中是最重要的体位,因为患侧卧的体位能有效增加患肢刺激感知,使整个患侧处于伸张状态而有效抑制痉挛的产生,另外不限制健康一侧的自由活动,便于患者自理。摆放时,要保持患者头部的良好支持,躯干稍微向后扭转,患肩向前轻轻伸出,尽量避免患肩受压或后缩;保持肘关节伸展开来并将掌心向上放置,五指伸开;将健臂放置在身上;下肢形似走路,保持健腿放置在前部,弯曲健腿的髋与膝,将枕头垫在下面支持住健腿,患腿向后放置,膝稍微弯屈,保持踝关节处于90°状态。换成健侧卧位时,患肩尽量保持向前伸开,将肘伸直,借助外物支撑,腕部尽量保持伸直状态,用布卷将患侧的大拇指与其余四指隔开。仰卧位时,患者颈部易处于紧张状态及引起迷路反射,易导致患者出现异常活动,且易导致骶尾部及踝关节等处出现压疮,故临床上不建议患者取仰卧位。坐位时,保持患者双足分开同肩宽并垂直放于膝下,脚尖朝前,保持髋、膝、踝关节90°放置。

1.2.3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刺激训练:在患者卧床期间,指导患者尽早进行功能训练,可以让患者学着借助健肢在床上进行移动,使健肢带动患肢进行轻微运动,锻炼髋的控制力与旋转能力,每天适量进行锻炼4次左右,每次保持10 min左右,同时锻炼患者手指的肌力,平时多活动手指关节,让患者进行握橡皮圈等运动以锻炼手指的抓握能力。护士及家属要经常按摩与摩擦患者患肢,以刺激患肢的感知能力,尽量让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克服患者依赖性,使患者积极主动地进行康复训练,适当对患者进行神经冲动训练,注重培养患者手脑协调能力。为患者准备不同质地、温度及湿度的物质,让患者接触以刺激患肢组织感知力,训练患者的视觉及听觉,弥补因感觉不够敏感带来的不便。

1.2.4进行患肢肌张力训练:患者在病情发展初期属于弛缓性瘫痪,如不加强训练必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而出现肌肉萎缩症状,要选择合理锻炼方法提高肌张力,如用健康手掌轻拍患肢、用质地柔软的刷子轻轻刷擦患肢或用按摩器按摩患肢以增加感知刺激;以外力适当对患肢关节进行牵拉、挤压以刺激患肢的本体感觉,可每天反复进行以上操作,每次训练10 min左右;在患肢皮肤感知区进行短时间的冰疗或中频脉冲电以刺激其本位感觉,对患肢进行中频脉冲电刺激时,要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处方选择,2次/d,每次20 min左右[4]。

1.3评价标准疗效结果依据1996年第4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对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时间内发生后遗症的例数进行记录并加以统计。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疗效比较A组显效2例,有效13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8.39%;B组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5%,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后遗症比较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3.2±10.5)d,B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1.3±4.0)d,B组住院平均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发生肩手综合后遗症18例,占58.06%,发生足外翻20例,占64.52%;B组患者发生肩手综合后遗症6例,占19.35%,足外翻5例,占16.13%,B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明显小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发病原因多是由于在各种诱发因素的影响下患者脑内动脉狭窄,发生阻塞甚至受损严重而破裂,导致脑部血液发生严重循环障碍,偏瘫在该病并发症中是较常见的一种,其主要症状就是肢体功能受损。因此对偏瘫患者进行肢体康复护理训练是整体治疗中的侧重点[5]。

本文经研究发现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比早期未进行康复护理相关方面具有优势,同时证明了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是非常有必要、可取的。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采用按摩及运动的训练方法可有效维持肢体的肌肉张力从而预防肢体发生挛缩,且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能对脑部循环产生有效的早期刺激,从而促使相应大脑区域运动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较明显作用,且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后遗症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4参考文献

[1]夏军,朱姗姗.早期康复干预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5(22):58-59.

[2]詹若燕,罗秀娟,陈妙玲.早期康复干预在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4(11):88-89.

[3]胡谷冰.早期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4(22):15-17.

[4]钟梅,梁本蓉.专人实施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25):18-19.

[5]黄玲炜.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12(10):18-20.

(收稿2015-04-14)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9-0132-02

猜你喜欢

功能恢复康复护理脑卒中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全厚皮片移植及大张厚中厚皮移植对烧伤后手外形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
膝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CPM锻炼护理措施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改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