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16-01-24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125

种子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种植区晚疫病病虫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125)

2016年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125)

详细介绍了2016年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防控目标、防控对象、防控策略及防控技术措施,供参考。

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会商分析预测,2016年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土传病害、地下害虫等病虫在西南、西北、华北等主产区中度偏重流行,预计发生面积近600万hm2。为控制马铃薯重大病虫危害,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1 防控目标

病虫防控处置率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占防控面积的3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下。

2 防控对象

依据马铃薯不同种植区重大病虫发生特点,确定以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黑痣病、地下害虫、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等“四病三虫”为重点,兼顾环腐病、疮痂病、青枯病、豆芫菁等病虫为防控重点对象。

3 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优先采用抗病品种、种薯处理和健身栽培等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强化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众联防联控相结合,力争将马铃薯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阈值以下。

4 防控技术措施

4.1 分区防控重点

4.1.1 西南及武陵山种植区

包括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湖北等省(市),重点防控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地下害虫,兼顾青枯病、疮痂病、蚜虫等病虫。

4.1.2 西北种植区

包括甘肃、宁夏、陕西、青海、新疆等省(区),重点防控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黑痣病、地下害虫、二十八星瓢虫,兼顾环腐病、疮痂病、蚜虫等病虫。

4.1.3 华北种植区

包括内蒙古、河北、山西等省(区),重点防控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疮痂病、病毒病、二十八星瓢虫、蚜虫,兼顾青枯病、地下害虫。

4.1.4 华东、华南种植区

包括山东、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区),重点防控晚疫病、早疫病、蚜虫,兼顾病毒病、青枯病、地下害虫。

4.1.5 东北种植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重点防控晚疫病、早疫病、蚜虫,兼顾病毒病、地下害虫。

4.2 重点防控技术

4.2.1 晚疫病

4.2.1.1 苗期

(1)推广抗病脱毒种薯。(2)种薯处理。提倡小种薯播种,需切块的,切刀用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浸泡消毒;种块可选用噁霜·锰锌或霜脲·锰锌等药剂拌种,旱作区可用马铃薯专用浸种剂加上述两种药剂混合拌种,种薯拌药后避光晾干播种。(3)健身栽培。推广高垄、大垄栽培,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避免与茄科类、十字花科类作物轮作或套种,禁止与番茄轮作。

4.2.1.2 生长期

(1)控制徒长。在现蕾期有徒长迹象时,采用烯效唑或马铃薯专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匀喷雾控制徒长。(2)依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监测结果,确定防治最佳时期。(3)中心病株处理。当发现中心病株时,要连根将薯块全部挖出,带出田外深埋或销毁,对病株周围50 m范围内喷施霜脲·锰锌或氟吡菌胺·霜霉威等药剂进行封锁控制。(4)流行期药剂控病。从现蕾期始间隔期7 d喷施1~2次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丙森锌、双炔酰菌胺等进行预防;田间见病后,应立即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选用治疗性杀菌剂,如烯酰吗啉、氟吡菌胺·霜霉威、噁唑菌酮·霜脲氰、霜脲·锰锌、锰锌·氟吗啉等药剂喷雾防治2~4次,施药间隔期5~7 d,喷药后4 h遇雨应及时补喷。注重轮换用药,适当利用有机硅助剂提高药效。(5)收获前预防块茎感病。马铃薯收获前2周进行杀秧,把茎叶清理出田外集中处理。杀秧后地表喷施一次霜脲·锰锌或醚菌酯预防块茎感病,选择晴天收获。

4.2.1.3 贮藏期

入窖前剔除病残薯,在阴凉通风处堆放3 d。贮藏前用硫磺或百菌清熏蒸消毒贮窖。贮存量控制在贮窖容量的2/3以内,温度控制在1~4℃范围,湿度不高于75%。

4.2.2 早疫病

(1)农业防治。选用早熟耐病品种,增施有机肥;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适量增施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肥;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促进植株健康。(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丙森锌或代森锰锌等药剂1~2次,发病较重时,用百菌清、异菌脲、噁唑菌酮·霜脲氰等药剂防治,隔5~7 d喷1次,连喷2~3次。

4.2.3 病毒病

采用优质脱毒种薯播种。生长期根据蚜虫发生情况,采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加矿物油进行喷雾防治。

4.2.4 黑痣病

(1)农业措施。选用干净无病种薯播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与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倒茬;田间一旦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带出田外较远处深埋,病穴内撒入生石灰等消毒。(2)化学防治。①药剂拌种。播种时薯块用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或异菌脲)加滑石粉拌种,拌匀后直接播种。②垄沟施药。播种时用醚菌酯悬浮剂(或异菌脲)进行沟内施药,使药物均匀附着在土壤和芽块上,然后覆土。③苗期叶面喷雾。苗期用醚菌酯悬浮剂进行叶面喷施。(3)生物防治。用木霉菌或双核丝核菌生物药剂,发病期喷雾防治1~3次,或播种时用木霉菌拌种,可减轻发病。其他土(种)传病害防治方法可参考黑痣病。

4.2.5 地下害虫

主要包括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

(1)农业措施。A.秋季深翻地,减少越冬虫源。B.清洁田园。清除田园及周边杂草,带出田外处理,减少幼虫和虫卵数量。(2)物理措施。诱杀成虫,田间安放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地下害虫成虫,控制虫源基数。(3)化学防治。①拌种。可选用辛硫磷拌种。②播种、苗期毒土处理。选用吡虫啉、噻虫嗪、辛硫磷、氯氟氰菊酯、氯吡硫磷、敌百虫等与适量土壤、细沙拌匀沟施,或拌入底肥中,苗期顺垄撒入土表。③灌根。用辛硫磷、噻虫嗪等药剂,在苗期结合灌水灌根。(4)生物防治。可选用苦参碱、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播种时土内施药或苗期灌根。4.2.6 二十八星瓢虫

(1)农业措施。在成虫产卵盛期,人工摘除卵块。(2)化学防治。抓住幼虫分散前的有利时机,可用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进行叶背喷雾,施药间隔期7~10 d。4.2.7 蚜虫

(1)农业措施。铲除田间、地边杂草,切断蚜虫中间寄主和栖息场所。(2)黄板诱杀。针对迁飞性蚜虫,可用黄板进行诱杀。(3)药剂防治。用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等药剂,加少量洗衣粉提升防治效果。

5 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

针对晚疫病,结合系统监测及田间调查结果,从马铃薯现蕾期至开花期始,开展“统一时间、统一指标、统一技术”的统防统治,将晚疫病重发流行风险降至最低。

1005-2690(2016)10-0114-02

:S435.32

:B

2016-06-30)

猜你喜欢

种植区晚疫病病虫
基于Landsat-8遥感数据的冬小麦种植区地表蒸散量时空分布研究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C市主要草莓种植区土壤重金属镉、铅现状调查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