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山西省冬小麦播种期和秋苗期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方案

2016-01-24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山西太原030001

种子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药剂拌种病虫草害纹枯病

(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山西 太原 030001)

2016年山西省冬小麦播种期和秋苗期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方案

(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山西 太原 030001)

为做好小麦播期拌种和冬前麦田病虫草害防治工作,确保苗齐苗壮,夯实来年夏粮丰收基础,特制订《2016山西省冬小麦播种期和秋苗期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方案》,供参考。

山西省;冬小麦;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山西省冬小麦即将进入播种期。多年实践证明,搞好小麦播期药剂拌种可有效减轻小麦苗期病虫发生,冬前化学除草对控制麦田草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保证全省小麦苗全、苗壮、苗齐,确保小麦安全生长,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1 防治策略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播种期大力推广抗(耐)病优良品种,合理布局、适时播种、科学施肥,做好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土壤处理等工作;苗期加强田间杂草防除及病虫预防工作,切实压低病虫基数,前移防治关口,减轻来年防控压力。

2 目标任务

2.1 防治对象

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黑穗病、全蚀病、根腐病、病毒病、地下害虫、麦蜘蛛、麦蚜、麦潜叶蝇、蝗虫以及麦田杂草。

2.2 目标任务

小麦秋播药剂拌种的总体目标是力争实现冬小麦主产区和病虫害源头区全覆盖,基本杜绝“白籽下种”;秋苗期病虫防控目标是小麦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红蜘蛛等重大病虫防治面积达到发生面积的90%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5%以上。

3 主要技术措施

3.1 播期农业控害技术

3.1.1 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虫优种

各地要结合当地小麦生态区和病虫发生实际情况,合理选用高产抗(耐)病虫优种,做好品种合理布局,防止品种单一化,有效减轻病虫危害。

3.1.2 清洁田园,合理水肥

播前一周要做好播前除草灭荒,清除田间地头杂草,破坏虫害等栖息场所,压低虫源基数。同时,提倡施用腐熟农家肥或精制有机肥,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麦苗抗逆能力。

3.1.3 合理轮作倒茬,适期播种

在上年度小麦吸浆虫、小麦纹枯病、腥黑穗病以及节节麦、野燕麦等恶性杂草等病虫草害重发区,实行3~5年的轮作,作物可选豆类、花生等双子叶植物,注意不要和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轮作。另外,多年实践表明,山西省小麦中部晚熟冬麦区播期以9月20日—10月5日为宜,南部中熟冬麦区播期以9月25日—10月10日为宜。

3.1.4 加强种子检验,提高种子质量

近年来,山西省南部麦区小麦腥黑穗病及节节麦、野燕麦等恶性杂草在部分麦区发生严重。为防止小麦腥黑穗病及恶性杂草通过种子传播蔓延,各地种子管理部门和植检机构要加大对小麦种子的检验检测力度,确保山西省市场销售的小麦种子不含腥黑穗病菌及节节麦、野燕麦等杂草种籽。

3.2 播期药剂使用技术

播种期各地要因地制宜,结合病虫发生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并科学应用药剂拌种、种子包衣、土壤处理等技术。

3.2.1 虫害预防

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二嗪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1%~0.2%拌种,拌后堆闷4~6 h播种,可有效防治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严重发生区要采用土壤处理和种子拌种相结合,土壤处理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3~4 kg/667 m2均匀撒施于播种沟内,随后覆土。

3.2.2 病害预防

小麦腥黑穗病、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等发生区,小麦种子必须经过杀菌剂拌种或包衣处理。拌种药剂可选用2.5%咯菌腈悬浮剂10 mL、25%灭菌唑悬浮剂15 mL、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0 mL或3%苯醚甲环唑种衣剂10 mL,加水0.3~0.4 kg,喷洒到15~20 kg麦种上搅拌均匀,晾干后即可播种,同时兼治秋苗锈病和白粉病。

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发生区,采用吡虫啉处理种子,防治传毒昆虫,控制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的发生危害。

3.2.3 病虫联控

地下害虫、蚜虫、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等混合发生区,可采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 mL+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0 mL,加水0.3~0.4 kg,拌种15~20 kg,待表面水分晾干后即可播种。

3.2.4 药剂拌种注意事项

一要根据当地病虫发生情况,确定用药种类;二要准确掌握农药用量;三要注意拌种方法,如果既要用杀虫剂拌种,又要用杀菌剂拌种,应先拌杀虫剂,堆闷后再拌杀菌剂,随后立即播种;四要随拌随播,不可久置;五要严格遵守拌种操作规程,防止人畜中毒,有条件的最好实行统一拌种。

3.3 秋苗期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3.3.1 预防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等根部病害

秋苗期是上述病害的第一侵染高峰,此时的预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近年发生过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等病害的地块,每667 m2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20 g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 g,兑水40~50 kg,顺麦垄喷洒幼苗,以减轻来年发病。

3.3.2 控制白粉病、锈病等叶部病害

当病株率达到10%以上时,建议选用烯唑醇、三唑酮等药剂喷雾防治,尤其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控要采取“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对策,把病害控制在发病初期。

3.3.3 防治麦蚜、麦蜘蛛、蝗虫等常发性害虫

当蚜株率超过5%、百株蚜量达到20头以上时,应选用50%抗蚜威或10%吡虫啉喷雾防治。当单垄尺行长麦蜘蛛达到50头以上时,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等药剂喷雾防治。对有土蝗、蟋蟀5头/m2,灰飞虱10头/m2以上的麦田应立即用药除治。

3.3.4 压低地下害虫基数

当麦田因地下害虫为害死苗率达到3%时,每667 m2立即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250 mL加水2.5 kg,用细干土30~35 kg拌匀,制成毒土,顺麦垄撒施防治。

3.3.5 冬前麦田杂草防除技术

麦田杂草最佳防治时期在冬小麦苗后3~6叶期,阔叶、禾本科杂草2~5叶期(2个分蘖前),基本出齐苗。防治播娘蒿、婆婆纳、离子草、麦家公、猪秧秧等阔叶类杂草,可每667 m2选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 g或75%苯磺隆干悬浮剂1 g,兑水30~50 kg喷雾;也可选用72%2,4-D丁酯乳油50 mL,兑水40~50 kg喷雾。防除雀麦、节节麦等禾本科恶性杂草,除人工拔除外,可每667 m2用3%世玛油悬剂25~30 mL(加专用安全剂),兑水30~40 kg均匀喷施;防除野燕麦,每667 m2用6.9%骠马浓乳剂40~50 mL,兑水30 kg均匀喷施。

施药时应注意:①使用2,4-D丁酯时必须使用专用器械,同时喷药时应注意防止药液漂移到邻近其他作物上产生药害。②在正确选择除草剂种类的基础上,严格掌握用药量、最佳施药时期以及施药的温、湿度要求,一般在晴天施药且4 d内无霜冻和大雨,中午光照好、气温为10~20℃使用最好,4 h内可基本得到吸收,用药时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6℃,避免由于低温影响药效并产生药害。

4 组织保障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与督导检查

多年实践证明,做好小麦播期种子处理和苗期病虫草害防控工作,对确保苗齐、苗壮、苗全以及减轻来年麦田病虫草害发生至关重要。各地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力争将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力争做到统一发动、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同时,有关领导和部门要加大对将小麦秋播药剂拌种、秋苗期麦田病虫草害预防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

4.2 加强物资储备与市场监管

各地要根据当地病虫情况,及早向政府汇报农药、药械等物资需求,并积极主动与农资等部门通力合作,备足、备齐必要的药剂、拌种设备和防控机械等所需物资,以免贻误时机,造成工作被动。同时,还要积极与工商部门配合,强化农药市场监督抽查,坚决打击制售假劣农药、种子的不法行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药”。

4.3 加强监测预警与方案制定

小麦主产县(区)农业植保部门要在搞好麦田病虫系统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病虫监测预警力度,鼓励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病虫监测工作中来,扩大病虫监测范围,增加调查频次,准确掌握当地土传、种传病虫和苗期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在全面分析和准确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当地小麦秋播拌种、苗期重点防控对象和防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且较容易被农民群众接受的防控技术方案,科学、有效地指导当地农民开展小麦播期拌种和秋苗期病虫草害预防工作。

4.4 加强技术指导与统防统治

由于麦播期药剂拌种、种子包衣和土壤处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向群众广泛宣传秋播拌种技术,讲清“防重于治”和综合治理的道理,提高农户秋播拌种的自觉性。同时,深入贯彻“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植保技术人员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宣传、发动、组织和指导培训农民,使广大农民掌握科学用药知识,减少农药用量,提高防治效果,防止中毒和药害事故的发生。有条件的麦区要以乡、村为单位在植保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以植保专业防治队的形式开展“统一组织、统一调查、统一购药、统一拌种”,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机制,确保农药减量增效取得实效。

1005-2690(2016)10-0111-02

:S435.12

:B

2016-09-18)

猜你喜欢

药剂拌种病虫草害纹枯病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荷兰科伯特与加拿大Ecoation合作改进病虫草害智能检测技术
浅谈作物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
洛南县马铃薯药剂拌种试验初探
药剂拌种防治小麦病虫害技术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The Effect of Three New Fungicides against Rice Sheath Blight in Field Experiment
25%丙环唑乳油(科惠)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