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创新农业农村人才评价机制的思考

2016-01-24吴金玉

种子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机制人才农业

吴金玉

(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北京 100125)

关于创新农业农村人才评价机制的思考

吴金玉

(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北京 100125)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针对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农业农村人才评价机制、服务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农业农村;人才评价机制;创新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农业农村人才更是兴农强农的决定性力量。《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本文尝试结合工作实际,就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农业农村人才评价机制、服务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谈几点思考。

1 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是做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全面、不完整、不牢固的”,还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央明确提出“,十三五”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这是中央赋予农业部门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顺利完成这个任务,根本上还是要靠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精准地发现人才、更加广泛地集聚人才、更加有力地激励人才、更加有效地使用人才。

人才评价工作是发现人才、集聚人才、激励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基础和手段。人才评价工作做得好不好,不仅直接关系着党的人才政策的有效落实、关系着人才的人心背向、关系着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积极性的发挥,甚至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

做好人才评价工作,首先必须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这既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寄予的殷切期望,也是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创新评价机制提出的方向性要求。必须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和《意见》要求,立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以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为核心,深入研究、大胆探索、不拘一格,进一步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导向,改进优化农业农村人才评价考核方式,努力构建适应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评价和支持体系,不断提升人才评价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才识别得准、集聚得来、保留得住、使用得好,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2 当前农业农村人才评价机制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

近年来,农业部始终把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摆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优先位置来抓。在农业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农业部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农业农村人才评价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2.1 经验

2.1.1 坚持常规评价与专项评价相结合,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农村人才评价体系

根据农业农村工作需要,开展了农业部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资格评审、两院院士人选推荐、职业资格鉴定等常规性评价;同时,还紧紧围绕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需求,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国务院特贴专家人选推荐、千人计划人选推荐、中华农业英才奖评选和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评选等多项专项评价,既满足了广大农业农村人才日常晋升的需要,稳定和壮大了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又满足了国家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较好地激发了广大农业农村人才的积极性,建立了比较合理的农业农村人才梯队,并有效促进了农业创新驱动发展。

2.1.2 坚持发挥评价工作的指挥棒作用,基本建立起相对科学的分类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体系

坚持德才兼备、重在实绩的评价导向,积极探索推行分类评价,对不同类别评价对象安排不同专家评价、实施不同评价标准体系。例如,在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方面,将评审对象依据职业特点、岗位性质划分为科研类、技术推广类,分开单独评审。对科研类评审对象安排科研专家进行评审,在评价标准上重点突出业务能力、业绩贡献和用人单位评价所占权重;对技术推广类评审对象安排推广专家进行评审,在评价标准上重点突出推广面积或数量以及经济社会效益所占权重。在高层次人才等专项评价方面,也根据各个专项评价的目的,在评价标准上各有侧重。例如,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人选,重点评价其学术造诣、研究成就、对学科建设的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思维以及学术研究带动能力;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评价其研究工作的创新性和发展前景;对青年拔尖人才,重点评价其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潜力。

2.1.3 坚持不断探索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有效提升了评价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是实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先定性评价,再量化评价,增强了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二是实行依分排序与综合评议相结合。先依分排序,再综合评议,有效防范了人情评价。三是建立评价专家遴选机制。组建人才评价专家库,根据评价需要,随机抽取评价专家。对库内专家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每年调整一次,连任不超过3年。四是推行评价信息化。实现了申报、评价全流程信息化和网络化。

2.2 不足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不足:一是人才评价体系还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农业建设需要;二是人才评价的导向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到位;三是分类评价还需要继续深化;四是评价考核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3 创新农业农村人才评价机制的具体路径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提出,要构建适应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评价和支持体系。围绕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放思想、破除障碍、锐意创新,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3.1 突出需求导向,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人才评价体系立足现代农业建设的迫切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农业农村人才评价体系,抓两头、促中间,在继续强化高层次专业人才评价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展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评价,努力争取增设农业职称主体系列专业类别,切实为打造满足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各层面人才队伍做好服务。

3.2 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更好地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进一步突出品德、能力、业绩评价,尽快出台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人才分类评价意见,遵循农业农村人才成长规律,突出不同职业、专业、岗位区别,制定适合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实际和特点的评价标准,尤其对农技推广等应用型人才放宽学历、论文、外语等各种限制性条件,突出工作实绩,确保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让更多的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农业农村人才获得荣誉、得到尊重、受到激励、得到实惠。

3.3 改进评价方式,切实增强农业农村人才评价的科学性

完善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评价机制,改进优化评价方式。加强评价专家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完善评价专家遴选机制,建立评价荣誉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评价责任监督;积极推行匿名评价与网络评价,严格规范评价程序,加强评价全过程监督;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对职称评审权能下放的下放,不能下放的适当增加用人主体的评价权重。

3.4 用好评价信息,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人才交流与使用

以“高、精、尖、缺”人才为重点,开辟评价信息服务渠道,探索建立统一的农业农村人才评价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强化信息服务,为农业农村人才资源跨单位、跨地区、跨体制合理流动、有效配置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

1005-2690(2016)10-0046-02

:F323.6

:A

2016-09-20)

猜你喜欢

机制人才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人才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