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疗效分析

2016-01-23杨岐峰努尔古丽哈普勒

关键词:室性胺碘酮有效率

杨岐峰,努尔古丽·哈普勒

(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杭州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内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疗效分析

杨岐峰,努尔古丽·哈普勒

(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杭州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内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目的 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中心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效果。结果 治疗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治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胺碘酮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应用价值。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治疗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而冠心病是一个主要病因,该疾病具有病程复杂、病程长等特征,患者入院后,往往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但在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并发症,室性心律失常就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种,会对患者预后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1]。为了进一步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本次研究主要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中心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治疗方法为依据,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0±4.2)岁。常规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6~65岁,平均年龄(51±4.3)岁。所选患者均经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及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并已把由其他疾病引起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肺部疾病等患者排除在外,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常规组应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包括吸氧、口服洋地黄药物、口服利尿剂等,并对患者摄入盐的量进行控制,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以降低患者血压,补充镁元素;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患者胺碘酮治疗,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对150~300 mg的胺碘酮注射液进行稀释处理后,进行20~30 min的静脉滴注,随后逐渐减少胺碘酮的用量,进行微量泵入,用量应该控制在600 mg/d以下,持续治疗2~3天后,让患者口服胺碘酮,3次/d,200 mg/次,持续治疗30天。

1.3观察指标

根据以下疗效标准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判断: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室性早搏减少为治疗前的9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室性早搏减少为治疗前的60%~90%;无效:临床症状依旧存在,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同时观察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中,显效25例(50.00%),有效24例(48.00%),无效1例(2.00%),总有效率为98.00%,常规组中,显效18例(36.00%),有效22例(44.00%),无效10例(20.00%),总有效率为80.00%,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治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治疗组出现头晕1例,胸闷1例,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为4.00%,常规组出现头晕3例,胸闷3例,胃部不适3例,头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为22.00%,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很大的联系性,一旦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疾病,会导致患者生活与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2]。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后,应该及时应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进行治疗,而胺碘酮就是其中比较理想的药物[3]。通过应用胺碘酮药物治疗,能够对心律失常引发的血流动力学紊乱进行改善,对心肌重构进行缓解,实现提高患者心功能的效果[4]。胺碘酮的负性肌力作用比较小,能够对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症状进行有效的控制,并扩张冠状动脉、使血流量增加,使心肌的耗氧量减少,对患者甲状腺素代谢产生促进作用,进而实现抗室性心律市场的效果[5]。另外,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容易出现头晕、胸闷、肺部不适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治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1]顾小燕.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 河北医药,2013,12(21):3264-3265.

[2]孙克陆,梁爱霞,王景武.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特征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5,21(05):699-701.

[3]傅琳琋.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疗效[J].当代医药论丛,2014,14(03):97-98.

[4]邢玉良.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3(11):34-36.

[5]名 盛.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5,22(15):264.

本文编辑:徐 陌

R541

B

ISSN.2095-6681.2016.04.087.02

猜你喜欢

室性胺碘酮有效率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
功能性与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