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6-01-23

关键词:肺源肺气肿右心室

王 静

(山东威海市立医院电生理科,山东 威海 2642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特点分析

王 静

(山东威海市立医院电生理科,山东 威海 264200)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特点,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中心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心电图进行诊断,对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有效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成功出院91例(75.83%);死亡6例(5.00%);而病情不稳定者23例(19.17%),病情反复发作,呈现多样性心电图表现。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中心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改变;临床特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约为4%的发病率,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主要为农村、寒冷地区、高原地区,常发人群为大于40岁的患者,伴随季节的变化,年龄的增长,气候的突然变化会引发或加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情,使其处于急性发作期,对患者的健康生命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对其进行早期诊断,采用积极的治疗方法是提升治疗效果的关键。本研究主要对其心电图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以下为分析过程和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80例,女40例,年龄52~73岁,平均(61.8±3.5)岁,所有均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相符。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 临床症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胸疾病及肺疾病的体征及症状,慢慢会发展为肺功能和心功能衰竭,同时会产生功能器官损害的症状;所有患者主要以气促、咳嗽、咳痰、劳动耐力降低、乏力、呼吸困难、活动后心悸。经体检,肺气肿症状明显,干罗音及湿罗音,呼吸音减弱,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发生亢进,心音显示为遥远,剑突下心脏搏动或三尖瓣区有收缩期杂音[3]。其中120例有不同程度的发绀,有精神神经症状60例,血压下降78例,心律失常105例,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30例,腹泻、腹胀、腹痛24例,肝肾功能损害48例,多器官损害18例,肺型脑病18例,死亡6例。

1.3 心电图检查

120例RVH,患者90例重度顺钟向转位,患57例者V1~V3导联呈现qr、Qr、Qs,108例肺型P波,Ptfv1呈阳性90例,低电压108例,右束支传导阻滞96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42例,房性期前收缩60例,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16例,心房扑动9例,心房颤动16例,室性心动过速14例,室性期前收缩27例,心室颤动伴心脏停搏6例。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主要依靠X线、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综合诊断,诊断标准为,肺血管病变或肺胸疾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或RVH表现,经血气分析、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检查均有阳性特征,以此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进行诊断[3]。

2 结 果

所有患者均对感染进行积极控制,呼吸道保持通畅,对呼吸功能进行改善,对CO2和O2潴留进行纠正,对心力衰竭及呼吸进行控制,对代谢紊乱进行纠正,对并发症及多器官功能损害进行防治,支持和对症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成功出院91例(75.83%);死亡6例(5.00%);而病情不稳定者23例(19.17%),病情反复发作,呈现多样性心电图表现。

3 讨 论

提升右心压力负荷,造成右心室代偿性扩张剂肥厚,也会增大容量负荷,也会改变右心房。采用心电图检查,显示为对ST-T改变、胸导联QRS、P波异常,在心电图上显示RVH轻度较为困难。右室肥厚明显,会增大心电图RVH诊断率。因为受到肺气肿的作用,导致增大前向电阻,减小后向电阻。肺气肿严重的患者,呈现膈肌下移明显,发生心脏转位,逐渐向垂直位趋向,心尖则向后方转向,造成额面QRS平均电轴向右方偏。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以RVH为病理基础,因此,心电图诊断仪QRS波变化作为依赖。右室心电向量变化对右心室解剖位置进行决定,在横面上进行反映,特别是右胸导联等胸导联对QRS波变化进行观察的主要导联。一般情况下,V2导联呈现rS型,然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因为胸腔内心脏位置、部位、RVH程度、容量负荷及压力负荷,还有年龄均有不同,形态也呈现不同。右心室肥厚极度主要标志V1导联呈现qR、qr型,RVH图形明显为V1导联呈现R、RS型,发生原因为收缩期负荷过重。病情恶化或重症患者,主要呈现V1、V2导联呈现qr、Qr、QS型,主要原因是右室肥厚明显,肺气肿及顺钟向转位明显导致减低膈肌,使得心肺向垂直位趋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ST-T改变增加右心负荷,导致RVH心电图表现。

综上所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诊断中采用心电图诊断,对右心室肥大进行早期判断,以此结合其他诊断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尽量尽早进行治疗,提升疗效。

[1] 吴 鹏.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心电图诊断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15):108-109.

[2] 鲁忠钵.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J].当代医学,2013(17):87-87,88.

[3] 郑国雄,郑咏仪,盛红专,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NT-proBNP和肌钙蛋白Ⅰ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4-5,10.

本文编辑:李 豆

R444

B

ISSN.2095-6681.2016.26.079.01

猜你喜欢

肺源肺气肿右心室
无创影像学方法评估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
陈朝金教授运用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表现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伴2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什么原因导致的肺气肿你知道吗?
什么是肺气肿
肺气肿如何食补比较好
心肌梗死:左右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