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发病的原因及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2016-01-22吴胜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2期
关键词:获得性治疗仪功能障碍

吴胜娟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急诊外科 安徽 芜湖 241000)

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是指ICU患者由于其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等部位受损,导致其进食困难,从而使其机体出现营养和水分缺乏的一种病症[1]。此病是ICU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此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进食呛咳、胃食管反流、双唇不能完全闭合以及舌头活动的范围缩小等。有报道指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在拔管后发生此病的几率高达44%~83%[2]。为了使广大医护人员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此病,本文从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发病的原因及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现综述如下:

1 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的常见原因

①实施插管术因素:插管术包括气管内插管术和气管切开术,这两种方法均会破坏ICU患者口腔及咽喉部正常的生理结构,使其嘴唇、舌部和咽喉出现损伤,从而导致其无法有效地进行吞咽和呼吸[3]。②实施辅助检查的因素:对ICU患者进行喉镜检查、经食管超声检查等均可导致其口腔、咽喉部出现直接损伤,同时还可能损伤其舌部神经,从而使其出现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③神经源性因素:ICU患者的脑皮质中枢神经或其脑干吞咽中枢神经受损或发生病变,均会影响其吞咽食物的过程,易使食物进入其气管,从而导致其发生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4]。④手术相关性因素:祁敏[5]等学者研究认为,进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术后出现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主要是与内固定物的选择和手术的范围有关。使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进行内固定的患者其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低,而使用传统颈椎前路钢板进行内固定的患者其发生此病的几率则较高。另外,手术范围越大的患者其术后发生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几率越高。⑤年龄因素:钟建荣[6]等学者研究认为,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呈正相关。

2 诊断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方法

2.1 洼田俊夫饮水试验法

进行洼田俊夫饮水试验的方法是: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让其吞咽30ml的温水,通过观察其吞咽时的动作和呛咳反应来诊断其是否出现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此试验方法分为1~5级(优、良、中、可、差)五个等级,患者的试验结果为4级或5级即表示其出现了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有文献报道称[7],此诊断方法的灵敏度超过了70%,特异性为22%~66%。详见表1。

表1 进行洼田俊夫饮水试验的评级标准

2.2 电视透视下吞咽能力检查法

电视透视下吞咽能力检查(Video Fluoroscopy Swallow Study,VFSS), 即为改良的吞咽试验,可对患者的口、咽、食道上部的吞咽功能进行准确地评估[8]。进行电视透视下吞咽能力检查的评分为1~8分,患者的得分超过4分即表示其出现了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进行此项检查的评分细则详见表2[9]。

表2 进行VFSS评分的标准

2.3 床边评估法

内容包括:①了解患者是否有吞咽功能障碍的相关主诉。②对患者吞咽器官的运动能力、吞咽动作的反射情况及其吞咽器官的生理结构进行检查。③对患者进行吞咽试验,观察其在进食不同稠度的食物时的吞咽过程[10]。

3 治疗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方法

3.1 使用吞咽治疗仪进行治疗

此治疗方法适用于由脑卒中及舌下、舌咽神经麻痹所引发的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11]。用此法治疗时可通过对患者进行电刺激来提高其脑皮质中枢神经和脑干吞咽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使其反复进行空口吞咽动作,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其吞咽能力。使用吞咽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是: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治疗仪的正极贴在其第七节颈椎处,将负极贴在其颌下与环状软骨之间,并用系带固定好电极片。启动治疗仪(治疗仪的电流强度应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治疗的时间为20min,每天治疗2次,连续治疗2周。

3.2 使用综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

有研究表明[12],对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地改善其吞咽功能。詹燕[13]等学者研究认为,对此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刺激其脑干吞咽中枢神经,扩大其脑皮质的感觉区,提高其吞咽肌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其吞咽能力。进行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法是[14]:①进行吞咽基础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发音、咀嚼动作、吞咽动作训练,每天训练2次,每次训练的时间为10~20min。②进行进食训练:选择密度均匀且不易出现误咽的胶冻样食物(如蛋羹、豆腐等)对患者进行进食训练。在开始训练前,先用冰棉棒刺激患者的口腔,以诱发其做吞咽动作。然后用小勺盛少量的食物喂给患者,每次训练的时间约为30min。若患者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出现了咳嗽现象,则应立即停止训练,并让其休息30min后再进行训练[15]。③进行咽部冰刺激训练: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用冰冻后的大棉棒对其舌、咽等部位进行轻轻的刺激,每次训练的时间为2~5min,每天训练2次。④进行咽部电刺激训练:用低频电刺激仪对患者的舌、咽等部位进行适度的电刺激,以促进其咽喉部的血液循环,提高其吞咽器官肌肉的力量,每次训练的时间为15min左右,每天训练2次。⑤进行舌操训练:用湿纱布将患者的舌头缠住,然后稍用力牵拉其舌头,使其舌头在口外、口内进行左右摇摆训练,每次训练的时间为3~5min,每天训练2次。

3.3 使用饮食疗法进行治疗

临床上应及时为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补充营养,以改善其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低下的状况。相关的研究指出[16],临床上让此病患者多进食用水、果汁和凝固粉等调配制成的糊状食物,既可满足其对口感和营养的需求,又利于其吞咽,并能有效地改善其吞咽功能。

3.4 护理配合

多数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均会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多与其进行交流,耐心倾听其主诉,并用温和的语言对其进行安慰,从而减轻其心理负担,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另外,在患者进餐时,应尽量帮助其保持坐姿或半坐姿,以免其发生呛咳。如果患者需要卧床进食,则要将床头抬高30°~45°,以防其出现食物反流的情况。

4 讨论

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是ICU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增加其治疗的费用。因此,临床上应及时对此病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缩短其住院的时间。

[1] 窦祖林,主编.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3.

[2] Deborah JC,David G,Kalra L.Early assessments of dysp hagia and aspiration risk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J].Stoke,2003,34(`17):1252-1257.

[3] Macht M,Wimbish T,Bodine C, et al.ICU-Acquired Swall owing Disorders[J]. Crit Care Med,2013, 1(10): 2396-2405.

[4] Emesso GC, Fukujima MM,Chiappetta AL, et a1.Swallow ing disorders after ischemicstroke [J]. Arq Neurop siqui atr, 2011, 69(5): 785-789.

[5] 祁敏,梁磊,王新伟,等. 颈前路多节段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原因分析[J]. 中华骨科杂志2013,33(5):467-472.

[6] 钟建荣.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20):81-82.

[7] 张靖.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识别和管理指南[J].中国卒中杂志,2007,2(3):242-255.

[8] 王涛,高月平,张占英,等. 通络饮治疗脑梗死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31-33.

[9] 刘明伟.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不同时期介入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J]. 医学综述,2016,21(1):192-194.

[10] 李俐,方燕丽,等. 吞咽障碍筛查联合吞糊实验在机械通气患者经口进食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6):2109-2110.

[11] 邹晓莲.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J].现代中西结合杂志,2011,20(34):4390-4391.

[12] 王书秀,骆莉.吞咽治疗仪配合吞咽康复治疗吞咽功能障碍158例效疗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6):672.

[13] 詹燕,翟宏宇,等.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5):398-399.

[14] 姜从玉,胡永善,等.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联合吞咽训练改善中枢性吞咽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12):940-944.

[15] 阎蕾,关风光,周宁,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10):2697.

[16] 赵月梅.吞咽障碍治疗仪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8):813.

猜你喜欢

获得性治疗仪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医院获得性与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差异
BRCA2回复突变与卵巢癌获得性铂类耐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