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语文课堂渗透心理品德教育的策略

2016-01-21刘艳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策略

刘艳

【摘要】帮助学生养成健全、高尚的心理品德观,培养其浓厚的人文品质,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采用理论结合案例的方式,详细论述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品德教育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高中语文在促进学生心理观、品德观的养成教育上,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心理品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德。”基于上述教育思想,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书本知识,适时渗透一些心理品德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心理品质,德育理念的升华,多元化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以下,我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心理品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二、努力发掘教材内涵,将心理品德教育渗透进读写训练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能力,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读写训练教学中,教师应以“兴趣引导,注重质量”为教学原则,充分结合课本资源,将心理品德教育渗透进读写训练中,让学生体会到读写练习与良好心理品德情操养成的内在关联,激发他们参与读写训练的真正兴趣。例如,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的教学中,为凸显课文中蕴含的“亲情”“人性”等高尚品德理念,激活课堂读写教学氛围,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再现】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全班同学播放一些“亲子画面视频”,如:儿童跌倒,妈妈急忙扶起,并呵护询问;孩子在爸爸的循循善诱下,学习识文断字;冬天夜晚,孩子睡着踢翻了被子,妈妈赶忙帮忙盖好……用简单而温馨的镜头,调动全班学生的情感。其次,我提出假设性疑问“屏幕中的镜头,表现了父母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情感态度?”“关心!”“体贴!”……一个个发自肺腑的答案不断涌现,全班同学的情感已经被真实地调动起来,视频对同学们心理品德上的激励效应已经初现,而我则顺势提出教学要求,让全班同学分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包含的真情实感。再次,当全班同学诵读完成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事件、感受举例,例子可以包含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照顾、父母对自己的叮嘱等,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心中都充满了对父母养育之情的感激,全班洋溢着浓厚的父爱、母爱气息。最后,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总结归纳,顺理成章地提出了写作要求“写一个父母对自己具有爱心的小故事,体裁不限”,得到了全班同学的积极响应。

【教学效应分析】

上述教学案例中,整个课堂被教师设计成“视频激发—阅读感受—讨论交流—真情抒写”四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教学中,教师都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作为主题,通过发掘教材内涵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心理上,品德上,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之处,可以说,教学过程以父爱、母爱作为切入点,不断渗透着对学生心理品德的教育,在这种浓郁的氛围中,学生的心理品德情操必然能够获得

升华。

三、不断延伸教学效益,将心理品德教育融入各项活动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参与知识获取的情感,乃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他的话阐述了一个教育真理,即: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注重对他们教学体验感的培养,才能够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以心理品德教育作为高中语文教学切入点,并组织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构建实践性、应用性更强的教学氛围,不拘泥于单纯的课内教学,而是应该通过构建丰富多元的语文教学活动,将心理品德教育的思想观念,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不断延伸语文教学的效益。

【教学过程再现】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可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例如,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如古典诗词朗诵、成语故事比赛、简报、手抄报、开研讨会、研究性学习、辩论赛、演讲、课本剧表演等,并在活动中适时地渗透进心理品德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自身高尚的心理品德情操,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例如,在《苏武传》一文的教学中,为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苏武身上那种高尚的民族主义爱国品德,以及良好的心理素养,我特意组织全班学生展开了剧本演出,以《苏武传》为基础,通过小组探究、分组合作的形式,让给学生们根据课本设计剧本,编排演出,并组织了全校性的大型文艺汇演,将爱国、守信、坚贞的高尚品质传递至每一位在校学生,延伸了语文教学中,针对心理品德的教育效益,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情感。

【教学效应分析】

在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心理品德教育的思想,延伸语文教学的效益,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开展综合实践语文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自身的情感经历,培养他们的心理品德精神。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也要十分重视上述渠道对学生心理品德教育的渗透作用,在活动中,让学生去体验、去参与、去感悟,自主建构积极向上的心理品德世界。

四、结语

高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它不应仅仅是知识传播的媒介,更应该是学生心理品德教育的载体,对每一个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语文知识中的心理品德教育职能,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育目标,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品德教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品德。

参考文献

[1]凌云.高中语文心理品质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1).

[2]赵阿唐.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教师版),2006(1).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课堂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初探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