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2016-01-20邹玉莲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教材编写文化渗透高中英语

邹玉莲

【摘  要】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离不开外语文化知识的积累与渗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习得与文化的养成是相谐统一的。本文将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入手,将文化教学与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协同,并从具体阅读教材编写上强调文化的导入。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文化渗透  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96-01

语言的学习与其民族文化的传递是统一的。语言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语言的教学深层实践中,其实质是对文化的教学。现行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出“将在学生学习英语时,尽力扩大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接触,让学生从中感知东西文化的差异性,增强对跨文化知识的鉴别力和运用能力”。正是基于此,我们在学习英语时,更应该从文化背景的介绍与引导中,探讨英汉语言的差异性,促进学生更好的对应用的学习及理解。

一、文化渗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必要性

语言的学习与文化的传递是协同的,而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性是构成语言教学的重要阻碍。当语言上的文化差异一旦形成,在语言的学习与使用上往往存在错误。学习英语,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学习,也需要从目标语言的文化中来探析语言的差异性。如果句子的形式或结构出现了错误,主要源自句子本身的差异性,归结为语法问题。而如果在使用规则上存在错误,不仅难以表达题意,还会影响交际氛围,甚至难以达到预期的社交目的。沃尔夫森在谈到语言的规则与文化差异性问题时“对于外语学习与外国人社交实践中,讲本族语的人往往能够容忍语法或句法错误;相反,对于讲话规则的违法则被视为不礼貌,多数源自本族人并未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举例来讲,对于英语中的词汇是构建语言的基本单位。politics在英语中表示“政治、政治学、政治活动”,还有一个“政治手腕、权术”的贬义解释,而在汉语中则解释为“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及个人的政治活动”。可见,两者在运用上需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进行判断。再如“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 mouth”,其意义为“某人出生于富贵人家”,而非出生时嘴里有一把银勺。同样,对于“She is as timid as a hare”,对应的汉语解释为“胆小如鼠”,而非“如兔”。在中西文化价值取向上,西方国家崇尚个人与自我,其思维方式在语言上也有所表现。汉语讲究“意合”,对词汇的形式及顺序要求不多,即表现为较强的模糊性;英语讲究“形合”,在语法意义及逻辑关系上往往以动词为中心,以连词、介词来表达“形合”关系。如“她从上海坐飞机来到北京”,英语语序为“She came to Beijing from Shanghai by plane”,再如汉语思维方式表达“If you walk a few steps forward,you will get to the cinema.”而英语思维方式表达为“A few steps will bring you to the cinema.”。

二、以文化为导向来展开英语阅读教学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通常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

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有的材料注重阅读技巧,有的材料注重信息的处理、有的材料凸显疑难句分析、有的材料注重知识点练习,不同篇章材料应该围绕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着力从文化的渗透中来开创新的教法;

(二)注重阅读课堂与文化渗透的衔接

不同题材、不同方面的阅读资源传递的文化现象也不同,在这些文化中,教师应注重文化的撷取和归结,能够从阅读材料中进行文化知识的梳理,也为学生日后的文化积累创造条件。

(三)注重文化的趣味性与语言学习积极性的协同

将文化作为阅读教学的新思路,从文化知识的输入中,适当延伸语言知识、语音知识、语法及词汇等知识的学习,将欣赏文化与语言知识教学协同起来。以人教版高一第二单元Reading部分为例,探讨英语的发展以及英美语言的差异性。在文化背景知识导入中,播放多媒体情景对话,让学生从观看中发现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差异性。“Look at these pictures,There is more than one kind of English in the world.In some important ways they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如在表示“电影”时,美国人用“movies”,而英国人用“pictures”;在表达地铁时,美国人用“subway”,而英国人用“underground”。在这一环节,在阅读导引中实施文化教学,将文化知识与语言知识进行融合,特别是词汇在使用中的差异性探讨,让学生明白目的语与母语之间存在文化差异,目的语与目的与国家之间也存在文化差异。在本节词汇语意搭配练习中,对于“conquer”多数学生较为陌生,在理解上需要与英国早期的殖民统治进行关联,这一文化背景的讲解,将“conquer”的基本意思“占领、征服”(贬义)与“克服、得胜”(褒义)进行挖掘和展示,也让学生感知到词汇的感情色彩。在本节问题讨论环节,以“spoken in England”、“spoken today”为例来探讨其在句子中的成分。At first the English spoken in England between about AD 450 and 1150 wa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English spoken today.当“spoken today”与“spoken in England”作后置定语时,相当于定语从句,主要是修饰作用;与汉语不同,对于修饰定语较长时通常放在修饰名词的后面。在小组探讨环节,可以从莎士比亚的人物简介,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的故事进行文化背景阐释,教师可以从课堂氛围的营造中,再次让学生从文化的衔接中感知语言学习的多样性,也从文化教学的实践中,将英语国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适当对比,培养学生树立理解与开放的学习心态,增强学生对不同国家及民族文化的深层理解。

三、结语

高中英语阅读与文化渗透是综合的,也是多方面。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及教学实施中注重对文化知识的导入,更重要的是对于阅读教材的遴选上,要从文化敏感性上凸显阅读材料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从中感知英美文化的特色,也从中更好的把握英汉语言学习的文化差异性。

猜你喜欢

教材编写文化渗透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文学理论教材编写之浅见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生代教”教学模式初探
浅析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高中数学教材的心理学探析
美媒:北京警惕西方进行“文化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