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城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16-01-20杨子胜,马骁,夏晓敏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晋城古建筑保护

晋城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杨子胜, 马骁, 夏晓敏

(中原工学院, 郑州 450007)

摘要:山西晋城有大量的古建筑,且分布时间广。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晋城古建筑的保护开发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晋城古建筑的保护以及开发利用措施,以期使晋城的古建筑得以有效的保存延续,使其价值得以开发利用。

关键词:晋城;古建筑;保护;措施

收稿日期:2015-01-26

基金项目:NSFC-河南人才培养联合基金项目(U1204509)

作者简介:杨子胜(1979-),男,河南新乡人,讲师,注册一级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管理与方案优选。

文章编号:1671-6906(2015)02-0094-04

中图分类号:TU098.6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1-6906.2015.02.022

Abstract: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ancient buildings in Jincheng,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ime is extensive,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ancient buildings of Jincheng, analys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Jincheng’s ancient architecture, the Jincheng’s ancient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measures are proposed, so that Jincheng’s ancient architecture can effectively save the continuation, make its value to the development.

晋城市古建筑数量众多。但是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古建筑破坏情况日益严重,有不少古建筑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有些建筑还未被开发利用就已损毁殆尽,古建筑保护和开发迫在眉睫。

本文以山西晋城市为例,根据晋城古建筑的保护开发现状,分析晋城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晋城古建筑的保护开发价值

晋城市古建筑数量众多,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晋城市乃至山西省丰富的古建筑资源带来了颇多的经济效益,但也对其能否合理开发利用以及能否保护其建筑完整性提出了考验。

晋城现存的古建筑从时间上来看分布较广,从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都有。金和明朝的古建筑数量较多,留下的资料也较多,古建筑的保护难度不大。但是石器时代、战国、汉朝这些时期的古建筑并不多,并且留下的文献资料也较少,此类古建筑显得弥足珍贵,应该重点保护。晋城市国家、省级重点文物的年代分布见图1和图2。

图1 晋城市国家重点文物年代分布图

图2 晋城市省级重点文物年代分布图

2晋城古建筑的保护开发现状

为创造经济效益,造福当地人民,晋城市因地制宜,比较充分地利用了当地资源,使得大部分古建筑都得到较为有效的利用。根据实地调研,其开发利用类型如下:

2.1开发为旅游点的古建筑

皇城相府是山西古建筑开发利用的优秀实例。皇城相府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陈廷敬故居。以此为中心的景点建设十分完善,给阳城县带来了颇多的经济效益。

据当地居民介绍,皇城相府的原址早就遭到严重破坏,今天人们所看到的壮丽的相府,是政府依据图纸原貌重建而成,其优势有三点:还原历史,破损建筑的二次利用,经济效益颇丰。

皇城相府是晋城开发利用古建筑中最好的例子,古建筑旅游点建设开发应当向其学习,但是也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因地制宜,做出适合古建筑的优化方案。

2.2重点村镇的古建筑

古村镇的古建筑保护与开发与旅游景点的古建筑保护不同,村落中不仅仅富含着古建筑,还包括居住在其中的村民。不过,正是因为人们居住在古建筑中,古建筑才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

郭峪古村是一个晋城古村镇的代表例子。据历史记载,郭峪古城于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修建,用于抵抗外来入侵。城共有正门景阳门、西门永安门、北门拱辰门等城门。

郭峪古城内建筑主要为内院式的住宅建筑,曾经有7幢较大的住宅建筑,现在仅存陈廷敬家老宅(称老狮院)等3幢比较完好。两幢仅剩前院,一幢已无厅房。老狮院是其中一座十分气派的住宅院落,保存较为完整,富有文化气息。在郭峪古城西城门处,有一座汤帝庙,是当地最早的寺庙,保存也较为完整。

古村里有较多的古建筑,它们已被修缮,贴有名字和历史介绍,中老年人依旧住在里面,细心照料着这些古建筑,如同他们自己的家一般。在这样的村庄中,政府拨款修缮,设立各种旅游向导标志,把村庄引入游客的视野中去。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老狮院的木结构体系整体情况较好,但仍难以避免出现一些木架糟朽的现象;小木作部分例如门窗残缺甚至被更换;屋顶瓦片也存在残缺的现象;墙体是损坏最为严重的,多处裂纹、粉化。

汤帝庙内部的木构架在外维护结构的保护下保存较好;外维护结构如墙体和瓦片则受自然的侵蚀较大,风化以及缺失现象严重;彩绘基本不复存在;铺地也已经被更换改建[1]。

2.3古建筑群——开福寺

开福寺是晋城市阳城县境内现存最早的佛教寺院,颇具历史价值。但是开福寺原有的三进院落,现仅存戏台、献殿和大雄宝殿这3座位于轴线上的建筑,其余建筑已损毁。据《阳城县志》记载,戏台为明代建筑,献殿为元代建筑,大雄宝殿为金代建筑。目前开福寺仅存的这三座建筑残损情况严重:大雄宝殿相对保存较好,柱子有所损坏,梁架尚好,外部维护结构存在墙体风化以及瓦片缺失现象;献殿情况严重,内部梁架结构、外部维护结构和小木作部分均有损坏。

3晋城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3.1晋城古建筑面临的问题

(1)自然因素的侵蚀。古建筑不可避免地遭遇了风化、雨雪、虫蚀等自然因素的侵蚀。晋城郭峪古村的古建筑存在墙体粉化以及柱子被灼伤等自然侵蚀现象。

(2)保护意识薄弱。我国把古建筑列入文物保护的范畴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多数民众对文物古建筑保护意识较为淡薄、保护理念不正确。他们认为房子是自家的,该怎么修缮、怎么管理主要都应自行决定。

调查发现,由于古建筑的地面损坏,人们整修中随意改动地面用材。老狮院内原有的砖石铺地早已损坏,现在是最普通的土地,没有进行重新修复,汤帝庙内也是如此。开福寺则是用混凝土浇注地面,改变了原有铺砌的历史面貌,损害了古建筑的真实性原则。

在皇城村、郭峪村、上庄村等地的调查中,工作组还向当地居民、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做了问卷调查(共500份)。调查发现,近95.4%的人对古建筑的现状“略知一二”或“听说过但不是很清楚”。84%的当地居民对古建筑保护的具体措施所知甚少。不少人觉得古建筑保护相当重要,但被问及如何保护时,大家的回答往往都是不知道。

(3)物质生活需要与古建保护的矛盾。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生活的需要与古建保护存在很大的矛盾。古院落条件都不完整,消防、安防等各种基本设备都不完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郭峪村所需电力均由村落中的变电站直接引入,院内设置有照明设施。居民私拉电线的现象严重,线路杂乱交错,对古村落造成了潜在的安全隐患。给水管道系统落后,仅供居民使用,缺乏消防给水设备。后期加盖的建筑也破坏了道路系统,造成道路混乱。汤帝庙外只有一条比较窄的东西走向的小路,向东通往村内景阳门东西大街,向西通往村西口。道路不是十分方便,不利于汤帝庙对外的开放参观。院落附近有移动信号覆盖,但村落内并没有固定电话和宽带网络,通信不是很方便。

(4)过度开发对古建筑的破坏。古建筑作为旅游开发景区,过度开发、管理不规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古建筑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数量的增加以及游客古建筑保护素质的低下使古建筑直接遭受人为的破坏。另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随意对古建筑进行重建以及改造,也违反了“整旧如旧”的原则。皇城相府利用现代材料重建部分建筑,破坏了古建筑的文化内涵。

(5)资金匮乏。很多古建筑缺乏资金进行维护修缮,随着时间的流逝,无法抵挡恶劣环境的侵蚀而逐渐破坏、消失。

汤帝庙是阳城县中保存最为完整、年代最为久远的寺庙,文革时期也有著名的画家在内院山门墙上作画。这座汤帝庙不收取门票,经常接待一些到皇城相府旅游参观至此的散客,寺庙的维修全靠他们的经济收入以及政府的少量补贴。当地居民对这座古庙很有感情,但对如何保护并不知情,政府对此的投资力度也不是很大,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迟迟不能进行。

(6)缺乏完善的古建筑档案以及有效的保护技术。2003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规定:“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按照国际、国内公认的准则,保护文物本体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2]古建筑的“原状”是什么样,建筑经过了怎样的变迁,这些都需要调查勘测。除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个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多数古建筑缺乏完善的历史以及图册档案,无法及时提供价值评估以及保护依据。

整旧如旧的古建筑保护原则要求修缮古建筑要用原有的材料、原有的技术、原有的工艺。1964年5月31日颁布的《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威尼斯宪章》)修复章第十项提出:“当传统的技术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利用任何现代的结构和保护技术来加固文物建筑,但这种技术应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并经实验证明其有效。”[2]无论采用传统技术还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都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以及手段。在古建筑保护过程中,缺乏技术支持往往导致保护过程中出现适得其反的现象。

3.2晋城古建筑保护措施

(1)普及古建筑保护知识,提高保护意识。晋城的古建筑尤其是民居建筑多为砖石结构,应进行古建筑的防潮以及防虫害等知识的普及教育,以便进行日常保护维修,实现古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应普及古建筑保护和修缮的知识,增强全民意识,杜绝违法乱建和乱拆。

(2)在完善古建筑档案基础上进行修缮。可以和高校联合进行古建筑构架的测绘和调查,通过调查勘测,完善古建筑图纸的绘制;通过查阅古籍文献,分析古建筑的历史变迁;建立价值评估体系,对晋城的古建筑进行价值评估,提出不同的保护方案。

在完善古建筑档案的基础上,根据古建筑档案,对古建筑尤其是民居进行修缮:在保持古建筑原有格局和结构的基础上,木构建筑室内采用木材替补修缮,院落内缺失的砖石铺地采用砖石替补,毁坏的门窗尽量采用传统工艺修缮。

(3)明确不同层次的古建筑保护地带并做好城区规划。古建筑区域内的城市规划设计必须严格根据古建筑保护地带不同层次的划分进行规划,防止对古建筑造成破坏,古建筑的去留必须多方听取专家意见,进行价值评估后再决定去留。

例如,阳城县的规划就应结合开福寺设立各层保护区。第一层次为寺庙本体,不得进行新建筑的修建,应以开福寺主体建筑的保护和整体风貌延续为重点;第二层次为其周边的附属文物,必须拆除一些不和谐的新建建筑物,可以修建风格类似的建筑物;第三层次为城南旧城区,要在适当的维护重修基础上延续其历史风貌;第四层次为位于开福寺保护区西、北、东三面的现代街区,在和古建筑风貌协调的基础上可以建设发展[3]。

(4)完善古建筑保护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加以完善,道路、水电以及通信这些物质生活的基本要求必须满足,才能聚人气,保证古建筑的使用以及维护。例如,郭峪古城尚有人居住,但是排水系统不够完善,私拉电线严重,杂物堆积以及乱建厕所造成道路拥挤。如果将排水系统以及电力、通信系统加以完善,合理规划服务建筑,吸引游客,郭峪古城将实现可持续发展。

(5)加强古建保护技术的开发研究。通过现代科技的开发研究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古建筑,如开发研究利用数字化工程复原古建筑图纸;对破坏严重的建筑单体的现存构件进行重新组合搭建从而研究传统木构架。这些都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开发研究,可以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或者与大学结合进行专业的实验研究。

4结语

古建筑保护工作复杂且任务巨大。因此,古建筑保护要逐渐深入:通过健全古建筑保护法制,提高全民意识,进行基础层面的保护;结合大学的古建筑测绘课程等,完善古建筑档案,给古建筑保护提供依据;建立古建筑价值评价体系并据之提出不同的保护方案;结合古建筑保护科研机构,研发古建筑保护以及修缮技术;引进投资进行旅游开发,发挥古建筑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松.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2]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3]蒋宝德,李鑫生.中国地域文化[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陆俊杰)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of Jincheng’s Ancient Architecture

YANG Zi-sheng, MA Xiao, XIA Xiao-min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07, China)

Key words:Jincheng; ancient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method

猜你喜欢

晋城古建筑保护
山西晋城启动黄芩示范项目
晋城:安排部署 统防统治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辽宁朝阳“安晋城”略考
中国古建筑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马不停蹄找到你
普陀山古建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