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中青年语言学者沙龙在商务印书馆举行

2016-01-20

出版参考 2015年5期
关键词:语象人民网商务印书馆

本刊讯 1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办的“2015中青年语言学者沙龙”在商务印书馆举行。本次沙龙的议题是“语言学与新媒体”。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80余位中青年语言学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代表主办方致辞。

会上,人民网副总编辑祝华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冯学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刘知远先后做了“2014中国网络语象报告”“新媒体与语言传播”“新媒体条件下语言生活数据的抓取与生产”“大规模社会媒体谣言分析与辟谣技术”的主题发言。随后,专家们就会议议题和主题发言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语言学研究需要注意的新现象、新问题、新思路。

会议提出,新媒体之“新”,重在新理念、新思维,新媒体的特点给语言学研究和语言生活的研究创造了新条件;互联网思维与大数据思维给语言生活研究提出了新问题。互联网时代尤其是新媒体时代,语言更具个性化色彩,这种个性化既可能丰富既有的语言系统,也可能会跟以往的某些规范相冲突。当前语言学研究不回避对新媒体话语世界的关注,客观地研究新媒体语言,探究新媒体语言在大众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有利于新媒体语言的健康发展,促进新媒体语言的正能量传播。

会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了《2014网络语象报告》,指出网络流行语的呈现也许年年不同,但其核心层面仍是社会心态的传接。虽然公共话题在网络流行语占比不高,但也反映出网民对于国家公共议题的关注和理解。报告提出,不必将网络流行语视为断送中华文脉的洪水猛兽,宏观上无过分干预的必要,社会历史自然会对网络语言进行公正而有效的筛选,并在微观应用方面通过媒体使用、教育出版行业等对民众进行合理引导和规范。

猜你喜欢

语象人民网商务印书馆
以“象”促解,渐入佳境
从人民网的实践看区块链技术在主流媒体创新中的探索应用
商务印书馆120年
“语象”概念再定义
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股东财产权分析
人民网:杭州9名环卫工赴新加坡“进修”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推出《新华成语大词典》
《荷叶 母亲》语象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