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想政治课堂多点“人生回味”

2016-01-19陈式华

中国德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金钱人文学会

陈式华

现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如一潭死水,充斥着“分味”“乏味”“无味”。教师一手拿着教材喋喋不休,一手点着课件飞快翻阅;学生一手支着教材心猿意马,一手扑在课桌昏昏欲睡。教师有时会敲着讲台生气地说,“我在上面累得半死,你们却在下面一动不动,将来考不上大学,可不要怨我”。无论课程、教材、高考招生制度如何改变,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不提高,“诲”人不倦就会变成“毁”人不倦。让高中政治课堂多点“人生回味”,助推学生健康成长。

一、有“人味”的课堂才是成长的课堂

“人味”是区别于“分味”而提出的,人味课堂不以考试成绩作为学习考核的唯一标准,它是充满“人情交融、人文关怀、价值追求、人生思考”的课堂,体现的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把“人”作为课堂的核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一)人情味的课堂是充满关爱、尊重、平等的“情场”

亲其师,信其道。爱是教育的灵魂,关爱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课堂的关爱表现为关心每个孩子,赞赏每个学生。鼓励、表扬、赞许、友爱、真诚、微笑是课堂应备的态度。教师的阳光笑容、真诚关怀、温心语言能让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霖。

教师关爱不仅体现在课上,还表现在课后:多和学生交朋友,多参加学生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不仅表现在平时,更表现在特殊时:学生迟到、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课后没有完成作业时,如果教师能多份关心、少份责怪,多份关爱、少份指责,多份理解、少份抱怨,教育便会“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

尊其师,奉其教。只有尊重学生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真正尊重;只有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学生才可能听从他的教诲。尊重表现为:

在心理上尊重学生。不以教师的尊严而自居、自满、自傲。例如,在学校或者校外,学生没有看见自己或者假装没有看见自己而不主动和教师打招呼,教师大可不必生气,可以主动热情地先打招呼。师道尊严不是在“严”上,而是在“道”上,在教师的内涵、修养、学问、品行、人格魅力上。

在态度上尊重学生。谦虚待人、礼貌待人、真诚待人。

在行动上尊重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认真倾听;在回答学生问题时耐心讲解;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细心批注。

敬其师,效其行。学生对教师的敬重来自多方面,其中平等是重要的一方面。平等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师生平等,把学生看作一个平等的、独立的个体,尊重学生。二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家庭背景好坏、学习成绩高低,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公平公正。

著名教育家多萝茜·洛·诺尔特在《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中写道: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罪恶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了平静地生活。

(二)人文味的课堂是洋溢人文观念、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的“殿堂”

在洋溢人文味的课堂上,学生可以理解人文思想,树立人文观念,涵养人文情怀,遵循人文精神,掌握人文方法,践行人文关怀。

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的时候,我们的立足点不应该只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具备基本经济常识的“经济人”,更应该让学生成为一个具备人文情怀,关心黎民疾苦,造福民族、国家、人类的有担当、有良知、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我们应该让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金钱观,树立诚信意识观,懂得穷人经济学……

在学习《政治生活》的时候,我们应该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参与政治,实现政府与居民的良性互动;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如何做一个负责任、敢担当、有作为的好公民。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家国情怀、国际胸怀,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三)人气味的课堂是互动、参与、开放的“乐园”

“人气味”是相对于“乏味”而言的,课堂乏味表现为教师一言堂、满堂灌、语言枯燥无趣、课堂死气沉沉。

教师可转换教学思维和模式,创建互动、参与、开放的生态课堂,让课堂充满人气味。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分为对话互动、思维互动、角色互动;参与,包括让学生动脑、动笔、动嘴、动手、动脚,可以分为课堂参与、课后参与、模拟参与、真实实践;开放,就是时间开放、空间开放、思维开放、答案开放……简而言之,人气味的课堂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

例如,我们可以在讲述“如何正确认识金钱”的时候,设计一个填空接龙让学生填空:

金钱能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金钱能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 金钱能买到珠宝,但买不到 _______ ;金钱能买到娱乐,但买不到 _______ ; 金钱能买到书籍,但买不到 _______ ;金钱能买到谄媚,但买不到 _______ ;金钱能买到伙伴,但买不到 _______ ;金钱能买到奢侈品,但买不到 _______ ; 金钱能买到权势,但买不到 _______ ;金钱能买到服从,但买不到 _______ 。

通过这个填空接龙,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知,受到启发。

二、有“生味”的课堂才是“美味”的

课堂

(一)生活的气味

一堂好的政治课,必须上跟时代、下接地气、贴近潮流、走进学生,来源生活、回归生活、回应生活。教师选用的事例应是最贴近学生的,所用的语言应是生动易懂的,应用的素材应是来自生活的,回答的问题应是学生关注的,探讨的话题应是对学生有益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当运用哲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

不仅教学素材、教学主题是生活的,教育的归宿还应该是回归生活的。教育应该充实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能够适应生活、热爱生活。

例如,学习了《经济生活》,我们就可以举行一些模拟实践:去银行储蓄,让学生了解储蓄的一些基本常识;模拟实践一次中秋义卖活动,模拟一次投资活动,让学生在假期勤工俭学等等。学习了《政治生活》,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实践活动参与政治生活。学习了《文化生活》,我们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传统建筑,学习民族舞蹈等,共同感受文化的魅力。学习了《生活与哲学》,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

(二)生成的鲜味

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课堂预设很重要,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都应该进行精心的准备。优秀的教师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预设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就按部就班、一成不变。我们面对的是活泼、个性的学生,课堂是互动的、充满灵气的,学生的思考、回答是多维立体的,教学过程不可能完全按我们的预设进行。这就需要教师重视课堂生成,根据课堂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预设。教学的精彩往往就在于课堂的灵动。

(三)生动的趣味

课堂乏味,学生学习味如嚼蜡。教师应该通过风趣幽默的话语、丰富形象的肢体语言、宽松向上的学习氛围、通俗易懂的讲解、富有激励的鼓励、互动的游戏、有趣的体验、真实的模拟,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例如,有教师在执教《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时候,模仿中央电视台“汉字书写大赛”模式,把课堂设计成知识竞赛的形式,把班级分为四个小队,包括必答、抢答、才艺表演等环节。课堂设计生动有趣,学生受益匪浅。

三、有“回味”的课堂才是隽永的课堂

(一)价值味——喜迎生活

价值味,即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学习的知识应是对学生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回归生活有用的知识。通俗的说,就是学生感觉学习这门学科有用。“有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所学的知识能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而不是脱离生活、形而上的空洞说教。

例如,通过《经济生活》的学习,学生能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包括投资、理财、就业、消费、交易、企业生产经营、劳动者维权。通过《政治生活》的学习,学生能真实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确分析国内外政治事件。

二是所学的知识能启迪学生思想,点燃学生智慧,帮助学生睿智地看世界、辩问题、处事情,即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通过学习《文化生活》,学生能自觉地拒绝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能理智地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能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二)学术味——寻找智慧

学术味是指教师能科学、正确、系统地把握所教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对模糊不清的知识不能想当然。学高方为人师,高中政治涉及的专业知识非常多,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哲学等知识体系庞杂、内容深厚,这都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坚持学习、提升自己。

例如,我们给学生分析“乌克兰危机”的问题时,就必须讲清楚乌克兰问题的由来,要知道乌克兰的地理、历史、人文、经济、民族,以及它和俄罗斯的渊源,分析为什么俄罗斯和欧盟、美国必须在乌克兰国内政治中博弈等等。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起来才津津有味。

课堂的学术味,既要求教师要有高深的学科素养,又要求教师能够深入浅出地讲授知识。学术味并不是教师用很多专业术语来装饰自己,学术的知识需要教师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形象的事例来传授。

(三)思想味——启迪人生

思想味是指课堂教育能开启心智、启迪人生,让学生学会理性地看人、看事、看世界。思想味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包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包括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孝”,还包括个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

思想这种味道不是来自灌输,而来自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身正乃为人范,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思想的形成来自于课堂教学的潜移默化;来自于学生的自我品味和觉悟。

例如,在讲《生活与哲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前开设五分钟的“人生哲学故事小分享”主题活动,让学生品味人生的哲理;可以针对某一事件、某一行为进行富有思想味的点评;可以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感人事迹进行情感升华;可以每节课在黑板上写一句名言警句、立志话语激励学生;可以收看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收看重大事件的现场直播来传递思想(如观看每年9月3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周年纪念活动)。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让我们的高中政治课堂多点“人生回味”,助推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作者单位: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

责任编辑/李 敏

猜你喜欢

金钱人文学会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二则(金钱下的木偶)
语丝画痕
二则
学会分享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