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好书画可延益寿年

2016-01-18姚扶有

祝您健康 2016年1期
关键词:养性临池益寿

姚扶有

生命在于运动,也在于静养。这可以从许多一生都不做剧烈运动的科学家、书画家、僧侣们的生命轨迹中得到证实,人体在经过疲劳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后,很需要通过静养来调节机体的代谢状况,恢复正常的生命过程。

○ 书画家长寿者大有其人

我国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写得一手绝妙草书,每逢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不论是忧、悲、怒、怨、恨,还是无聊、不平、窘困,只要提笔在纸上一阵挥洒,所有的坏心情都随之烟消云散。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郑板桥年逾古稀有赖于其养生有术。他的诗、书、画精湛,号称三绝。他在创作过程中常常能把诗、书、画三者巧妙结合,独创一格,达到了一种新的艺术境界,使他精神上有所寄托,豁达乐观。孙毅将军也是一位书法家,他一生中不断学习,练习书法自成一体,孙老将军在挥毫泼墨之时,有一套自己汇聚和积累的运笔之道,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老人家深思熟虑的艺术结晶,落笔之时那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即便是观者也禁不住热血沸腾。借此不难看出,书画的修炼是心、智、气、力。它可以调整人的情绪,有益于老年人健康。

○书画何以能使人长寿?

其医学根据古已有之。黄匡《瓯北医话》载:“学书用以养心愈疾,君子乐也。”何乔璠《心术篇》云:“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气,散心中郁也。故书每得以无疾而寿。”清代的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写道:“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时,又觉灵心焕发。”古人素有“寿从笔端起”之说。《古画论》说:“黄大痴九十貌如童颜,朱友仁八十余神明不衰,无疾而游,盖画中云烟供养也。”

书画家之所以长寿,可以祛病延年,其奥秘在于这样5方面。

1. 静心养性 书法可以静心养性,其中奥秘值得探求和研究。一般地说,写字要有正确的姿势,即头正,身直,臂开,足稳;执笔要求指实,掌虚,腕平,掌竖;运笔需要活动腕肘。全部达到这些要求,就得“练功”。用笔时,要“养神惊虚,端己正容,秉笔凝视,临池志逸”。书法运笔的过程中,采用刚柔曲直的线条,远近疏密的距离,浓淡燥湿的墨色来表现思想感情,这一点书法同气功、太极拳有相通的地方。俗话说,写字如练拳,故有健身作用。因此当心中郁闷时,它能使你解脱;顿生狂喜时,又能让你头脑冷静。“一管在手,万念俱消”。书画创作时,需绝虑凝神,心平气静,一心追求墨迹的完美,使大脑“入静”。它无疑是一种很好的精神寄托法。

2. 美意延年 书画家在作品完成之后,便有一番美的艺术享受。创作欲得到满足,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赏心悦目的良性刺激,对身心健康不啻是一服活化剂。艺术以情动人,创作者和观赏者通过对作品的推理、联想等换位思维活动,伴随着形式对于器官的刺激,触发情感,产生双向的心理保健效果。

3. 乐观益寿 书画家特别是山水画家,大多处世乐观,为人豁达,心胸开阔。这得益于他们壮游万里,饱览大好河山无限风光之后的坦荡胸襟,甚至超然的态度。

4. 强健体质 书画中的运笔本身就是一种较全面的体内运动,它能使体内脏器得到按摩,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旺盛,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另外,外出旅游写生,爬山涉水,也是一种强健体魄的运动锻炼。

5. 延缓衰老 书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进行艺术构思时,创造者必须端正姿势,调整好呼吸、闭目养神,内视自己、控制感觉,把意识集中到一点,进入万念皆空的艺术创作境界。现代医学认为,处在这种境界中,人的生理反应有4个特点:大脑皮质稳定;能量消耗减少;血液中的乳酸盐(人体内的一种疲劳素)降低;心平气和,头脑清醒。人的生理反应达到这4点,便能起到延缓衰老,自我保健的作用。

猜你喜欢

养性临池益寿
益智又益寿的核桃
以墨育德 以墨养性
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
自宽益寿
近花益寿
临池不辍的习书人——徐惠生
临池笔墨天然趣 抒臆胸怀自我情——书法家赵恒其人其事
翰墨养性,伴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