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因母亲再婚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2016-01-15马立新

关键词:求助者不合理咨询师

马立新

摘要:求助者来自于单亲家庭,因母亲再婚求助者焦虑不安、情绪低落、学习效率开始下降。经和求助者商量后决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调整其对妈妈再婚的不合理认知,消除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和行为,经过五次咨询,求助者情况好转,学习生活基本恢复正常,咨询目标基本达成。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正文: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男,汉族,16岁,高二年级的学生。身高176厘米,五官端正,体态匀称,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求助者来自于单亲家庭,求助者的父亲在他出生不久便因意外去世。求助者从小就听话、懂事,学习努力,喜欢读书和音乐,对于体育运动不感兴趣。虽然不善言辞但是因为谦和的性格和丰富的课外知识也赢得了同学的喜欢,人际交往良好。

心理测验结果:SCL-90:总分168;阳性项目数51;因子分中,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症状、偏执症状和其他高于2分呈阳性。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近一个月来,总是心烦,学习效率也有所下降。

2、个人陈述:我出生不久爸爸便去世了,所以我根本就不知道爸爸长的是什么样子。本来我和妈妈一起生活得很幸福。可是前不久妈妈告诉我她要再婚了。听了这个消息,我心里很不舒服:我最担心的是妈妈结婚后就不会再疼爱我了,她可是我唯一的亲人呀,我不能失去她!如果没有了妈妈,我的生活将一团糟!一想到这些我就很紧张,很烦,有时还会和妈妈拌嘴。

三、观察与他人反应

班主任的陈述:以前上课时注意力特别集中,最近上课总是走神,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老师们都很担心他。

咨询师观察:

该求助者叙述时声音低沉,情绪低落,不时地搓搓双手。思维逻辑正常,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自知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症状。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根据SCL-90测验结果分析,说明求助者存在一定的心理症状,但症状不严重。因子分中,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症状、偏执症状和其他高于2分呈阳性。表明了求助者的焦虑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自卑、神经紧张、猜疑等症状。

(二)诊断: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1、诊断依据:

(1)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是协调统一的,心理活动的内在是协调一致的,人格具有稳定性。没有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自己的问题有自知力,主动到咨询室寻求帮助,可以排除精神病性症状。

(2)该求助者内心冲突是属于常形冲突:是否愿意母亲再婚。这一冲突与现实处境相符,具有道德性质。精神痛苦程度并不严重,社会功能影响不大,病程不足两个月,评分不足6分,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3)该求助者的焦虑情绪仅局限于母亲再婚的问题。始终没有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求助者的冲突是常形冲突,是因为现实因素激发——母亲准备再婚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较短——该求助者的不良情绪仅仅1个月并且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理智控制下,人格没有明显异常,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生活、学习、社交基本维持正常,只是效率有所下降。自始至终,他的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母亲再婚这件事。因此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2、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的主要症状是焦虑,它是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而该求助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是由特定的事件引起的,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程度强烈,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心理测验结果:SCL-90总分:168。阳性项目数:51。

4、结合求助者的情况进行最后判断。

具体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病因分析

1、生理因素:求助者刚满16岁,还处于青春期。

2、心理因素

(1)性格内向、敏感。

(2)存在着不合理信念:妈妈结婚后就不会再爱我了;继父都不好相处;妈妈结婚后我就一定会失去她。

3、社会因素

(1)家庭教育的影响:妈妈对孩子过分疼爱造成了孩子的依赖;奶奶等人给予孩子过多的负面信息。

(2)社会支持系统:妈妈在做决定之前未与孩子沟通。

六、咨询目标的确定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缓解求助者总担心妈妈再婚而产生的紧张担心情绪。

(2)改变该求助者认为“母亲再婚后就不再爱我了,继父都很难相处”等不合理认知。

(3)改善该求助者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2、长期目标与最终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A为外界事件B为人们的认知C为情绪和行为反应。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为不愿意妈妈再婚,内在却不是因为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不正确理解和评价造成的。其原因是在其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在“妈妈再婚后就不会再爱我了,继父都很那相处”的错误认知模式主导下,不能有效地应对应激性社会事件。因此,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求助者减少或消除情绪困扰。

2、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略)

八、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

⑴ 心理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⑵ 领悟阶段

⑶ 修通阶段

⑷ 再教育阶段,即巩固与结束阶段

(二)操作过程

第一次咨询(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

1、任务: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完成心理测验。

(3)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4)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

2、方法

在咨询开始时,用开放性问题进行摄入性会谈,收集邓某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与他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

3、过程

(1)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和规则;

(2)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3、做心理测量:SCL-90。

4、家庭作业

(1)写一写自己近1个月的情绪状况和想法,尤其是对母亲再婚的想法。了解来访者引起行为和情绪的不合理信念。

(二)第二次咨询(领悟阶段)

1、任务

(1)进一步巩固咨询关系。

(2)求助者经过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

(3)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分析自己的信念与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

2、方法

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 ABC 理论,使他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相信自己问题的根源在于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信念。

3、过程

(1)反馈家庭作业

(2)使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问题与自己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这一阶段通过咨询师专注的倾听、共情,使求助者感到自己是被理解接纳的,同时促进了求助者的自我探索。咨询师通过求助者的倾诉,初步了解了造成求助者不良情绪的生活事件以及不合理信念。

4、家庭作业:想象妈妈再婚了,把在妈妈婚礼中自己的内心想法及身体、情绪的变化情况记下来,按照 ABC理论分别记录相应的诱发事件,事件发生时自己的情绪困扰和不适的行为,以及自己当时对事件的解释。力求细致。

(三)第三次咨询(修通阶段)

1、任务

分析上一次咨询布置的家庭作业,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咨询师综合运用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布置家庭作业等技术,修正求助者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

2、方法

针对上一次咨询所布置的家庭作业中求助者的表现和对事件的解释,运用产婆术式辩论、家庭作业等技术引导其正视和领悟这些问题的不合理信念。并且分析其不合理信念中存在的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的思维方式。

3、过程

(1)反馈作业:求助者通过反思,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2)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与求助者一起分析他的不合理信念并进行反思,引导求助者找出正确合理的信念。再陪伴求助者体验合理信念所带来的效果。

4、咨询记录摘要

咨询师:你认为妈妈结婚后就一定不再爱你了,是吗?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为什么呢?

求助者: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她把爱都给了继父,给了那个新家,哪还顾得上我?

咨询师:哦,按你所说的妈妈的精力只能关心一个人了。那你是不是也只爱妈妈一个人呢?

求助者:(沉默)不对呀,我也爱我奶奶呀。

咨询师:可是你不是很爱妈妈吗?你是她的儿子呀。

求助者:我也是奶奶的孙子呀,我也很爱奶奶。

咨询师:可是你不是说一个人的精力只能够关心照顾一个人吗?按你所说的,你是妈妈的儿子,只能爱妈妈一个人呀。

求助者:哦,让我想想。(沉默)我有点明白了,妈妈尽管结婚了,她成为了别人的妻子,但她仍然是我的妈妈,她是别人的妻子与她是我的妈妈,这是两个身份的问题,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妈妈会仍然爱我、关心我。

咨询师:对呀,妈妈还是你的妈妈!

求助者:我原来的想法太绝对了。

咨询师:你理解的真好!让我们一起看看你还有哪些顾虑呢?

5、这一阶段的工作非常重要,咨询师引导求助者与其不合理信念辩论,并建立合理的信念。求助者在思考、领悟中认识到自己面对的事情并非糟糕至极,坦然接受妈妈再婚的事实。

6、家庭作业:指导求助者用RSA自我分析报告的方式完成家庭作业,使求助者学会自我监控不合理信念并能进行自我辩论。

7、邓某的合理自我分析报告

(四)第四次咨询(再教育阶段)

1、任务

(1)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强化新观念。

(2)指导求助者用新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方法:会谈法

3、过程:

反馈咨询作业

帮助求助者学习人际交往的一些技巧、方法,扩大活动范围,提升自己人际交往的自信心,提高高中生活适应能力。

回顾咨询过程,使求助者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了解自己问题的前因后果,及咨询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总结咨询成果,肯定求助者取得的进步,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

4、家庭作业:结合在日常生活中,举一些例子说明自己问题的根源,反思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大概写出一些感想。

(五)第五次咨询(结束阶段)

再次进行SCL---90测试,总分120分。表明求助者的焦虑症状有明显改善,问题基本解决,能够以较为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和生活中。至此,咨询全部结束。

九:咨询效果的评估

1、求助者的评估

通过咨询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对于妈妈再婚的事情,能够积极悦纳,明白了是认知的偏差造成了我的担心和困惑。

2、周围人的评估

妈妈:他变化很大,情绪比以前好多了,更重要的是他变得独立了。

老师:他脸上的笑容也比以前多了,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提高。

3、咨询师的评估

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被合理信念代替,能够以理性的信念看待自己、看待周围的人、事,提高了环境适应的能力,人格逐步完善。

4、心理测验的评估SCL-90:总分120分。

在正常范围内。前后对比,说明求助者心理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

参考资料:《理性情绪》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出版

《咨询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猜你喜欢

求助者不合理咨询师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神回复
差评不合理
拒绝的正确方式
心理求助指南你了解多少?
一例关于社交恐惧症的行为矫正方案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
同感的技术
心理案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