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里的“创客”文化

2016-01-14吴家宏

职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南洋分院嘉兴

吴家宏

金秋时节,南湖水岸,嘉兴的创业者们迎来了“全球创客大会”。当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与柔情的水乡风韵相碰撞,这已不再只是一场全球创客的盛会,更是千年“丝绸之府”新的出发点。坐落在嘉兴这一生机勃勃的创客城市,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天然优势,围绕“创”字做文章,提出了高职办学“新主义”。

“在这个智能硬件大潮下,创客们正引领着一场变革,人人是创客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潮流。事实上,创客不仅是一种社会潮流,还是一种现代工匠的创新精神。一旦高职院校形成了创客文化,那将是一种优秀的办学基因,也可以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常韶伟不吝分享自己的理念和思想。

一院一所:老师的微创空间

在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所内,机电工程分院副院长徐意和机电工程系副主任刘元两位教授正在探讨如何为海宁市一家皮革企业进行生产线自动化改造。“过去皮革收纳都是人工处理的,一张牛皮大多长5米、宽3米,人工翻折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对员工有一定的身体伤害。”徐意认为,自动化是嘉兴传统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他们希望借助“机械臂”,在原有的流水线上融入“智能化”元素,由机器代替人,实现“机器折叠”。

“通过研究所参与实际项目,是对教师进行创造力培养的新渠道。”徐意指着已经开发完成的压力容器设备无线远程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说:“这也是我们的专业老师协助企业工程师一起开发的电子产品,这套系统可以将设备的使用情况传输到手机终端,颠覆了控制室监测的固有模式,打破了时空界限。”

自2015年4月成立以来,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所已经承接了10余个生产线自动化改造、非标设备改造的项目,为专业教师们提供了兼具实践性和科研性的微创空间。在研究所这个平台上,没有长期企业工作经验的“学院派”老师们可以真刀真枪地操练,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水平;而那些善于创新、热衷科研的“实战派”老师们则可以无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将心中的蓝图变成现实的产品。

据悉,在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类似这样的研究所共有4个,已经形成了一院一所的建设格局,使越来越多的教师成为“另类创客”。对此,学院船舶与建筑工程分院副院长梁勇特别自豪,分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所经过几次“市场考验”后,已衍生出工程造价工作室、南洋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院一所的“南洋模式”之所以能够开花结果,与学院强有力的“智囊团”——上海交通大学密不可分。常韶伟告诉记者,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和嘉兴市教育发展投资公司合办的,有一批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特聘教授为老师们提供科研指导、技术支持、项目咨询等方面的“友情赞助”。以结构工程技术研究所为例,该所的三位教师在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升自航式平台”项目的设计,目前该项目已申报嘉兴市市级课题。

学生制作的智能汽车

给学生寻找成长“合伙人”

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高校建设创业学院的意见》,提出在2016年3月底前,全省普通高校普遍建立创业学院,并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业学院的建立,意味着打破执行班级建制和专业界限,为有创业意愿和创业项目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培养。

在此之前,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做了探索和尝试,依托青年创业协会创办创新创业社团联盟,推行创新创业课程改革,为志同道合者走到一起创造了许多机会。学院有十多门课程、60多个兴趣小组和80多个社团供学生自主选择,并且学院鼓励学生随时组建团队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因此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新集体,少则两三人,多则上百人。

创新创业自由度的增加,让更多学生开始“敞开怀抱拥抱新时代”。对学生而言,每天在多个不同的创新创业集体中生活,因而必须在不同的团队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并体验不同角色带来的挑战和成就感。以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陈修蓬为例,他自己是微店店主,是大一学生董语的老板,而在“花之韵”社团,陈修蓬又是董语的技术助手。“虽然现在互联网创业的成本低,但是在校学生的自身资源依然不够充分,除了创业资金之外,技术、销售、人脉圈等等都至关重要,在联盟下,我既可以身兼数职提升自己的能力,又能借助其他同学的力量,形成优势互补、成长互助、抱团共赢。”陈修蓬说。

为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存活率,学院还积极引进社会资源,为学生寻找成长“合伙人”。学院招生就业办借嘉兴市“创客汇”特色街道建设东风,联合塘汇街道举办创新创业培训会,邀请塘巢孵化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章健、顺丰嘉兴电商产业园创业项目策划运营顾问陈亮等企业导师,为有创业疑惑的学生答疑解难。与此同时,学院还开设了顺丰电商培训班,聘请陈亮为“班主任”,帮助学生牵线搭桥。记者了解到,在陈亮的力促下,有创意却缺技术的徐梦婷已经找到了“搭档”,迈出了创业第一步。

学生前往浙江亚特电器公司参观实习

维修电工实训室

电子焊接实训室

“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让学生成为他自己。”常韶伟希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和创业学院的建立,让更多的学生从单一教育中解脱出来,孵化一批“给力”的创客。

从“专业群”到“专业链”

商务贸易分院是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新组建的分院,包含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五大专业。“从专业大纲上看,第一个专业属于信息技术类,第二个专业属于艺术类,第三个和第四个专业属于经济类,第五个专业属于语言类。”自2015年分院成立以来,副院长沈根海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些彼此之间关联性不太大的专业,要如何最大限度地打破各专业之间的界限壁垒,实现集群发展?

沈根海的思考与常韶伟推进创客文化建设的理念不谋而合。该分院的五大专业几乎包含了电子商务产业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沈根海以搭建IBOX视觉工场为切入口,整合跨类别专业,将五大专业“揉”到一个“链条”上。

在IBOX视觉工场,记者看到,来自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6个学生正在参与线上微平台的界面更新;来自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营销团队”正在向“项目经理”汇报新的运营推广方案;来自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正在参加跨境电子商务的培训。

“专业群建设是一个冗杂的系统工程,涵盖新专业培植和孵化、跨类别专业整合、师资匹配和课程建构、学生创业创新基地及平台搭建、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建设等诸多工作。”沈根海期望以项目驱动开始,依据电子商务产业链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产品网络化、网络营销、售后服务等主要经营环节的需要,设置企划部、产品设计部、美工部、推广部、呼叫中心等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职业岗位群中的每个岗位都有相关专业对应,从而形成以岗位任务为驱动、五大专业协同的“专业链”。

得益于“专业链”的构建,商务贸易分院的学生和老师们同样享受到了专业融合带来的成果:教师的“双拼混搭”,倒逼教师专业水准提升,为专业课程从传统理论教学到有趣实验型教学的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市场化运作,既给学生带来创意、创新、创业的动力和压力,又使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业态、最新技术和最新产品,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新增关联IBOX视觉工场的创业项目20个。

“宋代诗人朱熹说得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哪里呢?就在于不断创新。”党委书记张永方的话或许是对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理念的最佳注脚。而今,面临新址搬迁、内涵延续的挑战,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还将以教育探路者的姿态,烙印创客文化,沿着创新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猜你喜欢

南洋分院嘉兴
纽约“东村”的南洋菜
《初心》
南洋爱国华侨三领袖的赤子情
嘉兴学院
探秘霍格沃兹分院式
浙江嘉兴卷
来听,分院帽之歌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旗袍秀——旗媛淑院福清分院揭牌
民国南洋华侨文献出版热及“南洋”观辨析
嘉兴:两条底线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