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片机技术课程项目驱动法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016-01-14牛军张宏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单片机技术考核方式教学模式

牛军 张宏伟

摘要:单片机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如何切实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是教学的重点。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传统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等进行大胆改革与探索,改变传统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环节分离、先理论后实践的串行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同步、交叉进行的并行模式,取消闭卷考试考核形式,侧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核。改革措施主要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进行教学实践,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可有效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单片机技术;项目驱动法;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090-02

单片机技术是电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与应用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紧跟技术发展潮流,做到可持续性发展。要达到这个目标,应积极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大力加强实践训练学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切实提高他们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是该课程教学的重心。

一、课程现状分析

当前,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中,虽然前期已经开展诸多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1-2],但和最终教学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内容繁杂,部分知识与实践应用脱节。单片机技术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内容较多,需要占用较多理论学时讲授,这必然会使教学重心向理论部分倾斜。但在实践应用中发现:(1)有些知识可以作为理论存在,但在实践中用到的几率很小;(2)一些较深、较难的内容,实践者会在应用中逐渐理解掌握,达到水到渠成的学习效果,过早地在课堂上讲授,费力费时,效果却比较差;(3)部分技术知识已经陈旧,和当前技术应用水平不匹配。

2.教学模式与培养目标不适应。当前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接收的是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一张期末考卷。尽管教师进行了一些教学方法改革[3-5],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实例仿真、动画演示等手段提高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但这仍然停留在让学生被动吸收、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层面上。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大多处于“纸上谈兵”的水平,在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

3.考核方式不科学。评价单片机技术学习效果的依据,是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因此,课程考核应侧重于技能。但现在的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导致学生的学习是以背诵知识为主,以会做题为目标,完全忽视对应用能力、操作技能的训练和掌握。此外,闭卷考试会助长一些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作弊的恶习,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二、改革内容与目标

课程教学改革主要从内容、模式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最终实现以下目标。

1.通过内容改革,摈弃一些陈旧的、实践指导意义不大的知识理论,为学生随堂实践训练留出更多时间。

2.通过模式改革,打破“先理论、后实践”的串行教学模式,把理论学习融入实践训练过程,改变课堂教学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方式,把指导学生随堂演练作为主旨。

3.通过考核方式改革,取消闭卷考试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操作能力。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针对单片机技术课程的改革内容与目标,制订具体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并在学校2012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中进行改革实践。

1.教学模式改革。(1)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交叉进行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学时分离、先后进行的串行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同步、交叉进行的并行模式,不再区分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课堂上,让学生在基础理论讲授后马上转入实践训练环节,在实践操作中运用知识,遇到问题再进一步理解和学习更多的理论,经过从“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反复锤炼,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应用技能的掌握。(2)采用“项目驱动法”组织教学活动。每个知识单元的教学,都以一个工程设计项目为载体进行。以项目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以设计任务的完成为目标,督促学生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促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觉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深刻理解并掌握技术的应用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项目驱动法”教学方式下,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践训练,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主角,教师在进行简单的理论讲授后,主要以指导者身份进行技术辅导。(3)课堂训练与课余训练交叉互补。对技术实现比较复杂的知识单元,在随堂设计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将设计任务分解,留一部分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通过随堂训练与课余训练互补,完成整个项目设计任务。

2.教学内容改革。(1)重组教学内容。对应“项目驱动法”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不再严格以章节划分,而是归纳为若干个知识单元,为每个知识单元精心设计实训项目,以项目设计为主线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2)调整学时分配。改变传统按章节分配学时的方法,依据各知识单元项目设计的需要,在培养方案规定的学时内,合理分配各单元学时,保证各单元的理论学习和项目设计任务都能圆满完成。

3.考核模式改革。(1)修改考核成绩组成部分。课程考核的总成绩由理论考核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理论成绩占一少部分,如20%;操作技能成绩占一大部分,如80%。(2)改变考核形式。取消闭卷考试的考核形式,侧重对操作技能的考核,但同时也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情况,要求具备一定的工程分析与设计能力,全面考评知识能力。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是通过对各单元项目的设计结果进行评分给出;理论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工程分析与设计能力,给出一些工程设计课题,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写出设计方案与可行性分析,根据设计的正确性进行成绩评定。(3)采用终结性与过程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改变以往的期末终结性考核方式,注重学习的过程考核。可在每个知识单元的项目设计结束后,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和成绩评定,然后把所有单元的项目验收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存档。在课程结束时,再进行一次综合性的项目设计训练,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和评分,作为期末技能测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一起构成总的技能考核成绩。

4.改革过程的督导与评价。为了客观分析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评价改革成效,邀请管理单片机技术实验室的专业教师担任“改革督导员”。在教学过程中,改革督导员不定期地随堂听课,在学生课堂训练时参与监督、辅导和考核,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改革督导员承担其他专业单片机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通过和其他专业学生学习效果的对比,能够以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审视和评判课程改革效果,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不断完善和优化。

四、改革效果

经过上述课程改革,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显著增强。70%以上的学生能够制作、调试小型单片机系统,40%以上的学生具备熟练进行单片机综合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在单片机技术课程的设计中,学生表现出的技术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明显高于往届学生。半数学生只用一半时间就可完成课题设计任务,大部分学生在完成基本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又能进行发挥部分的设计制作。课程设计考核优秀率达到70%,是近几届学生的最好水平。

五、结束语

单片机技术的掌握不需要高深的理论知识,关键在于多进行实践训练。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让学生多动手、多实战的教学方式,寓教于“练”,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郭兆正,于鹏.浅谈单片机课程在电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2):179-181.

[2]曾虹,戴国骏,刘鹏.高校单片机课程教改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7):78-80.

[3]黄大勇,崔世林.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1(3):126-128.

[4]陈麒.Proteus仿真软件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3):85-86.

[5]钟思佳,龙志文,高亮彰,李瑞锋.单片机中断返回教改探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0(3):101-104.

猜你喜欢

单片机技术考核方式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中职《单片机技术》课程改革浅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