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教研融合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现状及对策

2016-01-13何婧

科教导刊 2015年36期
关键词:科研管理问题分析改进措施

何婧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医教研融合背景下,临床医学院科研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适应医教研合作新形势的科研管理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 医教研融合 科研管理 问题分析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12.004

Colleg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edicine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tegration

HE Jing

(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Jiangsu 21004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edic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tegration, management status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for analysis, pointing out problems, and it proposed to adapt medic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cooper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methods.

Keywords: medicine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tegr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problem analysis; improvement measures

高等院校科研水平与科研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在医教研融合的大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院与附属医院实现医疗、教学、科研的紧密结合。这给临床医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1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现状

1.1 校院二级管理的工作模式

当前,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采用的内部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转化为“学校—学院(系)二级管理”,科研管理当然也不例外。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下,学校科技处是科技工作日常管理的主要职能机构,制定学校科研管理的相关文件,管理学校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资源、学科建设,向二级学院下达任务。各二级学院负责本部门科研项目的具体管理,配合校科技处共同进行组织管理,对各类研究工作给予支持和保证,协助科技处解决科研管理进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从一开始的摸索,到现如今的不断深入,将高校科研管理的重心从学校逐步转移至二级学院。以科技项目申报为例,学校科技处依据院系学科布局以及上年度项目资助及完成情况,将申报名额直接分配至学院,施行等额或差额申报,既减轻了学校科技处的工作压力,又充分发挥了二级学院的作用,促进了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1.2 科研秘书的工作职能

科研秘书是学院二级管理队伍中的基层工作人员,但却是科研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中间环节。科研秘书的工作主要是完成学校科技处以及学院科研院长交办的各项事务。接受科技处布置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任务书落实、执行情况检查、结题工作的完成;组织协调学院各类科研会议、学术交流;做好全院教师科研项目、论文专著、获奖专利、科研成果转化的数据统计;协助科研院长做好学院科研平台、科技创新团队、重点学科建设等工作。是学校与学院间、学院与教师间科研工作开展的纽带,起着桥梁的作用。

1.3 科研管理面临医教研融合的新形势

目前,临床医学院与附属医院的医教研融合已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医教研融合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院与其附属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三方面的全方位结合,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实现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有效协同。①在医教研融合的背景下,临床医学院的教师扮演了教师与医生的双重角色,承担着教学与医疗的双重任务,在此种情况下,势必给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

2 医教研融合背景下,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科研投入不足,学院缺乏有效管理

医教研融合后,绝大部分教师按照专业方向归入相关临床科室并落实医疗工作岗位,由医院对教师医疗工作统筹协调、统一管理。在完成临床任务的前提下,保证常规的教学工作已属不易,备课只能利用临床之余的时间。虽然教师对课题申报的积极性依然很高,但是由于临床及教学工作繁重,课题申报质量有所下降,数量也有所减少。教师真正能够用来做科研的时间并不多,大多交由研究生来完成。青年教师更是无暇顾及科研,重医疗、轻教学、忽视科研的现象较为突出,科研意识不强,科研能力不足,缺乏系统的科研知识培训,最终导致很多课题在规定的研究周期内不能够按时结题,延期现象比较普遍,影响教师职称的晋升,阻碍教师自身的发展。但是,学院在科研管理中,并没有针对这种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没有充分认识到临床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2.2 过程管理薄弱,学院间科研交流缺乏

临床医学院教师长期在医院工作,医院缺乏良好的科研氛围,科研课题也多以临床病例研究为基础,少有实验室量级的基础实验。受医院大环境的影响,教师的科研能力与科研水平逐年下降,科研积极性也日渐缺乏。加上长时间、高强度的临床工作,与专职科研人员几乎“零接触”、“零交流”,学科与学科之间、学院与学院之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以至于很多教师空有科研计划,项目获批后却难以付诸实施,或者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又缺乏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最终导致科研项目难以进行、无法完成。而学院在科研管理中,将管理的重心偏向于科研项目的前期管理,重视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对于立项后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往往不够重视;②另一方面,未能给教师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创造与其他学院交流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项目延期、进展困难、草草结题现象的发生。

2.3 科研支持与激励机制不完善

与专职在校任教的大学教师相比,临床医学院教师在完成临床医疗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科研投入不足,学校虽有相应的科技奖励办法出台,但是激励效果并不明显。大部分教师申报科研项目、发表论文,仅仅是为了职称晋升,结题之后,成果也以学术论文的发表为主,申请发明专利的较少,因为申请专利以及科技奖项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时间以及精力。科研管理中,往往只重视科研成果的取得,对于过程中教师遇到的客观困难,缺少有力的支持与鼓励措施,造成科研项目繁多,但是真正实现成果转化的少之又少,难以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真正推广应用普及,为医疗服务。

3 多方面改进科研管理模式,适应医教研合作的新形势

3.1 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

首先,提高科研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作为二级学院,应该配备专职的科研秘书,鼓励科研秘书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充分发挥科研秘书的管理职能。科研秘书平时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协调和社交能力,增强信息操作和处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适应形势发展,主动加强与学院科研院长、学校科技处、学院教师之间的联系,成为学院科研活动的纽带。工作中做到熟知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熟悉学院教师项目进展情况、熟识科研管理的每个环节,为教师提供更准确的科研指导,有效节省教师的时间,这对科研秘书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使用科研管理系统,使科研管理信息化。当前,高校的科研主管部门都有科研管理系统,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方式还处于相对原始的状态。而校级的科研管理系统不能够完全满足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需求,其管理系统信息量庞大,学院检索起来极为不便。③因此,二级学院应该使用自己的科研管理系统,将学院教师的个人信息、科研学科信息录入系统,便于科研信息的统计与查找,增强科研管理的时效性与可应用性;引入交互式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科技资源共享;通过信息系统完成科研信息发布、科研项目网上评审,减少会议。信息化管理既方便教师、节约时间,又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3.2 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管理

科研项目的管理中,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针对临床医学院教师临床及教学任务繁重、项目重视程度不够、研究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导致课题完成质量低、延期现象严重的情况,学院应该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在研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科研秘书也要转变观念,配合院领导及科技处,做好科研项目的中后期管理。例如,对在研科研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学院设立检查组,成员由临床科研中心负责人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采取专家听取项目负责人“项目执行情况汇报”的形式,对照项目任务书进行检查。对创新性强、研究价值大、完成情况好的项目给予肯定,并鼓励申报高层次课题;对研究进度落后,预计难以按时完成的项目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所在学科、教研室负责人要发挥指导、协调作用,配合学院工作,确保按项目合同书要求顺利完成。

3.3 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增进学院间科研交流

在学院二级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学术群体的作用,通过院级科研管理的协调、沟通,加强课题组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同时,学院间也应该建立合作体系。以医学院校为例,临床医学院与药学院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的重任,学院间互通信息,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非常重要。临床医学教师在现代实验研究方面存在知识结构的局限性,要积极利用药学院的科技资源;药学院要结合临床疏理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使药物研究围绕医学临床问题,做到医药紧密结合。利用临床医学院的资源,围绕优势病种,组成科技创新团队,取得重大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上的突破。学院间不定期开展多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互请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互通教师信息,搭建互动合作的桥梁。针对合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诸如成果归属等问题,科研管理应该在实践中解决,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医药结合。

3.4 建立支持与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科研潜力

科研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套好的支持与激励机制。作为学院科研管理者,应该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针对临床医学院教师科研精力投入不足、科研能力缺乏的情况,学院可选择经验丰富、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评议专家组,为有科研需要的教师推荐联系对口专家,实施对口帮扶。同时在项目申报等过程中,以会议评审或函审等多种形式,为项目申请者及负责人给出意见与建议。为激励学院教师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多出高水平成果,对在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中做出成绩的个人和团队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奖励。形成学院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科研项目、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成果有效应用于临床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学院的科研管理、科研水平双向突破。

总之,在医教研融合的新形势下,临床医学院的科研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科研管理能力,为科研学科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注释

① 邹勇,全立明.提升科研管理水平,促进医教研合作协调发展[J].2011第三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江苏省医学科研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1:245-247.

② 赵海荣.试论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J].文教资料,2013(20):107-108.

③ 杨妙玲.浅议高校二级学院科研信息管理[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7):128-129.

猜你喜欢

科研管理问题分析改进措施
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案例研究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科研管理者在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的服务成效提升策略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