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F-H模型的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程度测量

2016-01-13周宇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北京100070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京津冀政府

■ 谷 瑞 周宇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北京 100070)



基于F-H模型的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程度测量

■ 谷 瑞 周宇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北京 100070)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应用F-H模型对京津冀三地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无条件的储蓄-投资相关系数为0.47,剔除经济周期及地区政府影响后有条件的相关系数为0.36,金融协同程度有所提高。据此,得出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应自上而下推进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F-H模型 京津冀 区域金融协同发展 政府

本文重在测度京津冀三地在金融领域协同发展的程度,以期如何在目前行政区划分割明显、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的广阔区域内促进协同发展。寻找推动金融协同发展的可持续的市场驱动力,增强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内在粘性,敢于触动三地之间的既得利益,以市场化的手段推动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从国际范围看,在区域金融发展过程中,比较成功地区当属实施金融一体化改革的欧盟地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以及对世界城市群、都市圈发展的金融支持和协同发展研究。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方面,国外学术界起步较早,取得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并论证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综合研究方面,国内有关区域金融问题的研究,最初主要集中于理论上的讨论。张军洲(1996)明确地提出了区域金融学的内涵与外延;唐旭(1999)则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类型和动力出发,讨论了区域经济发展引起资金流动的原因、趋势和途径;还有一些从体制变迁、金融改革等角度开展的研究。实证研究方面,谈儒勇(1999)、周立(2002)、杨德勇(2006)、郑长德(2007)对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实证研究;对于长三角地区,魏清(2009)等对金融资源流动与长三角金融一体化进行了研究。“大北京”规划概念首倡者吴良镛提出了“四网三区”等协调区域发展的新设想。

总体而言,从国内外相关研究可以看出:一是2000年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方面的研究一直持续不断,但是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程度测度研究较少,从发挥金融作用推动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方面的研究更为少见,亟需加强研究。二是金融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的研究,多以国家层面作为研究的对象,以国家内部各城市地区及政府作用为研究样本并不多见。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层面,实际案例研究较少,主要在长三角地区和单独的省级层面。三是金融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在理论上缺乏一个适用的分析框架,现有研究成果尚不能为京津冀区域金融发展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

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京津冀金融发展功能定位模糊。三地行政区划明显,区域分化现象严重。金融竞争远远大于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所需要的金融频繁、良性、共赢的合作,特别是京津之间,金融功能定位相似,拼抢北方金融中心的角逐从未停止过。两地都试图高调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存在多中心倾向,区域内无序、同质竞争问题突出,没有充分发挥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已成为京津冀地区经济金融协同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

京津冀区域金融发展极不平衡。其一,三地区之间资金分布极度不平衡,区域资金回报率和成本差异十分显著。一般说来,金融行业自身的趋利性会促使资金在区域内合理流动,但由于京津冀三地之间行政壁垒的存在,融资端和投资端都存在问题,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资金并没有流向最有需求的地方,没能得到充分利用。其二,区域金融服务环境落差较大。金融业结算手段和渠道的畅通是金融服务的一项关键内容,京津冀三地的结算手段和渠道虽然经过多次调整,但是依然不够畅通,不够便捷,许多异地业务及异地支付不能实现即时结算。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金在三地流动的效率,提高了金融服务成本,影响了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进程。另外,京津冀三地金融资源分配不均,体制机制存在明显差距。如北京的城市定位中虽没有列入经济中心,但金融资源、金融机构总部却在北京高度集聚。

F-H模型

对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程度的测量方法有多种,本文采取目前应用较为广泛成熟的F-H模型。该模型由Fe ld stein和Ho rioka(1980)提出,最初用于检验世界资本市场协同发展程度,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储蓄与投资的相关性衡量资本的跨区域流动性,也称为储蓄-投资相关性模型。储蓄与投资的相关系数越小,即说明区域协同发展的程度越高。

无条件的F-H模型如公式:

(I/Y)it=α+β(S/Y)it+ε (1)

式(1)中,I为投资, Y为地区GDP,I/Y为投资率,S为储蓄,S/Y为储蓄率,ε为误差项,β是储蓄-投资相关系数,即F-H系数,它说明了资本流动的强弱程度。根据Feldstein和Horioka的观点,若β趋近于1,则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程度很低;若β趋近于0,则认为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程度很高。

但上述模型在计量方面存在着内生性的缺陷,因此引入了有条件的F-H模型。就是在原始数据基础上,剔除经济周期波动和地方政府的影响。用GDP的波动来代替经济周期的波动,财政支出来代替政府在经济中的影响,对于将这两者去除之后的残差作为投资和储蓄进行拟合就是纯粹的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研究。操作如下:

Dit*=αi+αyyit+αFFit+eitD(2)

Lit*=βi+βyyit+βFFit+eitL(3)

其中,yit是第i个地区在时期t受到的经济周期的影响,将HP滤波方法运用于各地区名义GDP序列得到。Fit是第i个地区在时期t受到的财政政策的影响,由地区财政支出与名义GDP相除得到。

由式(2)、(3)得到的残差序列eitD,eitL即为原始储蓄和投资去除经济周期和地方政府影响之后的结果,对这两条序列重新回归:

eitL=α+β`eitD+ε (4)

β`就是有条件的储蓄—投资相关系数。

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测度

就现有的应用F-H模型的文献来看,在对结论进行分析时,多数学者从金融机构自身的角度分析如何促进区域金融协同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促进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外生变量—政府的作用,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绝大部分由银行体系控制,本文利用银行的存贷款数据进行相关检验,即研究区域贷款额在大多程度上依赖区域存款额。将公式(1)转换为:

(L/Y)it=α+β(D/Y)it+ε (5)

式(5)中L 为金融机构贷款资金存量,D 为金融机构存款资金存量。

根据以上分析及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了京、津、冀三地2004-2013年的地区名义GDP(Ynorm ina l)、地区财政支出(G)、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D)和贷款余额(L)。用各地区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与地区名义GDP相除得到(L/Y)it和(D/Y)it,然后对地区财政支出与名义GDP相除,得到Fit,对地区名义GDP进行HP滤波得到yit。根据Eviews6.0输出结果,(L/Y)it,(D/Y)it均通过了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且均为公式(1)过程,因此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在Eview s6.0工作环境中,运用F检验和Hausm an检验方法确定应建立的面板数据模型形式为随机影响变截距模型。得到无条件的储蓄-投资相关性模型最终形式为:

(L/Y)i= 3.96+0.47(D/Y)i+αi*+μi(6)

(2.73) (8.79)

(6)式中括号内的数字为相应的t统计量的值,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β=0.47为无条件的储蓄-投资相关系数。

根据式(2)、(3),剔除经济周期波动及地区政府的影响,得到:

Dit*=9.84yit+6482225.26Fit+eitD(7)

(3.39) (10.89)

Lit*=5.49yit+3407937.62Fit+eitL(8)

(4.15) (12.56)

各系数均显著,将得到的残差序列eitD,eitL作为新的储蓄-投资序列进行回归得到:

eitL=0.36eitD+ε (9)

(16.60)

有条件的储蓄-投资相关性系数β` 为0.3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由储蓄-投资相关系数的定义可知,若β趋近于1,则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程度最弱;若β趋近于0,则认为该地区达到了完全意义上的金融协同发展。对于京津冀区域无条件的储蓄-投资系数β=0.47,处于[0,1]区间的中部,说明京津冀地区资本存在着一定的流动性,金融协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程度不高。当去除经济周期波动和地方政府的影响后,有条件的储蓄-投资系数β`为0.36,低于无条件的储蓄-投资系数,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程度有所提升。

(二)政策建议

上述检验结果说明政府的影响对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地政府应积极作为,弱化行政壁垒,以改革传统的行政区划为突破口,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构建科学的区域金融利益分配机制,增强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粘性,促进金融要素在区域内的互通互联,自上而下推进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实践中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渠道综合实施。

首先需要明确三地发展定位,优势互补,突出错位发展。据统计,2013年北京第三产业比重全国第一,河北第一产业的增加值是京津的十倍,北京科研支出是河北的四倍。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京津冀三地应从全局角度看协同发展,跳出本区域来看区域发展,坚持利益共享,转变行政区概念,引导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北京依托总部优势,是全国的金融决策管理和信息中心,应着力发展高端金融服务业,做好精简工作,疏散非核心功能,缓解“大城市病”,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天津发挥承上启下作用,着眼于港口、制造业优势,突出特色,发展产业金融和贸易金融,加强高端制造业分工建设。河北长期以来处于追赶位置,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河北的金融业应以农业产业、绿色产业为依托,发展农业金融、绿色金融。

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依托,金融发展的落脚点在实体经济上。政府在推进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需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做好产业对接,产融结合,创新驱动,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一些大的金融机构总部集聚在北京,强移并不现实,可以选择以产业链的形式与天津、河北合作,在其他两地发展金融配套和其他相关服务,逐步形成分工明确,良性互动,金融资源充分利用的格局。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三地应积极打造创新共同体。北京重点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天津注重提高技术研发转化能力,打造产业创新中心,河北强化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及示范推广能力,如此引导资金在区域内合理流动,最大程度发挥金融的作用。

通过金融监管协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政府监管体制改革推动区域金融资源整合,以三地一体的监管体制,不断促进发展合力的形成,打破市场分割现象,推动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三地政府可以研究设立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基金,为京津冀地区产业对接、资源整合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不断优化京津冀金融协同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军洲,王廷科.中国的金融中心问题研究[J].金融与经济,1996

2.唐旭.区域货币资金流动论(上)[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

3.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10)

4.周立,王子明.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2 (10)

5.杨德勇,汪增群.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中的金融视角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

6.郑长德.中国的金融中介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7

7.魏清.金融资源流动与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9

8.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感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的资助

猜你喜欢

京津冀政府
京津冀三地将首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用“打包法”衡量政府投入不科学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政府必须真正落实责任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