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普惠金融的发展对西北地区“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作用

2016-01-12张光源

西部金融 2015年11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市场一带一路

张光源

摘   要:本文结合对甘肃、青海两省的实地调研情况,探究了普惠金融发展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作用。从两者的内涵和联系点入手,总结了两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并通过实际案例,剖析了一带一路建设中涉及普惠金融发展的困境。肯定了普惠金融发展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多方位推动作用,并提出了明确定位、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普惠金融;市场;政府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11)-0036-05

一、引言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着眼国际战略格局深刻调整、加快推进欧亚一体化、打造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改革、提升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西北地区处于与中亚、西亚的交汇带,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西大门,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文化优势以及建国以来逐步建立壮大的工业、农业基础,必将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实业兴国、金融造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金融强有力的支持。尤其对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中小微企业融资比较困难的现状,普惠金融的发展就显得尤为关键。笔者通过甘肃、青海两地调研,对当地普惠金融的发展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分析发展普惠金融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之间的作用,必须要剖析两者的内涵,理清彼此之间的联系。

普惠金融基本含义是:一个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尤其是贫困、低收入人口——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的“普”体现的是平等,无论是居民个体还是中小微企业,或者是贫困、偏远的地区,都理应享受平等的金融服务。而普惠金融的“惠”折射出的是“通过金融服务改善状况”、“有效地进行”和“商业的可持续”。从这个层面上,普惠金融可以理解为让所有老百姓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并且这种力量是有效率和可持续的。

而“一带一路”的意义在于:着眼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初期和市场吸收空间巨大的现状,借助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边领域的合作,拓展新的出口路径,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既需要实力雄厚的国有大型企业,也离不开充满活力的中小微企业,甚至个体经营者。这些对象从生产到出口再到市场维护等等,都离不开资金这一要素。同时,作为“一带一路”上的一个个节点,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农村,无论在“走出去”,还是在“引进来”环节中,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基础建设(既要互联互通的交通建设,也少不了惠民助民的民生工程)——其金融需求也是巨大的。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普惠金融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的。

第一,两者所坚持的原则是一致的。首先是广泛的包容性,两者均涵盖了政府、企业、家庭三种角色,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提高人民的福利。其次是坚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两者都不是简单的“输血”,也不是“一锤子买卖”的短期行为,而是通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等途径提升地区、企业、家庭的竞争力,使之具备长期“造血”的能力。最后是互利共赢的原则,两者都不以牺牲一些群体的代价换取另一些群体的利益,而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可持续性共同发展。

第二,两者的金融需求是一致的。一方面是从产业发展上看,“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基础设施的金融服务需求,还有围绕产业转移、产业链聚集而产生的大量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另一方面从区域的发展上看,“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地域非常广,其中不仅有城市金融需求,还有大量农村地区“三农”的金融需求。这些金融需求与普惠金融的金融需求很大程度上讲是重叠的。

第三,两者具有互相推动的作用。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高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缩小城市和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的差距;刺激移动支付等新兴金融服务的发展,进而提高“一带一路”贸易等环节的效率等等。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的发展可以助力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居民收入,这也是为普惠金融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动力。

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将普惠金融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两个概念进行一并考虑,特别是在和当地政府、企业,乃至普通市民的交流中,初步了解他们对这两个概念之间联系的认识。我们发现,在政府工作人员这个群体中,已经有人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企业(企业家、工人)和普通市民而言,他们认识的“一带一路”更倾向于“效率”这个层面(即创造效益,提高收入),而普惠金融在他们看来更侧重于“公平”这个层面(最普遍的认识是扶贫)。

二、普惠金融在甘青两省的发展现状概要

甘肃、青海两省均处于西北地区,地域广阔,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经济发展滞后,农牧业生产条件差,农牧民收入水平依然偏低,且地区发展不平衡,差异性较大。在这两个地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事业,不仅有利于消除贫困、改善教育、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而且有助于推动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一)两省普惠金融发展取得的成绩

近十年来,甘肃、青海两省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政策力度支持、服务覆盖面、金融产品创新和信用环境优化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一,在政策支持方面,甘肃省出台了《甘肃省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4-2018)》,从总量目标、体系目标、综合目标和生态目标四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划,其中特别提出了为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和社会薄弱环节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青海省也制定了一系列普惠金融的发展规划,其中2015年青海银监局印发《关于发展普惠金融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实施金融扶持“三农三牧、小微企业、创业助学、扶贫攻坚”四大工程,力争用3到5年时间,使全省所有薄弱领域的金融服务得到加强,使难以享受传统金融服务的偏远农区、牧区、小微企业和特殊人群,都能够以平等的机会、合理的价格、适当的方式享受到最基础的金融服务。

第二,在覆盖范围方面,两省通过延伸金融服务触角,有效缓解了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落后地区部分乡镇金融服务网点和支付终端少、支付渠道不畅等问题。例如甘肃省督促农信社网点积极加入支付系统,扩大全省农村地区ATM、POS、银行卡覆盖面。至2014 年末,全省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交易164.52 万笔、金额13.38 亿元,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的用户数量分别达到263 万户、219 万户和349 万户。又例如,青海省农信社已实现全省113 个金融服务空白乡和4 个金融服务薄弱县、行委的惠农金融服务点布设工作,实现了金融服务空白“双百”覆盖目标(即县乡两级金融服务百分之百全覆盖),构建了青海省农牧区基础金融覆盖乡镇的服务体系。

第三,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两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金融产品的创新上加大力度。以甘肃为例,陆续推出了双联惠农贷款、双业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一批有特色的金融惠农产品。在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上,甘肃出台了商标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办法,制定了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方案,积极推动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努力扩大小微企业融资种类和融资总量。而青海省以农信社为主的农村金融机构,立足区域经济特点,围绕地方支柱行业、特色产业及其核心企业,开发符合农村、牧区经济特点和农牧户消费习惯的多样化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包括在信贷种类、担保方式等多方面的创新),基本实现一业一策、一乡一色、一县一品的金融产品格局。

第四,在信用环境优化方面,两省都在尝试通过多渠道推进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信息征集与应用,拓展征信系统覆盖面。甘肃在这方面成绩比较突出。到2014年末,甘肃已建立省级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5个,市(州)级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11个,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10 个,累计为4.21 万户小微企业和409.59 万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为金融机构、政府相关部门了解中小企业和农户的信用状况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两省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受经济发展、地广人稀、市场化程度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甘肃、青海两省在普惠金融发展上面临着不少问题。我们知道普惠金融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产品的提供者、需求者和政府的力量,本文从这三个主体出发,来分析问题所在。

对于金融产品的提供者而言,两省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金融主体均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为主(如农村信用社),实力普遍偏弱,且难以发挥不同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支持作用有限。此外,受政策限制、风险补偿机制、机会成本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看来,新的供给者进入市场虽有意愿但实际动作并不十分明显。

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者而言,无论是迫切需要资金维持生计的低收入者,还是面临市场激励竞争谋求转型的中小微企业,都面临着本身收益的不稳定性、发展潜力弱、抵质押物缺乏的困境,或者就是自身金融意识薄弱(甚至对新兴金融服务有担忧、抵触的情绪),加剧了普惠金融的供需矛盾。

对于政府的力量而言,两省在普惠金融制度建设上主要集中在宏观“规范、监管”层面和微观“金融服务提供者”层面上(即集中在“三农”和扶贫领域的助推政策和以银行信贷类服务等方面)。而对于中观层面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落后,特别是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新兴移动金融方式,两省的发展状况比较落后。中观层面相关制度和机制的欠缺,不利于普惠金融领域交易成本的降低和服务范围的扩大,阻碍了金融资源向普惠领域的流动。

三、“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困境

在实地调研中,通过访谈和资料收集,我们发现甘青两省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涉及普惠金融的两个困难。

(一)困境一: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1、企业A:甘肃某乳制品生产企业

该企业由农村专业合作社转变而来,投资资金基本来源于当地农民集资。经过7年时间的发展,已建成9个标准化养殖场,2014年奶牛存栏共计17000头,日产鲜奶100吨,拥有员工586人,8亿元的资产,2亿元的年收入。调研中,企业反映;“现在国内奶制品市场受到各方冲击很大,单纯走低端奶制品路线,产品就可能被认为是质量差——特别是在大城市里,这样的产品竞争力会很弱。但要打造高端奶制品,从奶牛养殖(奶牛的品种)到取奶、制造、包装、销售、售后等一系列环节都要保持同步的高端定位,这是需要很大一笔资金投入的——关键不是一次性投入,还需要稳定的流动现金支持。这笔钱从哪来,靠村民再融资肯定不够。虽然我们扩大生产的热情很高,但是资金的问题却是一道坎。”

无论是过去,还是在当前,农业和畜牧业企业的贷款难问题一直比较普遍。究其原因,包括行业本身风险较高、贷款抵押物种类偏少、抵押物定价困难等。像乳制品这样的畜牧业产品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唯有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径,才有可能站稳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不少传统畜牧业国家,这既是国内乳制品企业的潜在市场,更是“羽翼已丰满”的竞争者。像企业A这样已经在西北地区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如希望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走出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金融支持问题。

2、企业B:青海某藏毯制造企业

该企业是一家集产、供、销、研、教为一体的综合性藏毯生产经营的民营企业,目前拥有全资和控股公司8家,其产品在西藏、青海、新疆等国内地区和中西亚、欧美部分地区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

调研过程中,企业的负责人对企业的发展以及对当前的市场形势(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有着独特的见解,当问及企业是否存在贷款难的问题时,企业负责人指出:“我们的企业因为受到政府支持力度很大,加上效益好,一直以来贷款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但这个容易只是说能贷到钱,而贷款的环节还是很复杂,贷款的流程耗时也比较长。虽然利率不高,但算上时间成本就厉害了。近年来,受外国市场需求萎缩,我们企业的效益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流动现金的支持尤为关键。如果在能贷到钱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能更快地贷到钱,那么我们完全有信心在海外市场和伊朗、土耳其的地毯上一争高下,把咱们民族的好东西发扬光大。”

在谈及是否考虑上市融资的问题,这位企业家一方面表示一直在考虑上市中小板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表露出对上市过程中涉及诸多复杂问题的担忧(如对引入股权投资者的顾虑)。

3、企业A和企业B融资难的异同点

对比来看,两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资金的制约,当然这几乎也是所有中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但是对于融资困难的问题,两者又有不同。

企业A融资难在于“借不到钱”。这也反映了大多数农村合作社演变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企业B融资难在于“借钱过程复杂且时间长”。对于像B这样既有当地政府大力支持,本身效益又强的民营企业,通常拿到银行贷款的概率也较高。但是受制于当前银行发放贷款流程上的限制,时间成本就不得不纳入考虑。此外,这类企业的融资难还体现在融资渠道单一,如何消除这类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顾虑,也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二)困境二:家庭型特色旅游业发展困难

甘肃省和青海省都有非常丰富且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包括数量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从经济层面还是文化层面,这些旅游资源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出去、引进来”的重要抓手。通过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带动当地居民致富,已经在我国很多地区实现。调研中,我们发现甘肃、青海不少地区的农民也正在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开办农家乐等方式增加收入,但也存在一些现实的困境。

1、供电设施落后

青海湖周边的农村家家户户基本都办起了住宿、餐饮一体的农家乐,但农家乐入住率并不高。农家乐主人反映:

“不是没有客源,相反每天都有人打电话来预订房间——而是我们不敢满员接客。原因就是电力供应不上。就像现在店里的客房住了一半,但到了晚上遇到用电高峰,全村的电压就上不去,空调用不了,电热水器用不了,甚至电灯也不敢全亮上。”

当问起为什么不自行购买发电设备时,答案非常简单——“没钱”。

“我们也想购买发电设备,但是投入成本很大,运行起来更需要钱。像我这样信用程度高、还款能力较强的农户,在当地信用社一般最多只能贷款5万元,而且贷款期限很短。就算能顺利贷到5万元,还要投入农家乐运营,根本不可能去买发电设备——如果买了发电设备,农家乐赚不到钱,银行贷款还不上,麻烦就大了。”

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像“电”这样早已进入千家万户的东西,在一些地区还是那么匮乏。

2、信息设备建设的落后

西北地区地广人稀,特别是在农业、畜牧业发达的地区,无论是企业和农户的贷款需求,还是支付需求都是比较大的。如果能在这些环节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无疑对企业的发展、居民的增收,乃至“一带一路”建设都是有推动作用的。

在这些地区能否通过利用移动金融助推普惠金融,在调查中作者访谈了相关人员。结论比较遗憾,目前在大部分偏远地区还难以实现移动金融服务。原因除了文化因素(如藏区少数民族对现金支付的粘性)以外,最重要的还是信息设备建设的落后。调研过程中,在不少地区手机信号显著变弱甚至中断,这样的困境确实是存在的。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普惠金融助力“一带一路”

通过调研,我们得以实地了解甘肃、青海两省的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情况。当地政府、企业正在契合“一带一路”的黄金机遇,着手多方位的发展规划。这其中也包括了如何利用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业发展,更好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普惠金融基于“全方位、更深入”的惠民金融服务,对于发展相对落后、但充满机遇的西北地区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只是经过初步的调研,但可以肯定的是普惠金融的发展正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扩展来看,我们认为普惠金融的发展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第一,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消除贫困,改善低收入者经济福利。低收入者往往缺乏资金购买生产资料或接受培训教育,这样也就失去了提高收入的可能性,造成了恶性循环。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他们借助金融服务的力量捕捉商机或是填补现金流的缺口,从而保护和增加他们多元化的收入来源。

第二,普惠金融发展能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助推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小微企业虽然体量小、敏感脆弱、市场竞争力小,但同时却具备灵活、生产成本低等优势。调研中发现,很多像藏毯、高原夏菜等有一定特色和竞争力的中小微企业,由于缺乏资金无法扩大生产经营,进而也就失去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机会。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开拓多条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不仅仅是银行贷款,包括上市融资、甚至股权众筹这样的新型融资方式都可以进行尝试。

第三,普惠金融发展可以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当地特色资源的输出。许多微型金融项目提供专门用于修建公共基础设施的金融支持,如印度的SEWA项目。对于西北地区,这样的金融服务需求同样是迫切的。一般的观点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但当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也愈发明显。特别是希望通过旅游业来提振当地经济的西北地区,落后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打开“走出去、引进来”的局面。

(二)政策建议

“一带一路”建设和普惠金融发展都是非常复杂的综合性战略问题,既互相独立,又彼此紧密联系。我们要明确普惠金融的受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抓住各方面的主要金融需求,推动普惠金融向纵深发展,有效发挥普惠金融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

第一,要明确普惠金融发展对“一带一路”建设作用的定位。普惠金融的着眼点是那些迫切需要金融服务而不得的群体,既要“普”,也要“惠”。既要为那些正在参加“一带一路”建设的低收入人群或中小微企业服务,也要尽可能去寻找潜在的“建设者”,通过金融支持,帮助他们越过“门槛”,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普惠金融其实也是一条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既要保持这条渠道的畅通,确保那些充满活力的中小微企业有资金支持,也要拓宽这条渠道,在融资方式上开展创新。

第二,要发挥市场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看不见手的作用”。普惠金融的发展单靠一两家金融机构难以实现,既要参与主体多,也要金融机构类型丰富。这个过程仅仅依靠政府“摇旗呐喊”不行,要吸引金融产品的供给者留在或进入市场,还需要实现金融机构盈利(包括机会成本的比较)。这就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市场发现有价值的项目,通过“投资-盈利-再投资”,实现良性循环。

第三,政府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推动普惠金融组织、服务、信用等综合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继续加快顶层设计,特别是涉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方面,要探索建立跨部门的领导协调机构,制定科学系统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多方参与,共同健全多层次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完善全方位的普惠金融市场体系,构建多渠道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建设诚实守信的普惠金融信用体系。

参考文献

[1]焦瑾璞,陈瑾.建设中国普惠金融体系——提供全面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机会和途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焦瑾璞.我国普惠金融现状及未来发展[J].金融电子化,2014,(10):15-17.

[3]袁新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4,(8):3-5.

[4]朱守银,张照新,张海阳,汪承先.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和需求——以传统农区为例[J].管理世界,2003,(3):91-95.

[5]焦瑾璞,黄亭亭,汪天都,张韶华,王瑱.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及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5,(4):19-22.

[6]普玟,科技日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移动支付新特点[N].科技日报,2014-7-16.

[7]温万德.普惠金融发展的经验及启示——基于甘肃的调查与思考[J].北方金融,2015,(3):90-93.

[8]刘尚荣,史春喜.和谐社会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8):121-124.

[9]刘沿峰.普惠金融的青海特色之路[N].农村金融时报,2014-12-1.

[10]赵磊.陕西、甘肃、新疆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比较优势与建议[J].西部大开发,2015,(3):71-76.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 on “the Belt and Road” in Northwestern China

ZHANG Guangyuan

(the People s Bank of China, Shanghai 200120)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s in Gansu and Qinghai province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support eff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clusive fina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Beginning with the connotation and rela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clusive fin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the paper sums up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clusive finance development in these two provinces, and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with the practical cases. The paper says highly of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the inclusive fina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and clearly makes suggestions such as Clear Positioning, Market Operation, Government Guidance etc.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B&R);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 market; government

责任编辑、校对:申建文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市场一带一路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浅谈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体会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