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以上演“和好”大戏

2016-01-07王锦

世界知识 2015年23期
关键词:内塔尼亚胡盟友中东

王锦

争吵数月后,美以这对亲密的盟友又坐到了一起。11月9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会面,就叙利亚、伊核和巴以等问题进行磋商,并签订新一期有关军事援助的谅解备忘录。今年以来,美以之间的不和频频暴露在世人面前,年底又上演“和好”大戏,人们不禁要问,这对“最亲密盟友”的关系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它们今后能否重现往日的甜蜜?

分歧实属必然

美以之间的“不和”其实从奥巴马上台之初就开始了。2009年5月,内塔尼亚胡首次访问奥巴马为主人的白宫。在访问中,以色列拒绝接受与巴勒斯坦共处的“两国方案”,这让奥巴马很生气。11月,内塔尼亚胡再次访美,而白宫却一反常态,只许记者报道,不许拍照,以此表达对内塔尼亚胡的不满。2010年3月,由于内塔尼亚胡拒绝承诺停止修建犹太人定居点,奥巴马借口家庭聚会,不与以色列代表团共进工作餐。

不仅在巴以问题上,内塔尼亚胡还利用一切机会,批评奥巴马极力推动的伊核协议谈判,“教育”美国在伊核问题上应该怎么做。他多次表示,只有“可信的”武力威胁才能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西方国家在伊核问题上应该显示出“决心”,而不是“软弱”,给伊朗设定“红线”能减少武装冲突发生的几率。2014年8月,美国国务卿克里力促的巴以停火协定破产,三名以色列士兵死亡,内塔尼亚胡召见美国驻以大使,警告奥巴马政府“不要再预测我的行为了!”据美官员描述,内塔尼亚胡与奥巴马随后的通话“极具战斗性”。

今年3月,美以之间的“不和”达到高潮。共和党籍的众议院议长博纳绕过白宫,向内塔尼亚胡发出演讲邀请。而这次旨在“阻止伊核协议”的演讲,在程序和内容上都令奥巴马非常不满。奥巴马、副总统拜登都避而不见,白宫也未派代表出席内塔尼亚胡在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的演讲。7月,伊核全面协议签订后,内塔尼亚胡再次称协议为“历史性错误”,表达以色列的强烈不满。

美以之间产生分歧,从根本上说体现的是美国全球布局与盟友利益间的冲突。奥巴马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有清晰的布局,在上台之初即确定从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撤出、将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洲的“重返亚太”战略,后又调整为“亚太再平衡”战略。奥巴马并非要“退出”中东,而是采取“适度撤出”的政策,即调低美国在中东的政策目标,以低成本维持其中东核心利益,让地区国家和盟友承担更多责任。美国的中东盟友安全不受到主要威胁、石油自由流动、无地区或域外大国在中东独大,在此“红线”之上,美国一直保持“克制”,不愿卷入新的军事纷争。即使“伊斯兰国”崛起,奥巴马也仅派有限军力空袭,因而战果亦有限。俄罗斯出手叙利亚,也未迫使奥巴马加大对叙利亚的军力投入。在此背景下,和谈成为美国中东政策的主轴,奥巴马力推巴以、伊核、叙利亚三大和谈。其中,巴以、伊核都直接涉及以色列的安全利益,以色列驻美大使罗恩·德尔梅称,美国和以色列永远不会以同样的方式看待哈马斯和伊朗的威胁,“当你每天都在考虑你的生存时,你趋于从不同的角度想这些问题”。由于伊核协议给伊朗“适度松梆”,该协议成为美国与以色列及其他中东盟友间的最深的裂痕。美以关系受到负面冲击,是美国中东战略调整的必然结果。

未来关系有望回暖

美国和以色列争吵归争吵,矛盾归矛盾,但并不会产生可怕的实际后果,美以之间的联盟依然坚定。在国际环境及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作用下,美以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修复关系,未来两国关系有望继续升温。

一是美国对中东继续推行“适度撤出”政策,今后将更加依赖盟友。美国不愿在中东再卷入一场新的战争,已成为其中东战略的核心原则。伊核全面协议签署后,美国更有条件在中东实现一个新的、更平衡的地缘政治框架,即“离岸平衡”政策。随着“伊斯兰国”的兴起和也门内战的加剧,伊朗的地区影响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伊朗虽为美国“离岸平衡”政策的一环,但在美国看来,伊朗支持巴勒斯坦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和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等政策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伊朗仍旧是不可信、不可靠的。未来,美国要想继续以低成本维持在中东的领导地位,担任责任更轻的“管理”角色,就需加大对盟友的依赖和投入。这不仅是奥巴马的中东战略,不深度卷入中东纷争已成为美国内共识,该战略有望被长期推行。多年来,以色列一直占据美国对外军事援助资金的最大份额,美以正在探讨将美国每年的对以军援由30亿美元提高至50亿美元。美国还提高售以武器的质量和数量,帮助以色列部署“铁穹”导弹防御系统,确保以色列在中东的军事优势。

二是伊核协议已达成,美以在伊核协议的执行问题上共同点大于分歧,今后有望更多合作。如今伊核协议木已成舟,以色列认识到再多反对也无济于事,因而开始寻求更现实的选项,与美国共同监督伊朗执行协议。奥巴马在与内塔尼亚胡会谈后表示,美以在不使伊朗获得核武器这一问题上没有分歧,在不使伊朗做出导致地区动荡的举动方面没有分歧。内塔尼亚胡也表示,在阻止伊朗违背已签署的协议方面,美以存在共同利益,将展开相关合作。

三是美国在推动巴以和谈问题上更加现实,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减轻对以色列的压力。“两国方案”是美国中东政策的基石之一,而内塔尼亚胡的态度一直在变动。他曾在2009年表态认可在地中海与约旦河之间为两个民族建立两个国家的理念,但在今年3月接受以色列新闻网站NRG采访时称,只要他是总理,巴勒斯坦就不可能建国。他在此次访美时又表示,以色列坚持基于“两个民族、两个国家”原则解决巴以冲突。美国近年来为推进巴以和平进程、结束加沙暴力做出了巨大的外交努力,而以色列对此却兴趣索然。而在近期,巴以冲突再度升级,两国间的暴力活动不断造成人员伤亡。美国对巴以问题的认识也逐渐回归现实,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称:“我们毫不隐讳,鉴于双方的变化,在未来14个月里达成两国方案的可能性不大,甚至都不大可能在未来14个月里开始进行有关两国方案的谈判。”美以近期有望减少在巴以问题上的正面碰撞。

四是奥巴马为大选需要,希望缓和美以关系,以回归政治“正途”。美国强大的国内政治因素一直是美以维持亲密盟友关系的不竭动力。以色列院外游说集团具有一种接近美国国会议员和官僚的内部管道,国会大部分议员都曾接受过亲以色列集团的捐赠,保护以色列的利益在美国国内政治中是“政治正确”的。由于存在大量犹太裔和受亲以色列集团捐赠的议员,国会在关乎以色列权益的问题上总是充当急先锋。奥巴马此前推动的伊核谈判,在一定程度上“撕裂”了国会。内塔尼亚胡今年初在国会的演讲,更是加深了这种裂痕。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原本是一个“两党一致”的议题,却在前段时期成为党争议题,这给许多民主党人制造了难题。奥巴马与内塔尼亚胡此次重申美以关系的重要性,让很多国会民主党议员如释重负。《华盛顿邮报》援引威尔逊中心副总裁亚伦·米勒的话称,如果奥巴马没有好的理由就与以色列交恶,那就等于是增加共和党在大选中的优势,而且会将希拉里置于远离民主党的尴尬境地。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奥巴马必须在离任前重塑民主党坚定支持以色列的形象。

综上,缓和与以色列的关系,既是美国继续推进中东战略的需要,也是监督伊朗执行伊核协议、与以色列共同应对伊朗威胁的需要。奥巴马对巴以问题的认识更趋现实,也意识到了继续与以色列不和对民主党的伤害。此次内塔尼亚胡访美,美以互释善意是双方都愿修复关系的一个开端。未来无论是希拉里当选还是共和党上台,继续修复与以色列的关系都将是其外交优先事项之一。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以色列很受欢迎,被认为是维护以色列安全的强力人物,其妻希拉里·克林顿也秉持同样的政策观点。而共和党素来在以色列问题上有保守主义倾向,在维护以色列利益的问题上表现强硬。因而未来一段时间,美以关系有望向好发展。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内塔尼亚胡盟友中东
内塔尼亚胡获授权组阁
在叙利亚遭美国抛弃,库尔德人从美敌对势力中找到新盟友
好好玩创意营盟友唯我独尊
内塔尼亚胡贪腐丑闻引万人抗议
是对手,更是盟友
好好玩创意营 盟友唯我独尊
中东三季度硫磺合同继续走低
联防联控严防中东呼吸综合征
做鬼脸
内塔尼亚胡大选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