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类院校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

2016-01-07周姗娜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周姗娜

【摘要】本文以天津外国语大学为例,从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和支持服务等方面对用户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为外语类院校的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构建提出相关建议,为外语类院校图书馆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信息共享空间 学习共享空间 高校图书馆

上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各大图书馆开始建立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其核心思想是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资源整合型图书馆。这种新的服务模式促进了用户的交流协作和学习研究,为各领域学生学者提供了一种更为理想的学习和科研环境。近些年提出的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 简称LC),被认为是IC的发展方向,更注重多部门的合作。LC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不仅关注信息的共享,更注重用户间的互动和交流需求。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多是着眼于综合性大学和研究性大学,而外语类院校因其语言专业的特殊性,对同学之间的协作讨论也有其专业特殊性需求。因此,外语类院校引入LC这一概念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LC模型

LC并不是单一的服务机构,而是由空间、资源和服务相结合而成的一站式服务环境。它的总体构架分为三大部分:实体层,虚拟层和支持层。实体层由实体空间、硬件设备和其他服务设施等组成。实体空间包括多媒体教室、小组讨论室及写作指导室等。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服务设施包括借阅处、咨询处等。虚拟层由软件、资源和虚拟环境等组成的部分。软包括资源搜索及下载工具、多媒体教室教学软件及其他应用软件。资源包括书籍著作、网络数据库及网络资源等。虚拟环境包括网上讨论区、网络培训课程及资源发布共享板块等。支持层包括服务部门、规范以及评价体系等部分。

二、LC规划与建设

此次调查以实体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天津外国语大学师生用户,共回收有效问卷156份。其中,本科生占51.3%,研究生占46.2%,教学科研人员占2.6%,96.8%的调查对象为语言类专业。本调查主要对读者基本信息、LC的设计、网络资源配置和服务等几方面进行。

1.实体空间。参照美国高校LC的成功经验,笔者把实体空间共分为九个区域。其中有65.38%的用户表示需要多媒体视听区,是需求量最大的区域。因为外语类学生对国外新闻和其他多媒体资料的需求比其他专业突出,因此在多媒体试听方面的需求也较大。其次是协作学习讨论室,有60.9%的用户认为需要开设该区域。69.2%的用户表示会用其来小组练习口语。之后的需求热度排序依次是网络浏览室(60.3%),电子教室和个人研究室(57.7%),学习指导室(44.8%),技术支持区(43.6%),休闲区(41.1%)和服务咨询台(34.6%)。

在需要配备的硬件设施方面87.2%的用户表示需要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82.1%的用户移动设备充电装置,57.7%的用户需要投影显示装置,52.6%的用户需要远程视频会议设备。

2.虚拟空间。LC的虚拟资源主要包括文献资料及网络环境的建设,随着用户对协作式学习的需求日益增加,网络互动平台也变得更加重要。针对网络学习空间,71.8%的用户表示需要开设远程学习课程,70.5%的用户需要专业论坛模块,47.4%的用户需要语音视频会议室,42.3%的用户需要文字讨论室。这些数据表明用户对网络空间的需求是非常大的。针对专业需求,有78.2%的用户表示需要学习资源的发布与共享下载,这是需求最高的选项,其次是希望网络资源提供多媒体听力材料和远程练习口语这两项(65.4%)。

3.支持与服务。关于LC的服务项目,需求最高的一项是自习座位预约服务,有75.7%的用户表示需要该服务。其次是专业信息推(60.3%),外语类院校图书馆可以考虑收集外语专业的资源并且根据用户的搜索记录等推出订阅及推送等个性化服务。需求度排在第三位的是讨论室教室预约,为57.7%。接下来依次是,各类资源整合(56.4%),网上咨询(51.3%),技术指导和辅助软件下载(43.6%)。此外,图书馆还应该定期对用户进行反馈调查,了解用户的需求变化,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建议

1.重视规划调研。实体空间的构建主要是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合理分配空间和设备。调查显示,外语类院校的用户对小组讨论室和多媒体视听区的需求较大,而对技术支持区、休闲区和服务咨询台的需求较小。因此,图书馆应迎合用户需求多安排小型的讨论学习室,适当缩小休闲和咨询台等功能区域。设备方面可考虑添加自助打印复印设备。

2.注重资源整合及个性化服务。外语类专业对资源共享的需求和对听力口语练习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图书馆应多注重对此类资源的收集及整合,并且推出资源共享版块,供用户们进行资源共享。

3.重视宣传推广。调查发现有近半数的用户听说过LC但不了解其含义,有40%的用户表示没有听说过该理念。因此,图书馆应加强对LC的宣传,推广协作式学习的交流共享的服务模式。

4.多渠道吸纳人才。配备专业的图书馆员也是LC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招收在校学生作为兼职馆员,例如高年级学生可以在写作指导室辅助低年级学生等等。

四、结语

外语类高校图书馆构建LC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好地学习研究环境,也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竞争力。LC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实体空间、网络空间、资源配置及与各平台合作等。美国大学图书馆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实行图书馆的改革并已有许多成功案例。笔者从成功案例的分析基础上归纳了LC的构成模型,并且结合外语类专业的实际需求给出了构建建议。希望本文能够对外语类院校的图书馆构建提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必云,周凤飞,冉东贤.论学习共享空间[J].情报杂志,2009 (6):311-313.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