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河特大桥主墩设计控制

2016-01-07蒲果富丁作常

交通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马河主墩薄壁

蒲果富 丁作常 田 彬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贵阳 550081)

马河特大桥主墩设计控制

蒲果富丁作常田彬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贵阳550081)

摘要马河特大桥主墩最大高度为145 m,其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及施工工期控制是设计的关键。文中在借鉴国内超高桥墩设计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的实际特点,通过主墩截面形式多方案初步比选,在比选结果的基础上运用分析软件进行了主墩整体稳定、局部稳定及强度计算分析,分析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大跨高墩稳定性强度

马河特大桥是贵州省务川至正安高速公路上的特大桥,桥轴线通过段地面高程在582.4~771.2 m之间,相对高差188.8 m,桥区地势起伏较大。大桥按路线分幅设计,左右幅路中心间距为25 m,主跨均为96 m+180 m+96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1],见图1。

图1 主桥立面图(单位:cm)

1主墩的方案比选

马河特大桥主墩最大墩高达到145 m,为保证主墩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综合考虑工程造价及施工工艺影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了分析论证。从目前国内外超高墩设计建设看,超高墩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钢筋混凝土的整体箱形薄壁墩,见图2,双肢薄壁墩及两者相结合的组合墩,见图3。整体箱形薄壁墩(主墩形式1)具有如下特点:①抗弯、抗扭刚度强大;②具有较大的纵向抗推刚度;③适应结构体系纵向变形的能力较差;④为了在悬浇阶段提供足够安全的抵抗纵向不平衡弯矩的作用,需要较大的纵向尺寸,而此时较大的抗推刚度导致体系在收缩、徐变、温度变化等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内力,对墩柱、基础均产生较大的影响;⑤工程量相对较大,不够经济。

图2 主墩形式1(单位:cm)

图3 主墩形式2(单位:cm)

双肢薄壁墩具有如下特点:①纵向抗推刚度容易调整,可以通过调整单肢截面、系梁间距、系梁截面刚度等手段,较自由地调整纵向抗推刚度,减小由于温度、混凝土收缩徐变等产生的结构次内力,在悬臂阶段容易提供足够的抵抗不平衡荷载的能力;②双肢薄壁造型简单,与地形环境容易适应,能方便施工,横向迎风面积较小、风载体形系数小,对抵抗山区峡谷横风有利;③在墩柱工程量相当的前提下,双肢薄壁纵向间距较大,减小了上部箱梁的净跨径,能有效削减墩顶弯矩的峰值,减小了箱梁的受力,上部相对经济;④结构受力的稳定性相对低一些,需要采取一些构造措施。

组合墩(主墩形式2)通过调整底部整箱薄壁的高度使主墩既具有足够的抗弯、抗扭、纵向抗推刚度又具有双肢薄壁的特点,与整体箱形薄壁墩相比能显著地降低造价。

本桥由于主墩较高,采用双肢薄壁墩在顺桥向和横桥向均需放坡,且路线分幅间距较大,横向相连接,工程量和施工困难程度将大大增加,因此本桥不予考虑。

经过对多座墩高超过130 m、主跨200 m 左右的连续刚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主桥下构工程量(包含过渡墩)所占整个主桥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0%~60%,已建成的四川腊八斤特大桥、贵州赫章特大桥等主桥下构的工程量所占的比重更大。因此合理地控制造价、选择经济性较好的结构形式是高速公路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主墩形式1与主墩形式2的方案比较见表1。

表1 方案比较表

注:表中计算的是半幅桥主墩的数量;工期不含场平时间。

结合马河特大桥地形、地貌特点及地质条件,考虑了结构安全、经济、工期、施工方便程度等因素,最终主墩采用主墩形式2 (双肢薄壁墩+箱墩的结构形式)。薄壁墩为矩形空心截面,横桥向9.0 m,顺桥向3.2 m,2片墩间净距为6.6 m,双肢薄壁墩之间设一道临时系梁,墩身上部端与箱梁0号梁段固接,下部端与箱墩固结。箱墩横桥向9.0 m,顺桥向13.0 m,箱墩上部端与双肢薄壁墩固接,下部端与承台固接。主墩承台采用22.3 m×16.3 m×6 m矩形承台,桩基均采用12根直径为2.3 m的的钻(挖)孔灌注桩。

2主墩设计的关键技术点

2.1 局部稳定控制

薄壁高墩壁板局部的稳定可以通过限制边长与壁厚的比值,使局部屈曲临界应力高于材料极限强度来保证。在文献[2]中,箱形薄壁截面、工字形腹板容许宽厚比(边长与厚度之比)约为35,在容许宽厚比以内,薄壁局部稳定不控制设计,墩柱设计由强度、位移、整体稳定等其他因素控制。

2.2 整体稳定控制

超高墩结构失稳现象主要考虑2个方面的稳定问题。

(1) 第1类稳定,欧拉稳定性问题。欧拉稳定性是指结构的初应力状态处于某种临界状态时,对于临界变形的任何扰动都可能使系统丧失稳定性,例如轴心受压的直杆[3]。

第1类稳定问题的有限元矩阵方程为

(1)

式中:K为结构的弹性刚度矩阵;Kσ为应力刚度矩阵;Δu为节点位移增量向量;ΔR为外荷载增量向量。

当结构处在临界状态,即使{ΔR}→0,Δu也有非零解,按线性代数理论,必有:

(2)

(3)

于是式(2)可写成

(4)

式(4)就是第一类线弹性稳定问题的控制方程。稳定问题转化为求方程的最小特征值问题。

(2) 第2类稳定,也称为极值稳定性问题。极值稳定性是指结构保持一个平衡状态,随着荷载的增加在应力比较大的区域出现塑性变形,结构的变形很快增大,当作用在结构上的外荷载达到某一极限值时,即使不增加,甚至减少,变形仍将继续增加,结构丧失承载能力,例如偏心受压的杆。

第2类稳定问题考虑了大变形效应,有限元矩阵方程为刚度项中增添了初位移矩阵,使结构总刚度变为切线刚度矩阵KL,须进行全过程的迭代求解。一般结构的结构刚度矩阵在P-δ曲线上升段是正定的,在下降段为负定的。在进行“全过程”的分析过程中,当荷载接近极限值时,很小的荷载增量都会引起很大的位移,可能还未找到极限荷载就出现了求解失效现象。

第1类稳定问题力学情况比较单纯明确,在数学上作为求特征值问题比较容易处理,其临界荷载又近似地代表第2类稳定问题的上限,第2类稳定主要由强度条件控制,即一般来说强度满足要求时,稳定也能满足要求。在许多情况下2类稳定问题的临界值相差不大,因此本文主要讨论马河特大桥高墩的第1类稳定问题。

2.3 强度控制

桥墩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主要受轴力和弯矩的作用。成桥运营后,桥墩的承载能力应满足规范要求。同时,桥墩作为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裂缝宽度也应满足规范要求[4]。

3主墩计算分析

3.1 主墩局部稳定计算分析

薄壁高墩壁板局部的稳定问题。壁板局部稳定可能通过限制边长与壁厚的比值,使局部屈曲临界应力高于材料极限强度来保证。主墩最大宽厚比为13/0.7=18.57<35,其薄壁局部稳定均不控制设计。

3.2 主墩整体稳定计算分析

主墩的整体稳定不仅与截面尺寸有关,还与外荷载以及边界条件关系密切。在墩身稳定分析时主要考虑最大单悬臂阶段。最大单悬臂阶段,上部结构尚未合龙,墩身受上部结构的约束较弱,荷载主要考虑结构自重、不平衡梁段重、风载。

马河特大桥的稳定分析以欧拉弹性理论为基础,采用大型空间分析软件Midas2012,利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空间的稳定分析。在稳定分析时,采用底端固结、顶端自由的空间三维梁单元模型,将结构自重、不平衡梁段重、风载等不利荷载转化为力加在0号块后,对主墩进行屈曲分析。

马河特大桥在最大单悬臂阶段下,主墩对应的失稳模态及稳定系数见表2,表3,最小临界系数对应的屈曲形态见图4。

图4 最小临界系数对应的屈曲形态

表2 最大单悬臂状态稳定安全系数(不设临时系梁)

表3 最大单悬臂状态稳定安全系数(设置临时系梁)

由表2、表3可见,结构的第1类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4,结构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3.3 主墩强度计算分析

马河特大桥主桥总体计算采用桥梁博士V3.3计算软件,静力计算按实际施工流程分阶段建立模型,并按规范要求对结构施工阶段和成桥阶段进行验算。主墩墩顶、墩底的最大内力及裂缝宽度见表4。

表4 主墩墩顶、墩底的内力及裂缝宽度

4结语

超高墩连续刚构桥高墩在设计阶段应进行多方案综合比选,选择合理可行的桥墩截面形式,同时应对主墩的整体稳定、局部稳定及强度进行控制。通过以上的计算分析,马河特大桥超高墩的结构方案采用主墩形式2(双肢薄壁墩+箱墩)的结构形式是合理、可行的。

参考文献

[1]蒲果富,胡晓明.务正高速公路马河特大桥施工图设计[Z].贵阳: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013.

[2]彭元诚,方秦汉,李黎.超高墩连续刚构设计中的关键技术[J].桥梁建设,2006(4):30-33.

[3]李国豪.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

[4]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收稿日期:2015-05-06

DOI10.3963/j.issn.1671-7570.2015.05.009

猜你喜欢

马河主墩薄壁
磁流变液仿生薄壁吸能管及其耐撞性可控度的研究
河道疏浚断面设计探讨——以濛马河上段为例
超小型薄壁线圈架注射模设计
让跨海大桥主墩损伤“可见”
你没有回头,我也没有说
内荆河特大桥主墩深基坑单层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
石马河速记:给你
一种薄壁件的加工工艺介绍
采用铝热喷涂反刺薄壁铸铁缸套的1.4L发动机开发
兰州深安黄河大桥V型主墩施工水化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