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大学的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2016-01-06邹李炜

世界教育信息 2015年21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

邹李炜

摘   要:中外合作大学作为新生事物,其办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将为我国高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英语教学方面,宁波诺丁汉大学与西交利物浦大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教学目标定位明确、学生需求分析精准、师资队伍选拔严格、课程教学行之有效,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英语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教育部“扩大教育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政策的支持下,一批有实力的海外大学纷纷进驻中国,实现了中国高等教育与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联姻”。目前,全国共有7所中外合作独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达2056个,涉及的中国高校近600所,国外高校400多所,在校学生近55万人,毕业生已超150万人。可以预见,中外合作的新型办学模式将对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范式。

宁波诺丁汉大学于2004年由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学院合作建立,是国内首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校区的中外合作大学,可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两年后,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联合创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落户苏州,是第一所以理工科和经管类专业起步,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招收本科生、研究生和接受国外大学交换生的中外合作大学。

两所中外合作大学都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在专业教学上,“原装引进”英国母校的教学资源、课程和教材,采用英国母校的学术标准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向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英国高等教育。据了解,这种教学模式下的中国学生在第一学年里通过学习密集的英语语言课程就能基本解决语言问题;第二学年能攻读全英语授课的专业课程,学生英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比较突出,故在国际工作市场和申请国外大学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本文将以宁波诺丁汉大学与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简要提炼其英语教学的成功要素,并分析中外合作大学的英语教学模式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教学目标定位明确

宁波诺丁汉大学对自己的办学目标定位清晰。学校官方网站主页明确表述了其办学特色,即“把学生培养成熟悉中西方文化,熟练掌握和运用中、英两种语言,具有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具有国际化思维和视野的高层次人才”[1]。西交利物浦大学也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作为自己的使命之一[2]。其中,英语教学作为高水准的中外合作大学在中国本土提供国际化教育的语言媒介,是办学模式成功的必要条件。

宁波诺丁汉大学坚持英国母校的英语教学风格,以学术英语为主导,所有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实行全英文教学,教学评估体系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完全一致。为了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学校还专门设立了英语语言教学中心。作为高中和大学的学习过渡期,第一学年的整体目标就是过英语语言关,为学生能适应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大学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语言基础。通过第一学年三个拥有细致、明确目标的教学模块的学习之后,学生的英语水平将相当于雅思6.5分。

西交利物浦大学同样认为英语语言教学是后续专业学习至关重要的基石,不仅能够弥补中国与英国高中教学方式上的差异,衔接西方的教育体制,增强学生自信心和独立性,还有助于学生在国际化的环境中提升竞争力。该校学生也普遍认为,在这所大学里不再把英语当成一门语言去学习,而是视之为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学校也在第一学年开设强化型语言课程,并用英语教授专业学术课程。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 生物具有适应环境的本能,从而构成智力和行为;两个主要过程分别为“适应”和“吸收”[3]。就语言学习而言, 强化型语言课程的设计理念正是为了让学生在强烈的语言刺激中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因此,在这两所中外合作大学里,其英语教学的定位都是助力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所有的课程都以“学术”为导向。可以说,英语语言是学生拿到学分、取得学位需要迈过的第一道关卡。

二、学生需求分析精准

学生的需求分析是教学机构实施各种教学活动的基础。虽然这两所大学采用的都是英国母校的教育模式,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基于中国教育的特点,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定位不同”是引起中西教学模式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英国的学校,尤其是大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重视个性的发展,故而在学生管理方面比较宽松。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的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管理模式始终将高中学生视为尚未成年的孩子。在中国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大学新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习惯于依赖教师和课堂。因此,当中国新生初次遇到西方大学松散的管理方式和教学模式时,其中的认知和文化差异需要衔接机制解决。鉴于此,宁波诺丁汉大学特别注重对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评估,对高中英语教学大纲、高中英语教学环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大学新生刚入学的心理迷茫期,设置了颇有特色的学前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包括为中国学生量身定做的为期两周的英语学习策略培训,英语能力分班测试、面试及学会如何学习,目的是帮助新生自我调整,转变角色,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及生活环境。不得不说,这是国内大学普遍忽视的环节。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提出“把学生看作年轻的成年人”,强调独立、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学校的角色是提供服务与指导。西交利物浦大学也推行了英国高校的导师制。每个学生都配有学友导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学友导师是高年级的学长,负责引导新生熟悉校园环境、文化、教学模式和系统,提供力所能及的咨询和帮助。校内导师不仅在专业知识上对学生提供帮助,也会关注学生的学业方向和就业选择,亦师亦友。校外导师则由企业或政府机构的成功人士担任,主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行业需求,指导学生制定职业规划,以及科研和学术方向。

三、师资队伍选拔严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良好的师资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一名理想的英语教师既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优秀的语言应用能力,基本的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课堂内外的管理能力。

为保证教学质量,宁波诺丁汉大学十分重视建设高素质的国际师资队伍。骨干教师全部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选派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英国诺丁汉大学的英语语言教学中心负责选拔、培训学术英语教学的教师团队。专业课程的教学由众多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专任外籍教师承担。

西交利物浦大学同样拥有一支优秀、充满活力的国际师资队伍。专业课教师均具有国际知名大学博士学位,以及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2011年起,西交利物浦大学聘用国际顶级教育猎头公司面向全球选聘高端人才和世界级学者。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外籍教师的比例占80%。

高比例的外籍教师直接引起语言环境的改变。英语成为学生在国际化的育人环境里生活、学习和交流的必备工具。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学习英语的“工具型动机”和“融入性动机”都非常强烈。从走进大学的第一刻起, 学习者就浸入英语语言环境之中,每时每处都有真实、地道的语言输入。更重要的是,国际化的环境和教育资源在通过语言输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整合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行之有效

课堂教学的方式和要求是体现中西教学理念差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管理层认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知识和信息量的灌输多一些或少一些并不重要。在英语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写策划、写论文、做讲演,拓展专业学习平台的同时突破英语应用的瓶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不以任何考试为导向,而是通过学术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强化创新思维和技能培养。学生是每一堂课上真正的主角,教师只是起着辅助和引导作用,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学习主动性受到考验和挑战。能否从这种教学模式中受益也取决于学生的独立性和学习主动性。研讨课是宁波诺丁汉大学实施创新教育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特色教学实践。“解决问题”是研讨课的着力点,课上围绕主题内容进行课堂活动设计,强调学科融合、团队协作的项目式学习,促进知识创新[4]。研讨课以提出问题开始,以训练探究能力和启发创新思维为目标。研讨的主题往往结合了理论知识和学科前沿的最新案例,学生作为各项讨论活动的中心,与课程老师一同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充分锻炼了理论运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有助于激发研究兴趣。除此之外,课程论文、讲演课、口头陈述等学术训练手段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思考与启示

自从1996年李岚清副总理在一次外语教学座谈会上提出中国大学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以来,近二十多年来大学英语界一直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虽然其他高校不能照搬宁波诺丁汉大学或西交利物浦大学的英语教学模式,但是中外合作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第一,改变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应用能力”的模糊定位。国家语言政策制定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应根据人才需求对高校的外语教学目标进行宏观指导,而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类型和教学对象对英语教学的目的进行科学、明确的定位。

第二,加强外语教学的需求分析,以需求为导向设计外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层次。“以学生为本”的实质就是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与社会及个人需求之间的相关性,根据社会需求、学校定位和学生的英语基础,提供学生切实需要的教学内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选拔和培养英语实践能力过硬、语言学理论素养高和富有敬业精神的师资队伍。只有每位大学英语教师真正意识到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把提高自身素质、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5]。

第四,推进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以考试为目标,被动接受英语知识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策略培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开设学术英语课程,训练基本的学术听力、学术写作、口头表述等技能,以及独立解决学术问题的能力。充分运用和实践语言知识可以给外语学习者带来学习上的成就感。教育心理学认为,这种成就感和学习兴趣等情感因素对于外语学习至关重要,不但能激发学习者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决心,还可以促进外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宁波诺丁汉大学. 大学概况[EB/OL].http://www.nottingham.edu.cn/cn/about/index.aspx,2015-10-15.

[2]西交利物浦大学. 愿景与使命[EB/OL].http://www.xjtlu.edu.cn/cn/about-us-zh/vision-and-mission-zh.html,2015-10-15.

[3]Piaget J.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M]. New York:Basic Books,1972.

[4]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Study with Us[EB/OL].http://www.nottingham.edu.cn/en/admissions/teaching-and-learning/index.aspx, 2015-10-15.

[5]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 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潘雅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
自然拼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作用
OBTL模式下形成性评估在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英语科技文本翻译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将“课程思政”融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设计——词汇教学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