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东火药桶令世界忧虑

2016-01-06

环球时报 2016-01-06
关键词:逊尼派什叶派中东

环球时报/2016-01-06/ 第01版面/要闻 /作者:●本报驻美国、埃及、日本、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萧达 韩晓明 李珍 青木 ●本报记者 崔杰通 ●柳直

科威特昨天宣布与伊朗断交,中东双雄沙特与伊朗的外交大战进一步在该地区蔓延,此前一天,巴林、苏丹、吉布提已追随沙特与伊朗断交。伊朗与沙特隔空挥拳之际,“中东火药桶”里已经有叙利亚内战、也门内战以及多国打击“伊斯兰国”(IS)的战争。伊朗是中东什叶派国家中的老大,沙特则是逊尼派国家中的老大,身旁都有一帮盟友,过去近20年间两国竞争影响力被指都是通过“代理人冲突”,但从未断交,因此尽管两国并不相邻,此次仍有人担心它们会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届时中东每一个角落可能都难以避免。以往,美国经常扮演中东“裁决者”,但现在正赶上它的影响力跌至最低点,而且奥巴马需要伊朗合作才能保证伊核协议的顺利实施,“奥巴马的政治遗产被伊朗人攥在了自己手中”。这场中东危机到底带来多大破坏还不明朗,但困扰全世界的难民危机以及消除“伊斯兰国”恐怖威胁已经因此被蒙上阴影。

外交战火

“这种行为构成对国际法不可容忍的侵犯,也违反了伊朗对确保其领土上外交使团安全的国际承诺”。5日,科威特外交部以伊朗示威者“纵火与破坏行动”为由,召回驻伊朗大使。同一天,埃及外长舒克里访问利雅得,他谴责沙特驻伊朗使馆遭到攻击令人“无法接受”。舒克里同时表示,“沙特的安全是埃及安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埃及的安全也是沙特安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美国彭博社4日援引海湾匿名外交官的话说,海湾其他逊尼派国家也将追随巴林、苏丹以及吉布提的脚步。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其网站上刊登的中东“逊尼派-什叶派地图”,利比亚、埃及、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约旦、土耳其、叙利亚是逊尼派占多数的国家,什叶派占多数的国家是伊朗、伊拉克、巴林。美国《市政厅报》警告“第三次世界大战来临”,因为“前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以一些国家卷入并且每个人选边站开始的”。德国《柏林日报》认为,伊朗、沙特各有盟友,中东正面临重新洗牌。

《沙特公报》5日刊文欢呼“德黑兰被孤立”。该报网站在头条位置刊文说,“伊朗在给联合国的信中对沙特使馆遭攻击表示‘遗憾’”,文章特意刊登路透社拍摄的沙特驻德黑兰使馆浓烟滚滚的照片。在伦敦出版的沙特报纸《中东报》则在网站头条报道称“过去9个月德黑兰处决了数百库尔德人”,显然是用以还击伊朗指控沙特处决人犯。“伊朗不在乎沙特断交”,同日伊朗《德黑兰时报》头版则以此为题援引该国第一副总统贾汉吉里的话说,伊朗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会受沙特断交的“伤害”。伊朗presstv网站刊登一张土耳其官员的超大照片,称安卡拉罕见地批评沙特,声称土耳其“反对任何死刑,尤其是政治动机驱动的死刑”。伊朗总统鲁哈尼当天抨击沙特称,与伊朗断交并不能掩盖沙特处死什叶派宗教领袖尼米尔的罪行。

“这个地区已经是一个火药桶,够了,我们需要和平。”《印度快报》5日援引土耳其政府发言人努曼的话,敦促伊朗与沙特保持克制。美联社同日盘点说,联合国、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多方都希望沙特与伊朗对话。安曼albawaba新闻网5日称,中国外交部表示将密切关注局势发展,敦促各方冷静,中国的一份官方声明说,各方应保持克制,利用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一起保卫地区和平与稳定。

沙特-伊朗危机将如何发展?美国企业研究所提及两种可能:一,沙特可能向巴基斯坦寻求核武器,而如果利雅得有了核武器,伊朗革命卫队将推动本国发展核能力;二,伊朗官员已经威胁要刺杀沙特王子作为回应,对于在境外搞刺杀伊朗不会犹豫,沙特驻华盛顿大使已被盯上。俄中东研究所专家萨塔诺夫斯基4日对俄“生活新闻网”称,如沙特与伊朗发生直接军事冲突,沙特将被摧毁,伊朗会在这一地区找到盟友,而沙特可能不会得到美国支持。

美国海军研究所分析认为,当前沙特与伊朗的角力很像美苏冷战,比如其核心是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意识形态之争,双方通过代理人战争在黎巴嫩、也门、叙利亚和伊拉克比拼,就像美国在朝鲜半岛、越南发动战争,以此避免与苏联发生更大、更具破坏性的战争。英国广播公司认为,对于希望结束也门和叙利亚境内战争的国际努力而言,“沙特和伊朗再度交恶无疑是给和平进程敲响的丧钟”,从地缘政治角度讲,伊朗和沙特两国就争夺该地区政治和宗教话语权的斗争,将从海湾地区影响到中东几乎每一个爆发主要冲突的地区。黎巴嫩《每日星报》5日报道说,随着地区紧张加剧,也门的战争趋向激烈。美国CNBC网站警告:盘踞在伊拉克与叙利亚的“伊斯兰国”将是中东动荡最主要的获益者。

奥巴马的“苦果”?

“对一个大国来说最坏的处境就是每个人都对我们说‘不’,同时不用承担代价或后果”。在威尔逊国际中心学者米勒看来,这就是面对沙特-伊朗危机加剧之时的美国。原因在于奥巴马政府将伊朗核协议视为中东的一个稳定因素,因此将美伊关系置于优先地位,“伊朗人将奥巴马的遗产攥在了自己手中”。与此同时,美国对沙特新政府行动的影响在减弱,沙特已经放弃与奥巴马政府加强关系,而是开始自己干,直到美国新总统上台。伊朗-美国理事会主席特瑞塔对英国《卫报》说,很难想象沙特不明白处死尼米尔会给地区带来什么喧嚣以及加剧与伊朗的紧张关系,而沙特在伊朗的使馆被付之一炬给了利雅得一个完美借口,切断与德黑兰的外交关系,这将严重破坏美国主导的有关叙利亚以及也门的地区外交。

更具杀伤力的是奥巴马外交政策遭受的质疑。《华盛顿邮报》4日题为“奥巴马的伊朗大错”的评论文章写道,奥巴马上任以后,认为自己能改变我们的中东政策,撤回而不是维护我们的利益。他胁迫以色列,同时与伊朗搞缓和,让美国长期以来的逊尼派盟友自求多福。这是一个巨大错误,它的基础是将美国视为一个真正的问题,而将伊朗视为一个牺牲品,认为伊朗渴望重返国际社会。奥巴马认为,以色列阻碍了与巴勒斯坦人的和平,而美国更少干预将削减中东紧张,布什政府夸大了伊斯兰恐怖主义的威胁。文章称,“每一个目标都是幻想,每一个假设都是错误”。《纽约邮报》更是公开谴责“伊朗-沙特危机是奥巴马外交无能的苦果”。报道称,美国对中东地区唯一的目的就是维持一份总统政治遗产,保住去年7月签署的伊朗核协议。法新社援引专家的话说,美国在与宿敌什叶派的德黑兰改善关系的同时没有处理好与该地区传统逊尼派盟友的关系,点燃了海湾地区危机。

据美国“政治”网站4日报道,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选择与沙特站在一边,克鲁兹声称“对伊朗人没有同情”,卢比奥强调自己不喜欢伊朗核协议,卡森则称美国只是在地区制造更多恐惧。俄《观点报》4日称,在沙特没有听取美国的建议后,俄罗斯开始出面调解。俄中东研究所学者萨塔诺夫斯基表示,俄完全能够调解这一冲突。

在《印度时报》看来,中东棋局正在发生根本改变。该报5日刊文说,多年来,是石油为美国与沙特的关系提供了黏合剂,在价值观上两国鲜有共同之处。今天,随着美国石油产量增加以及沙特领导力的断裂,始于上世纪30年代的相互依赖不同往日。只是中东的大动荡以及美国利用沙特稳定该地区的想法,继续维持着这桩脆弱的婚姻。此次沙特处决47名囚犯引发美国批评只是过去几年来双方一系列争执中的一次而已。美国学者英德克是国务卿克里的前顾问,他称,我们两国已经很长时间不在同一波段了,分歧始于穆巴拉克。2011年,沙特领导人斥责奥巴马及其助手在“阿拉伯之春”中没有能支持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他们担心一旦沙特发生革命美国也会袖手旁观。美国与伊朗的核协议进一步加剧了沙特的这种想法,即美国在重新考虑与沙特的根本关系。沙特官员访问华盛顿时公开质问,他们是否能依赖美国盟友?

为什么是现在?

俄政治信息中心主任穆欣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沙特处决什叶派领袖尼米尔可与土耳其在叙土边界击落俄罗斯苏-24战机事件相提并论。不过,事实上尼米尔事件远不如苏-24战机事件那么突然。据美国《战略预测》网站报道,尼米尔2012年7月就被逮捕,2014年10月,尼米尔被判处死刑。

为什么沙特现在处决尼米尔?美国彭博社5日题为“沙特与伊朗站在悬崖边”的文章报道说,沙特此举主要针对国内,随着油价大跌、赤字增加,政府被迫增税、削减石油补贴,可能引发民众不满。与此同时,沙特也担心伊朗成为中东泛什叶派集团领袖之后将挑战逊尼派的主导地位。随着伊朗核协议达成,沙特担心长期盟友美国改变立场。此外,沙特也担心美国、俄罗斯与伊朗关于叙利亚的会谈,让沙特的死敌巴沙尔继续掌权。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欧亚组织顾问公司主席布雷默的话说,如今沙特正忙于应对油价自由落体式的下跌以及国内接班人争夺战,伊朗则需要寻找一种方法阻止因核协议而得势的改革派以及西方的推进。美国SLATE网站评论说,伊朗强硬派担心西方的产品和意识形态,他们对总统鲁哈尼的冒险感到焦虑,尤其是核协议以及随后西方解除制裁,他们不想让伊朗那么深地与西方一体化。

英国《卫报》4日称,世界15亿穆斯林中85%是逊尼派,其他的是什叶派,两方有许多相同之处,其信众在许多地方也和平共处了数百年,但近几十年来紧张加剧。1979年伊朗革命后什叶派与逊尼派紧张上升,什叶派掌控伊朗,给叙利亚、伊拉克和黎巴嫩的什叶派提供支持和希望。上世纪80年代,逊尼派的萨达姆在什叶派占多数的伊拉克掌权,入侵伊朗,两伊战争持续近8年,据估计造成百万人伤亡。5年前爆发的“阿拉伯之春”进一步加剧逊尼派与什叶派的紧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哈米德则在半岛电视台网站撰文称,伊朗与沙特之间不断升级的竞争和仇恨与教派对立其实毫不相关。

美国海军研究所的文章认为,最糟糕的是此次冲突只是沙特朝着与伊朗进行更直接冲突的一步,历史上许多时候战争都是一个国家对一个崛起大国产生担忧而引发的,比如1941年日本知道美国造船厂正开足马力生产,而这是日本比不过的,因此它选择尽早开战。▲

猜你喜欢

逊尼派什叶派中东
分析伊拉克宗教派别
伊拉克妇女因露手导致冲突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
叙危机诱发“中东大混战”
拉登攻击奥巴马中东行
聂中东艺术欣赏
爆炸“侵袭”伊拉克